傅雷的故事③
2020-01-29徐蕙照
徐蕙照
上期连载讲述了傅雷留法4年,学成归国后,成家立业。一方面,他积极投身于学校事务与社会活动,教学、翻译、批评、策展,冀图革新当时中国的美术风气,改变画坛颓风。另一方面,他结婚生子,花费精力培养自己的儿子傅聪,与其探讨艺术,最终使傅聪成为一名优秀的钢琴家。
本期连载描绘了傅雷坎坷而多彩的后半生。傅雷自傅聪儿时便亲自辅导其学习,之后傅聪赴波兰深造音乐,其间傅雷父子往来书信不断。为了让傅聪尽早读到自己最新的译作,傅雷亲自手抄书稿,寄给儿子。在得知儿子成婚生子的消息后,为孩子取名以表祝福。一封封家书中凝聚着傅雷对儿子深厚的爱。
1 1937年4月15日,傅雷次子傅敏降生。他们有了一个温馨的四口之家。当时正值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他积极参加各种抗日救亡活动。抗战胜利后,他与留居上海的部分文化教育界进步知识分子等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成立了中国民主促进会,并当选为第一届理事。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傅雷成了公众人物,被选为第一、二届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代表。他对翻译工作认真到苛求,哪怕是已经刊印过的大部头的译作,觉得不满意就会重新译过。1952年起,他任上海作家协会理事。1953年,他将《约翰·克利斯朵夫》重译本付梓出版。
3 傅聪8岁时,傅雷发现他有音乐天赋,对他倾注了极大的心血,让他学习钢琴。1953年春节,傅聪和几个小朋友一起弹琴。傅雷觉得傅聪弹得不好,等别的孩子走后,把傅聪训了一顿。傅聪不服气,跑到小提琴演奏家毛楚恩教授家待了一个多月。
4 傅聪最终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1955年,他在波兰华沙举行的“第五届国际肖邦钢琴比赛”中获第三名,并获得演奏“玛祖卡舞曲”的最优奖。傅敏看到哥哥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也想学音乐。傅雷对他说:“我再也没有钱在我们家培养第二个音乐家了。”
5 傅雷竭力想跟上时代的变化。当他看到国家轰轰烈烈的建设景象,又看了许多反映解放战争、革命战争时期的小说,深受感动和感染。1955年,他每月都有新的译作,并当上了上海市政协委员。
6 1956年4月下旬,他参加政协视察团视察郊区农业生产合作社,并于5月写了《第一阶段郊区农业生产合作社视察报告》。6月去安徽参观合肥淮南煤矿、佛子岭水库、梅山水库,执笔写出《政协上海市委会安徽省建设事业参观团第一组总结报告》。
7 1956年,在波兰留学的傅聪回国探亲,大家聚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自从傅聪离家留学后,傅雷一直以书信勉励他,所以傅聪跟父亲更是整晚整晚地促膝长谈,谈音乐、谈哲学。傅雷要求儿子第一是学做人,其次是做艺术家,再其次做音乐家,最后才是做钢琴家。
8 不料,1957年,傅雷遇到了命运的大起大落。这年元旦,他在《文汇报》上发表《闲话新年》,语调乐观;还在《文汇报》上发表有关知识分子、整风、文艺界出版界问题的文章。同年3月4日,他作为特邀代表,赴京列席中共中央宣传工作会议。
9 會后,他盛赞毛泽东的讲话,并为在波兰留学的儿子傅聪手抄《毛主席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0 5月1日,《人民日报》撰文鼓励“大鸣大放”。一周后,傅雷积极响应,发表了文章《大家砌的墙大家拆》,对少数知识分子提出尖锐的批评。5月初,他出任上海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
11 然而到了夏天,政治风云突变。上海的《文汇报》《解放日报》都刊载文章,批判傅雷。上海作家协会开了十次批斗傅雷的大会。傅雷做了三次检讨……
12 当时的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兼宣传部部长石西民想保护他过关,劝傅雷承认自己说错了一些话,只要检讨时高调点,就能过关。可傅雷不买账,认为自己的话被歪曲理解了。
13 自己一向紧跟党、紧跟形势,结果还是成了“右派分子”,傅雷实在想不通。一天晚上,他迟迟不回家,夫人知晓他宁折不弯的脾气,十分担心他的安危。等到半夜,他终于回来了,夫人才松了一口气。傅雷说:“我有两个孩子,为了孩子,我不能不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