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丽乡村建设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2020-01-27李霞

锦绣·下旬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基础建设乡村建设美丽乡村

李霞

摘要:美丽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切入点,是全面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农村全面达到小康社会的形象表达。现阶段我国各省市各地区,都颁布了相应的文件体制,积极探索美丽乡村建设。

关键词:美丽乡村;乡村建设;基础建设

一、借母溪村基本概况

借母溪乡借母溪村位于借母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部,总面积58.4平方公里,耕地6002亩,林地7.57万亩,距乡政府8公里,有深溪、学宗溪、熊溪等多条溪流,G241国道穿境而过,地理位置独特,旅游资源丰富,主要产业以种植、养殖、旅游和劳务输出为主。根据美丽乡村建设的需要条件,借母溪村积极展开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基础设施建设

为全方位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提升生产条件与生活质量,在省委扶贫工作队、中国远洋海运集团的帮扶和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建成洪水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完成洪水坪至千塘湾6.37公里的旅游公路提质改造,完成千塘湾至熊溪4.2公里消防公路建设及千塘湾古村落全面治理,完成村级活动中心等多处基础设施建设。

(二)村民生活水平

全村无义务教育阶段辍学情况,各年龄段在校学生均享受了国家教育扶贫政策,贫困户均享受了国家城乡医疗保险财政补贴政策,乡卫生院定期上门为村民体检,定期开展义诊,为偏遠村组村民免费送药上门。自2014年以来,实施危房改造70余套,共180余人受益。随着洪水坪异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居民的陆续入住,在枯水季节还会出现季节性的短时间段缺水现象,为解决这一用水困境,中远海运集团出资200万元援建洪水坪集镇安全饮水配套工程,为洪水坪集镇及周边村组提供更稳定更安全的饮水保障。

(三)乡村总体环境

科学有效做好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村民的日常生活质量得到不断的提升,同时也改善了乡村的总体风貌。开展卫生清理工作,村委会为每家每户免费提供垃圾桶,在村中心地区设置垃圾周转箱,安排专职环卫员打扫村里卫生,基本达到垃圾日清日毕。做好改厕改水工作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工作,截止目前全村已全部完成了旱厕整改以及自来水安装入户。

(四)发展特色产业

发展借母溪特色种植、养殖、旅游等产业,成立了借母溪养蜂专业合作社和借母溪蜂业有限公司。借母溪成立村兴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借母溪农家乐休闲旅游协会,呈现出以“看农家戏、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主的特色乡村旅游产业。

二、美丽乡村建设的现状

(一)环境卫生整治方面

1.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清爽行动”。从源头上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借母溪村印发了活动方案,实行了村主抓工作机制,成立了专项督查组,对各村组环境卫生整治情况进行了督查。另外,加强农村卫生健康教育工作,广泛宣传卫生习惯带来的好处,特别是在因新冠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的今年,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更为重要。

2.建立农村环境卫生长效机制。强化党政引领,鼓励村民参与,成立村民理事会,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明确村民维护村庄环境的责任与义务,切实增强村民自觉性、主动性,提高村民自治水平。并建立乡、村两级卫生保洁制度,将环卫员、扶贫特岗人员、村级生态护林员、公路养护员、交通劝导员、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员等村级岗位统一整合,实行一人多岗多责,真正形成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考评的长效机制。

3.强化工作落实问责制度。实行了多方督办和责任追究工作机制,助力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同时,制定影像留存、下发督办单、督促整改、现场督查、整改回复、效果督查的“六步走”督查方式,对环境卫生进行跟踪问效。全乡其他各村也以观摩促整治,通过相互评比打分,寻找工作差距、交流工作经验。通过多方位的立体督查,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1.科学规划先行

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开展中,失误是最大的浪费,折腾是最大的忌讳。借母溪乡党政主导,特聘请专业设计院专家、学者深入村庄开展调研,结合本村实际制定《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导则》,从村庄总体风貌、公共服务设施、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等多个方面,对美丽乡村建设分类制定了《村庄建设规划建议书》。同时,从湖南省规划设计院聘请专业规划师,指导本村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开展,并定期邀请专家学者深入各村组进行现场技术指导。

2.强化自身优势

借母溪村生态环境优美,山清水秀,典型的溪谷地貌,具有“小九寨沟”之称,各村组结合不同的资源优势、区位特点和产业特色,立足借母溪独特的农村自然资源、经济基础、文化传统等实际,因势利导、分类实施、突出建设重点、彰显村庄特色,已建成千塘湾游客接待中心、西门游步道、中远幸福桥、望母亭、鸽子花桥、观光休闲亭、狃花文化广场等景点。

三、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在中远海运集团驻村工作队的帮扶、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科学谋划下,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这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总体认识存在一定差异

建设美丽乡村,既离不开政府的坚强领导,也离不开社会的广泛支撑,更离不开群众的积极参与。然而在实际建设过程中,思想认知却很难做到统一:部分村组不重视,部分村民不理解,无法有效激发广大村民的参与积极性,“干部干、百姓看”的情况非常普遍,广泛具有“难折腾”、“等靠要”、“得过且过”思想,缺乏开展工作的自主性与积极性,缺乏整体大局观念,全民参与、共同谋划的局面在目前还难以实现。

(二)建设项目缺乏相应的后续管护机制

从七十年代末开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代替了集体统一经营的管理模式。面对体制的变化,村组所建成的公共基础设施,该如何管理和使用,一直没有得到明确。政府、施工单位、村委会、农户的责权如何划分也没有明确规定,导致村组公路、太阳能路灯、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垃圾中转站等,由于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和专门的维护人员,更缺乏相应的资金支持,导致部分村组的一些基础设施出现有人建、有人用,却无人管理的乱象。

(三)工程质量缺乏相应的监管机制

党政主导,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才能得到有效推进。群众是建设美丽乡村的主力军,也是获益的主体,但由于自身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对项目工程建设的质量,很难实现监管把控。

党政部门主导推行美丽乡村建设,并非建设的实施者,对建设项目的实用性、长久性,以及建设项目后续所能带来的效益及产生的弊端,同样存在难以把控。

施工单位缺乏对政策的解读及对总体规划的理解,针对各村组的实际情况,难以准确掌握建设观念,无法理清生态、生产与生活“三位一体”的思想,更是存在明显脱离乡村生产要发展、产业要多样、生态要维护的核心要求。

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几点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针对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实地调研统一认识

专业的事情需要专业的人员来实施。党政部门实行主导作用,解读政策,广泛宣传。施工单位升入实地调研,结合实际情况,

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广大群众要放宽眼界,要走出去,多学习多借鉴,努力提升自我认知,积极参与当地建设。

思想认识要高度统一,实施方案要切合实际,将政府引导同群众主体的关系处理好、将因地制宜和分类指导的关系处理好、将长远规划和近期建设的关系处理好、将顺势而建和量力而行的关系处理好、將数量和质量的关系处理好、将社会需要和市场配置的关系处理好,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才能有条不紊的有序推进。

(二)建立健全管护机制

根据建设项目实施分类,实行“谁建设谁售后”,“谁受益谁维护”“谁使用谁管理”,从源头上解决重建轻管的现象,明确管理主体和管理责任。党政部门建立健全相应管护机制,明确建设项目责权,并配套相应后续管理维护资金支持。

施工单位对施工项目工程质量提供相应的后续保障,根据具体情况提供三至五年有偿或无偿跟踪服务。

村委会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对各村组建设项目明确日常管理及维护人员,并广发宣传“谁受益谁维护”,充分发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建设项目的后续管理及维护。

(三)严格把控工程质量

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中,建设项目工程质量应放在首位。党政部门要针对不同的建设项目,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做出相应的质量策划,委派相对应建设项目的专业人员跟踪管理,在建设项目招标过程中,对施工单位的施工资质要严格把控。施工单位要提高现场施工人员质量意识,制定相应的施工标准,确保项目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村委会要发动广大群众对建设项目实施属地管理原则,要杜绝在所属辖区内出现“面子工程”、“豆腐渣工程”。

结语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湖南省也设立了多个试点地区展开美丽乡村建设,设立了专项建设基金,将美丽宜居小镇、中心村、特色村作为建设的重心。美丽乡村建设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整个工程涉及到多个复杂系统的构建,不同村庄的实际情况不同,所规划的建设亦不同,我们应在发展上对美丽乡村建设做出具有科学性、针对性的长远规划。

参考文献

[1]韩喜平、孙贺. 美丽乡村建设的定位、误区及推进思路[J]. 经济纵横,2016(01):87-90.

[2]王丹玉,王山,潘桂媚,奉公. 农村产业融合视域下美丽乡村建设困境分析[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7(02):152-160.

[3]刘圣臣. 传统村落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保护与发展途径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5.

猜你喜欢

基础建设乡村建设美丽乡村
家电使用及维修现状调研分析
从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略窥成人教育管理理念及对现今成人教育管理的启示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