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石涛的艺术风格
2020-01-27冯飞飞
摘要:石涛是明清期间卓绝的最具创造力的画家,在绘画历史上做出了奇特的贡献,成为明清一代的大画师,石涛在晚年以鬻画为主,在他还俗以后,又有了家庭的拖累,并在晚年有了《苦瓜和尚语录》,这个是他一生的实践和他的艺术理论总结。
关键词:绘画;风格;
一、石涛生平
石涛(1641-约1707)原名,姓朱,名若极,广西桂林人,明籓靖江王朱守的后裔,朱亨嘉子,是明初画坛的四僧,当时他的生活时代正处于“天崩地裂”的状态,社会动荡不安。石涛身为一个皇室后裔,但是他逃不了明清和南明政权的内部斗争,无法回避国之痛的煎熬,他便投身于他的书画当中,以此来表达他那破碎的心灵。
二、石涛生活的社会背景
清代初年,绘画范畴里面占有主导地位的是“四王”,“四王”在绘画的创造和技法上面遵照和着重前人的成就。虽然他们对前人的绘画经验上面做了总结和认真的探讨,在技法的运用上面表现出来的也颇具动力,但是在于绘画艺术上面的继承性上比较片面,没有收拢艺术的精华和本源。石涛作为“四僧”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们是“野逸派”,无疑是那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
三、石涛的绘画特点及艺术风格
(一)章法灵活
石涛在山水画的布局章法上面变化多端,别出心裁,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其一,山水画中,山头实,山脚虚,这一表现手法是为了体现出山的雄伟壮阔,给人一种“无限风光在险峰”的遐想与感受。如图一的《黄山图》[1]
其二,又或者是着重“特写”山水画中的一景,如图二《荷花紫薇图》[2] 着重描绘荷花,将它的那种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气势显现出来,给人一种清爽淡雅的意境,有种超凡脱俗的感受。
总之,石涛的山水画布局没有定法,讲求静中找动,动中找静,虚实相映,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求统一,进入了一种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境界。
(二)气韵生动,意境雄浑
其一,图三为石涛所作的《墨兰图》 [3] 石涛在作这幅作品时用笔实墨,酣畅流利,可以说是一气呵成,笔走龙蛇,该图为兰花,写兰之姿,写兰之性,能很好的表现出兰花的柔中带刚的品格,真可谓是兰花之妙趣。
其二,图四为《荷花图》[4] 该图点染并举,笔墨娴熟,仔细观看此画,见微风轻轻袭来,池水微微起澜,荷花迎风微微摆舞,与随波逐流的浮萍争奇斗艳,一派生意盎然,生动活泼的景象。石涛唯钟情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荷花。
(三)风格多样
石涛的情感丰富,性格豪迈,石涛的一生坎坎坷坷,曲曲折折。他的作品一向以风格多样被人们赞不绝口,滋滋乐道。表现在:
1、画作中豪放自如,雄厚有力,也有秀丽纤巧的风格。
2、画作中有苍润厚重,冲淡清新的风格。
总之,石涛的绘画风格是丰富多样,不拘一格,还能各得奇妙。
(四)笔墨奔放
其一,他的笔法娴熟,挥洒自如
在石涛众多的干笔勾画作品中,既有粗头乱服,线条奔放不安,犹如书法家笔下的狂草那样奔放,又有细笔勾勒,犹如绣花一样的精细,如图五《游华阳山图》,见附图,近景巨石压阵,远景高山起伏,重山复岭,山间清泉飞流直下,直入深涧,岸边的屋舍人物隐约在松林之中,若有若无的,整个画面的设色中,淡中有浓,丛林中运用朱红点叶,使整个画面更加的绚丽夺目。
其二,墨韵浑厚,意味深长
石涛对墨法的运用上面研究很深刻,也就是因为他对墨法有着极其深厚的研究,所以才会在绘画当中能够很娴熟的运用墨的枯湿浓淡焦,多层次,多方面的表现天地万物的生命力。
其三,从这个笔墨上看,力求点与染的结合,皴与点的结合,充分调动各种技法的运用,尽所有的努力去创造情景的交融,虚实统一的艺术意境。
石涛的绘画章法灵活,笔墨奔放,风格多样,气韵生动,充满诗情画意,使他在中国古代的花坛中独具一枝。总的来说,石涛不愧为中国古代的艺术大师
参考文献
[1]《石涛画集》.[M]中国美术出版社,2012.3
[2]石涛《陶渊明诗意图册》.[M]紫禁城出版社,清.石涛(绘).故宫博物院 编
[3]《石涛-中国字画名家画语图解》.[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杨成寅.著(1)
[4]《石涛花卉册》.[M]西泠印社
作者简介:姓名:冯飞飞,出生年份1990年2月,性别:男 ,民族:汉,籍贯: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糜杆桥镇北水沟村3组,职称:中学二级教师,學历:大学本科,单位:四川省广元市剑门关天立国际学校,研究方向:石涛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