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畜牧业防疫问题的思考
2020-01-27李爱玲
摘要:本文对畜牧业防疫问题进行分析,指出影响防疫工作开展的因素,并针对问题提出几点个人建议,旨在提高防疫效率,减小疫病对畜牧业的影响,进而推动我国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畜牧业;防疫;问题;建议
引言
畜牧业防疫问题,一直是困扰畜牧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若不及时解决,势必会造成畜牧企业的经济损失,同时,也会扰乱畜牧市场的价格,因此,妥善解决畜牧业防疫问题,对于我国畜牧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做好畜牧防疫工作的意义
畜牧业作为第一产业,对于我国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防疫工作的有效开展,则是畜牧产业发展的必然条件。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区域贸易活动日益频繁,而畜牧業所生产的肉、蛋、皮、毛等,若携带病毒,则极易在不被察觉的情况下,被带到别的畜牧产业区,造成动物传染病的传播,而食入携带疫病的肉、蛋等产品,也会对人体产生严重的危害,因此,有效开展畜牧业的防疫工作,无论从人类健康角度、还是产业发展角度,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畜牧防疫存在的问题
1、兽医人才匮乏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人才是一切发展的核心动力,而在畜牧业的防疫工作中国,亦是如此。就目前情况而言,从事防疫工作的人员,其学历普遍不高,且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在一些常见疫病方面尚可应对,但当出现大规模重大疫情时,会觉得力不从心,另外,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在临床诊断方面技术缺乏经验,且人员较少,而一些技术水平偏高的人员,则年龄偏大,对于新技术掌握程度较低,因此,阻碍了畜牧业防疫工作的有效开展。
2、疫病诊断技术薄弱
目前,在一些大型畜牧企业中,兽医实验室中的人员配备不齐,且高端技术人才缺乏,导致了动物疫病诊断技术薄弱,而一些小型的畜牧企业或个体户,更会因资金有限,而无法设置兽医实验室,只能依靠乡镇兽医实验室,但一些拥有高端技术的人才又不愿到这些地方工作,最终导致基层动物防疫队伍较小,能够胜任的工作仅有疫苗的发放、统计各类数据等。
三、畜牧防疫工作完善的建议
1、提高基层畜牧兽医的综合素质
要制定有效措施引进专业人才,并加强技术人员的培训,特别是一些专业性知识的培训方面,如临床、病理以及流行病学等,进而为动物疫情诊断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此外,还要结合地方实际,强化基层兽医实验室建设,并在财政资金上进行倾斜,要把专项资金用在技术培训上,以此为前提强化技术创新,建设专业化的基层兽医队伍,提高村一级防疫员的工资待遇,改善其工作服务方式,扩展工作内容,确保其技术优势的发挥,让动物疫情诊断更为确切,提升动物防疫工作成效。
2、提升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视度
基层畜牧兽医要深入养殖场,到养殖户家中,结合实际开展动物防疫,跟养殖户进行政策宣传,让其明白动物防疫的重要性,能积极配合相关工作的开展,让养殖户的牲畜做到应免尽免。动物防疫人员通过深入养殖农户进行实地走访调查,观察动物粪便的排放是否合乎标准,患病动物是否隔离,死亡动物是否进行无害化处理,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养殖户的发展状况。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疾病防控措施,要求养殖户对动物粪便进行科学化、专业化的处理,通过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措施把动物粪便中可能存在病原体消灭掉。根据这些细节建立相应的动物防疫工作记录,对动物防疫的情况进行记录,并把防疫情况进行总结,查找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3、健全动物防疫体系和责任机制
为进一步提升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成效,还要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要不断压实责任,做到责任落实到人。基层畜牧兽医要组织专业人员到规模化养殖基地以及散户家中,逐一排查养殖动物的数量与疾病防疫状况,并挨个登记造册,并做好相应档案的管理,及早将患有传染病的动物剔除出来。此外,要积极完善防疫工作制度。要求相关人员自觉遵守这些规章制度,为防疫工作的进行提供相应的制度参考依据。把动物防疫各项重点工作落到实处。通常动物的生病有规律可循,在养殖场中进行疾病预防控制的时候要结合疾病发生的规律。以保育猪为例,秋冬季节是猪瘟与消化道疾病的高发期,在这个时间中可在猪饲料中加入相应的多糖类药剂,增强保育猪的免疫力,跟疫苗注射结合防止发生疾病。有时保育猪会出现高热综合症、呼吸道疾病等,要确保所有的保育猪都能得到有效管理,可用抗菌药、抗生素以及维生素等药品,综合提升其抗病能力,积极优化保育猪的疾病防控治疗方案,确保保育猪的健康成长。此外,还要加强内部管理工作,建立责任网格化制度,坚持横向、纵向到边到底,各级人员的责任意识,积极推动动物防疫工作的有序进展。
4、建立信息化平台与溯源追溯机制
要确保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有效性的重要前提是信息的畅通性,这是动物源性产品供应链运转的基础。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基层畜牧兽医要建立相应的动物防疫信息化平台,为动物源性食品提供信息方面的支撑点,包括养殖环节、中间环节以及终端环节。通过这个信息化平台可为源头的养殖户发送相关信息指令,也可查询相关信息,借此建立统一化的畜产品的质量标准。而且这样的信息化平台建设能减少动物源性生产的盲目性,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质量标准,避免因为中间环节的交叉或者重复等状况导致监管不到位的状况,最大化地控制无效通比率,提升动物防疫工作成效。
结束语
综上,畜牧业的防疫工作,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笔者坚信,在各级政府相关政策的指引下,在各个畜牧单位的高度重视下,在从业人员的积极配合与畜牧兽医的不断努力下,畜牧产业防疫工作必然会取得新的进展,动物疫病对其产业影响,也将越来越小。
参考文献
[1]扎西卓玛.动物防疫工作分析[J].畜牧兽医科学,2019(13)
[2]燕良忠.基层动物防疫工作重点及建议[J].今日畜牧兽医,2019(8)
作者简介:李爱玲,出生日期:2000.12.20,性别:女,籍贯:甘肃古浪,专业:动物医学,学校:辽东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