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2020-01-27李霞
李霞
摘要:美丽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切入点,是全面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农村全面达到小康社会的形象表达。现阶段我国各省市各地区,都颁布了相应的文件体制,积极探索美丽乡村建设。
关键词:美丽乡村;乡村建设;基础建设
一、借母溪村基本概况
借母溪乡借母溪村位于借母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部,总面积58.4平方公里,耕地6002亩,林地7.57万亩,距乡政府8公里,有深溪、学宗溪、熊溪等多条溪流,G241国道穿境而过,地理位置独特,旅游资源丰富,主要产业以种植、养殖、旅游和劳务输出为主。根据美丽乡村建设的需要条件,借母溪村积极展开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基础设施建设
为全方位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提升生产条件与生活质量,在省委扶贫工作队、中国远洋海运集团的帮扶和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建成洪水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完成洪水坪至千塘湾6.37公里的旅游公路提质改造,完成千塘湾至熊溪4.2公里消防公路建设及千塘湾古村落全面治理,完成村级活动中心等多处基础设施建设。
(二)村民生活水平
全村无义务教育阶段辍学情况,各年龄段在校学生均享受了国家教育扶贫政策,贫困户均享受了国家城乡医疗保险财政补贴政策,乡卫生院定期上门为村民体检,定期开展义诊,为偏遠村组村民免费送药上门。自2014年以来,实施危房改造70余套,共180余人受益。随着洪水坪异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居民的陆续入住,在枯水季节还会出现季节性的短时间段缺水现象,为解决这一用水困境,中远海运集团出资200万元援建洪水坪集镇安全饮水配套工程,为洪水坪集镇及周边村组提供更稳定更安全的饮水保障。
(三)乡村总体环境
科学有效做好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村民的日常生活质量得到不断的提升,同时也改善了乡村的总体风貌。开展卫生清理工作,村委会为每家每户免费提供垃圾桶,在村中心地区设置垃圾周转箱,安排专职环卫员打扫村里卫生,基本达到垃圾日清日毕。做好改厕改水工作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工作,截止目前全村已全部完成了旱厕整改以及自来水安装入户。
(四)发展特色产业
发展借母溪特色种植、养殖、旅游等产业,成立了借母溪养蜂专业合作社和借母溪蜂业有限公司。借母溪成立村兴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借母溪农家乐休闲旅游协会,呈现出以“看农家戏、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主的特色乡村旅游产业。
二、美丽乡村建设的现状
(一)环境卫生整治方面
1.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清爽行动”。从源头上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借母溪村印发了活动方案,实行了村主抓工作机制,成立了专项督查组,对各村组环境卫生整治情况进行了督查。另外,加强农村卫生健康教育工作,广泛宣传卫生习惯带来的好处,特别是在因新冠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的今年,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更为重要。
2.建立农村环境卫生长效机制。强化党政引领,鼓励村民参与,成立村民理事会,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明确村民维护村庄环境的责任与义务,切实增强村民自觉性、主动性,提高村民自治水平。并建立乡、村两级卫生保洁制度,将环卫员、扶贫特岗人员、村级生态护林员、公路养护员、交通劝导员、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员等村级岗位统一整合,实行一人多岗多责,真正形成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考评的长效机制。
3.强化工作落实问责制度。实行了多方督办和责任追究工作机制,助力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同时,制定影像留存、下发督办单、督促整改、现场督查、整改回复、效果督查的“六步走”督查方式,对环境卫生进行跟踪问效。全乡其他各村也以观摩促整治,通过相互评比打分,寻找工作差距、交流工作经验。通过多方位的立体督查,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1.科学规划先行
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开展中,失误是最大的浪费,折腾是最大的忌讳。借母溪乡党政主导,特聘请专业设计院专家、学者深入村庄开展调研,结合本村实际制定《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导则》,从村庄总体风貌、公共服务设施、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等多个方面,对美丽乡村建设分类制定了《村庄建设规划建议书》。同时,从湖南省规划设计院聘请专业规划师,指导本村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开展,并定期邀请专家学者深入各村组进行现场技术指导。
2.强化自身优势
借母溪村生态环境优美,山清水秀,典型的溪谷地貌,具有“小九寨沟”之称,各村组结合不同的资源优势、区位特点和产业特色,立足借母溪独特的农村自然资源、经济基础、文化传统等实际,因势利导、分类实施、突出建设重点、彰显村庄特色,已建成千塘湾游客接待中心、西门游步道、中远幸福桥、望母亭、鸽子花桥、观光休闲亭、狃花文化广场等景点。
三、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在中远海运集团驻村工作队的帮扶、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科学谋划下,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这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总体认识存在一定差异
建设美丽乡村,既离不开政府的坚强领导,也离不开社会的广泛支撑,更离不开群众的积极参与。然而在实际建设过程中,思想认知却很难做到统一:部分村组不重视,部分村民不理解,无法有效激发广大村民的参与积极性,“干部干、百姓看”的情况非常普遍,广泛具有“难折腾”、“等靠要”、“得过且过”思想,缺乏开展工作的自主性与积极性,缺乏整体大局观念,全民参与、共同谋划的局面在目前还难以实现。
(二)建设项目缺乏相应的后续管护机制
从七十年代末开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代替了集体统一经营的管理模式。面对体制的变化,村组所建成的公共基础设施,该如何管理和使用,一直没有得到明确。政府、施工单位、村委会、农户的责权如何划分也没有明确规定,导致村组公路、太阳能路灯、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垃圾中转站等,由于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和专门的维护人员,更缺乏相应的资金支持,导致部分村组的一些基础设施出现有人建、有人用,却无人管理的乱象。
(三)工程质量缺乏相应的监管机制
党政主导,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才能得到有效推进。群众是建设美丽乡村的主力军,也是获益的主体,但由于自身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对项目工程建设的质量,很难实现监管把控。
党政部门主导推行美丽乡村建设,并非建设的实施者,对建设项目的实用性、长久性,以及建设项目后续所能带来的效益及产生的弊端,同样存在难以把控。
施工单位缺乏对政策的解读及对总体规划的理解,针对各村组的实际情况,难以准确掌握建设观念,无法理清生态、生产与生活“三位一体”的思想,更是存在明显脱离乡村生产要发展、产业要多样、生态要维护的核心要求。
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几点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针对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实地调研统一认识
专业的事情需要专业的人员来实施。党政部门实行主导作用,解读政策,广泛宣传。施工单位升入实地调研,结合实际情况,
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广大群众要放宽眼界,要走出去,多学习多借鉴,努力提升自我认知,积极参与当地建设。
思想认识要高度统一,实施方案要切合实际,将政府引导同群众主体的关系处理好、将因地制宜和分类指导的关系处理好、将长远规划和近期建设的关系处理好、将顺势而建和量力而行的关系处理好、將数量和质量的关系处理好、将社会需要和市场配置的关系处理好,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才能有条不紊的有序推进。
(二)建立健全管护机制
根据建设项目实施分类,实行“谁建设谁售后”,“谁受益谁维护”“谁使用谁管理”,从源头上解决重建轻管的现象,明确管理主体和管理责任。党政部门建立健全相应管护机制,明确建设项目责权,并配套相应后续管理维护资金支持。
施工单位对施工项目工程质量提供相应的后续保障,根据具体情况提供三至五年有偿或无偿跟踪服务。
村委会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对各村组建设项目明确日常管理及维护人员,并广发宣传“谁受益谁维护”,充分发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建设项目的后续管理及维护。
(三)严格把控工程质量
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中,建设项目工程质量应放在首位。党政部门要针对不同的建设项目,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做出相应的质量策划,委派相对应建设项目的专业人员跟踪管理,在建设项目招标过程中,对施工单位的施工资质要严格把控。施工单位要提高现场施工人员质量意识,制定相应的施工标准,确保项目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村委会要发动广大群众对建设项目实施属地管理原则,要杜绝在所属辖区内出现“面子工程”、“豆腐渣工程”。
结语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湖南省也设立了多个试点地区展开美丽乡村建设,设立了专项建设基金,将美丽宜居小镇、中心村、特色村作为建设的重心。美丽乡村建设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整个工程涉及到多个复杂系统的构建,不同村庄的实际情况不同,所规划的建设亦不同,我们应在发展上对美丽乡村建设做出具有科学性、针对性的长远规划。
参考文献
[1]韩喜平、孙贺. 美丽乡村建设的定位、误区及推进思路[J]. 经济纵横,2016(01):87-90.
[2]王丹玉,王山,潘桂媚,奉公. 农村产业融合视域下美丽乡村建设困境分析[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7(02):152-160.
[3]刘圣臣. 传统村落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保护与发展途径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