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振兴地域文化的手段及其思考

2020-01-27贾琪

锦绣·中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菱形刺绣传统

摘要:日本作为近代化十分迅速的国家之一,其对于地域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研究以及经验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文章通过阐述分析日本保护地域文化的手段,旨在为保护地域文化方面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关键词:日本;地域文化;传统文化;文化保护

同大多近现代国家相仿,伴随着近代化的高速发展,日本在衣食住行等各领域中所传承下来的传统作业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自古以来,日本受到地理环境以及气候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富有不同地域特色的文化于其中不断涌 现,而在近代化的过程中,这些文化大多主动或是被动地乘上了时代的浪潮, 最终到了不得不进行改变的地步。当然,基于生产效率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 又或者从人类福祉的视角出发,朝着工业化进行改革无疑是必经之路。凡是近代化改革的受益人,无论是谁都会有相类的想法。

从另一方面来审视,随着传统的作业方式逐渐向现代化的方式转移,其原本的价值也在逐渐消亡。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日本著名哲学家柳宗悦敏锐地洞察到了日本社会正在进行全盘无差别的西化,日式生活的独特之处正处于灭亡的危机当中。于是他倡导,不只是艺术品,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日用品也具有相应的价值以及美感,并且其还与传统工匠们一同发起了以保护庶民工艺为主旨的 “民艺运动”。之后,在各个地区,运用传统工艺所制作而成的服饰、器皿等前身是日用品的物件越来越受到欣赏,一部分人开始表示从这些物件里更能感受到日本独特的风貌。其结果表明,尽管传统物件比起近代化的产物其实用价值有所减少,但随着人们从其中又发现了崭新的美,其对应价值也逐渐受到更多人的认可。

不过,无论类似柳宗悦的有识之士对传统文化的价值有何等的认可,由于其或可等同于艺术品,若是缺乏了以社会大众为对象的适当且有效的说明与宣传,那么此种文化极有可能再次被世人所遗忘,丧失掉其无可替代的宝贵价

值。再者,日本各地区由于人口的过疏化、老龄化等原因,以技艺为首的传统文化常常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机。而为了防止类似情况的发生,使更多人们拥有对地域特有传统文化的正确认识,使以地区居民和观光游客为主的更多的群体了解当地传承至今的文化,以上文提及的“民艺运动”为首,日本社会提出并采取了各种不同的手段,值得我们对其进行考量。

1.将传统文化作为地区的观光资源加以保护

虽然由于产业结构的改革,传统的作业方式及其产物常被认为缺乏生产效率,但相对的,从其中能够感受到独特的美感亦或者前人的智慧。于是,各地常常将此种地域文化视为观光资源或是文化资源加以利用,从而吸引外界的注意,最终实现发展经济和保护地域文化的目的。例如日本青森县特有的传统工艺品“南部菱形刺绣”,据学者川守田礼子的调查所知,南部菱形刺绣主要分布于以八户市为中心的日本南部地区,其拥有长达 200 年的历史。而由于日本南部地区常年气候寒冷,极难实现大规模的木棉种植,因此当地人逐渐学会将易于种植的麻作为主要材料,而把木棉作为辅助材料,将木棉缝制于麻上。于 是,当地这种能够将宝贵的木绵最大限度活用的制布技术就得以诞生。在此之上,南部菱形刺绣其极具规则的花纹排列法与精巧的菱形花纹能够很好地向大众传达手艺人自身的审美意识和卓越手艺。现在,南部菱形刺绣作为当地的文化、观光资源成功地被更多的人所了解。

话虽如此,大众却时常将其误以为是知名度更高的小巾刺绣。究其原因, 首先可能是由于南部菱形刺绣的制作和传承活动常常是以总人数较少的个人单位以小规模的工艺教室或者地区研究会的形式展开,这样的方式使得南部菱形刺绣在地区外相对比较缺乏知名度。提及南部菱形刺绣,不少人表示“可能听过名称,但具体并不了解”。对此,笔者认为当地既然将南部菱形刺绣视作了代表地域文化的一个侧面,那么,比起仅仅以地区内的特定人群为对象展开传承活动,将目标人群的范围扩大,向更广域的社会传递南部菱形刺绣的整体概念和魅力,使关于南部菱形刺绣的印象停留在更多人的记忆当中,理论上也许会在南部菱形刺绣知名度的提升方面上取得更为显著的效果。

2.优化网络平台的利用

当前社会常被称作网络社会,以视频网站或者社交媒体为媒介,各类信息

四通八达。且信息一旦被上传至网络,被电子存档后便愈发难以完全消亡。面对深受认识和传承问题困扰的地域文化而言,如何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课题。距今为止,着眼于如何利用现代网络媒体达到宣传目的研究数不胜数。

其中,也不乏涉及了地域文化的研究。吉田千穗等学者曾调查研究了日本传统祭典“花祭”的电子化传承情况。“花祭”已经拥有长达 700 多年的历史, 其传承地是位于日本爱知县东北部的山区“奥三河”。和日本的总体国情相仿, 地区偏远的“奥三河”也存在严重的人口过疏化问题,随着过疏化的越发严 重,传统祭日“花祭”的传承陷入了穷途末路的境地。在吉田等人的研究中, 他们通过让当地居民自主向社交网站上传与“花祭”相关的文章、图片等信 息,最终表明与“花祭”相关的信息其收集需求高涨,并确认了电子档案的意义和重要性。然而,居民们所上传的内容并不能有效地吸引访问者进行点击查看。关于其原因,笔者认为首先是其过程中将网络平台限定到了某一指定平台,使得潜在访问用户的范围大大缩小,通过将复数主流社交媒体作为宣传平台或能增大挖掘出更多潜在受众的可能性。再者,最为理想的状况应是促使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对象自发地互相交流。在网络这一开放的平臺,通过传统文化爱好者之间互相分享见闻,以达到吸引游客的目的,使得地域文化同传统文化爱好者以及潜在的爱好者之间形成良性循环。如此,地域文化便有更大可能从存亡的困境中转危为安。

3.培养地域文化意识

为达到振兴地域文化的目的,在将其视为观光资源的同时还存在并行可能的方法。首先,地域文化的传承指的是将与文化相关的知识传递给下一世代。为此,日本的一部分地区选择在学校教育中开设一系列围绕地域文化,以认 识、了解以及培养自豪感为目的的课程。例如位于熊本县中央地区的宇城市, 与通常以学校为主的地域文化学习不同,宇城市选择以地方自治体为主导,相关课程的设计全权交由市级组织来进行。而关于该地该课程学习的具体情况, 从学者国竹真由美的研究出发可以观察到两个明显特征。首先是在宇城市以中等教育阶段学生为对象的传统文化教育中,其教材是由市级统一编纂。其次, 则是该课程是以体验、调查学习当地传统、饮食文化的形式进行。从这两点来

审视,其一,比起个人或者人数较少的文化组织进行主导,市级组织主导编纂的教材能够更好地发挥政府的影响力,并且一定程度上确保了教材对于各地区传统文化的公平对待以及教材内容的正确性。其二,体验学习使得学生接触地域文化的程度更深,能够更好地唤起直面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再者,调查学习又提供

了养成问题提出和解决意识的途径,通过能动的学习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最为理想的结果是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最终实现以地域文化为傲, 并自主地采取保护地域文化的行动。不过,如果地区存在人口过疏化的情况, 那么通过学校教育的手段能否起到有效的作用,还存在疑问。

4.结语

日本作为近代化十分迅速的国家之一,其对于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研究以及经验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通过以上事例可见,地域文化的传承涉及了地区所存在的方方面面,试图通过统一的手段解决所有地域文化的传承问题缺乏现实性,应就地区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通过对现状的把握来探讨更加有实行意义的途径。

参考文献

1.日本民艺协会:http://www.nihon-mingeikyoukai.jp/

作者简介:贾琪、1995.12.12、男、汉、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研究生、翻译理论与实践、四川大学、610065

猜你喜欢

菱形刺绣传统
刺绣织成的日本传统美食
刺绣风尚
【花样盛年·欲望清单】华美刺绣
少年力斗传统
刺绣新生
清明节的传统
菱形数独2则
菱形数独2则
菱形数独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