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材料作文导写

2020-01-27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20年35期
关键词:角度读书传统

材料作文作为高中生应掌握的必备作文题目类型,在考场在占据着极大的比重。如何审读材料?如何从材料中找准立意?如何让文章兼具文采性与思辨性,迸发出思想的火花?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期将精选几则材料作文模拟考题进行剖析,希望能为大家拓宽写作之路!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世界上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但是它们能让你悄悄成为你自己!”语文课上,老师引用德国著名作家赫尔曼黑塞的名言告诫同学们应该热爱读书。老师无奈地说:“以前,校园的各个角落都有看书的同学,而现在取而代之的是玩手机。”

学生甲:“读书虽不一定能改变我们的命运,但能改变我们的品位。正如陆游所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所以,我们还应重视传统的读书习惯。”

学生乙:“你太落伍了,现如今信息技术这么发达。电脑、手机、媒体等都能迅速快捷的学到很多知识。何必孤独而又单调地抱着书本死啃,况且,现在的书籍又贵得吓人。”

学生丙:“何止读书是如此呀,现在动笔写字的人都少了。社会发展了,科学进步了,很多传统的东西都在悄悄地改变甚至消失。”

要求:(1)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2)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3)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4)不少于800字;(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试题分析】

审题立意:本题是由读书引发的讨论,老师和不同学生对待读书的看法是不同的,站在不同的角度看,他们的观点都有各自的道理,关键是要分析出他们提出这些看法的实质是什么。

①从老师角度。老师对传统的良好读书习惯的丧失有些惋惜。深入分析一下,我们可以知道老师惋惜的不单单是读书习惯,还有很多传播方式的消逝。由此可以立意:珍惜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

②从学生甲的角度。学生甲是坚守传统文化阵线的代表。由此可以得出第二个立意:传统文化传播方式仍有很顽强的生命力,不会轻易消失。

③从学生乙的角度。学生乙关心的是怎样更廉价并便捷地搜寻信息,从实用角度而言,传统的形式被取代是应该的。由此可以得出第三个立意: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或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

④从学生丙的角度。学生丙的观点基本上是在学生乙的基础上的提升。他认为,不只读书如此,很多传统的东西都在改变甚至消失。由此可以得出第四个立意:社会要发展,就一定有变化;对传统的东西要有合理的保存方式等。

建议体裁:议论文

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

行文提示:本题立意较多,但是无论哪种立论都要注意不能就事论事地讨论,而要以话题为切入点,结合时新素材,探讨社会发展的相关问题。

文章提纲: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1926年3月8日,梁启超先生因病住进协和医院。经检查,医生发现其右肾有一黑点,诊断为肿瘤,遂手术割除。术后发现,病变反倒在左肾。一时间,舆论哗然。而当时西医刚刚进入中国.对西医的质疑之声更是甚嚣尘上。病榻上的梁先生得知此事,在《晨报》上发表了一篇声明,写道:“右肾是否一定要剖,这是医学上的问题,我们门外汉无从判断。据当时的诊查结果,罪在右肾,断无可疑。”“我盼望社会上,不要借我这回病为口实,生出一种反动的怪论,为中国医学前途之障碍。”而事实上,这次误診确实给他的身体带来巨大伤害,由于病情恶化,梁先生于1929年1月19日病逝。

要求:(1)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2)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3)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4)不少于800字;(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试题分析】

审题立意:该材料讲述梁启超先生对于一次医疗误诊的态度,一方面涉及自身的生命安全,一方面关涉新生科学(西医)在中国的推广。梁先生心量广大,目光高远,以大局为重,不但不问责医院,还排息众议,其情可感。所以从梁启超先生的胸怀角度可立意为:伟人的胸怀,诸如“顾全大局,不计得失”“宽容,大度”“理解”“识大体”“爱护新生事物”等;从西医面临质疑角度,说明每件新生事物的推行,每项科技的发展应用都是经历波折的,离不开开明进步人士的理解、支持、推动。由此可以立意为“新事物的发展总是要面临曲折的”“要理解支持新生事物”等;从医院角度,可以立意为“做事态度要严谨”等;从质疑者角度,还可以立意为“对于新事物不可苛责”;还可以采用对比法,谈谈你对现在“医闹”的看法。

建议体裁:议论文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引用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

行文提示:要联系社会热点,但又要超出社会热点。本次命题的背景便是当下非常严重的医患纠纷,意在指引我们关注时事,思考社会人生。

文章提纲: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新版《十万个为什么》的编辑在整理从全国各地征集来的3万多个问题时发现一个怪现象——年龄跟孩子们提问的质量成反比。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如“为什么我妈妈晒的被子比较香?”“为什么做运算时都是先乘除后加减呢?”都是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提出的;这些问题天真烂漫,充满童趣,甚至让人忍俊不禁,不知如何作答。而中学生提出的多是一些诸如“怎么杀毒?”“怎么发电子邮件?”等程式化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概念性、纯知识性或答案唯一性的,既没有新意,又不需要独立思考、鉴别和论证。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2)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3)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4)不少于800字;(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试题分析】

审题立意:从材料中获取的信息有: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缺乏新意,体现不出对科学的探索和钻研精神、缺乏探索精神。这似乎跟我们当下的教育方式有关。应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探究实践的教育环境和氛围,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大胆怀疑的精神。因此可参考以下立意:1.要有探索精神;2.要有独立思考、大胆置疑精神;3.要为学生创作良好的教育环境;4.环境对人的影响。

建议体裁:议论文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

行文提示:行文要兼具理性与感情,既要有理,也要有情。

文章提纲:

猜你喜欢

角度读书传统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角度不同
人啊
少年力斗传统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