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物馆对民俗文物的保护与利用探讨

2020-01-27靳淑贞

锦绣·下旬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保护与利用博物馆现状

靳淑贞

摘要:民俗文物在博物馆中属于非常重要的馆藏资源,民俗文物是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可以体现一定地区的历史发展情况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所以做好对民俗文物的保护与利用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博物馆要反思当前在民俗文物保护与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要运用丰富方式征集文物,完善征集流程,科学建立民俗文物档案,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开展民俗文物展览,开发文化创意产品,还要充分发挥民俗文物的教育功能,从而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本文主要围绕博物馆对民俗文物的保护与利用进行了相关探究,提出了相关措施和建议,以供参考交流。

关键词:博物馆;民俗文物;保护与利用;现状;措施

引言

我国历史悠久,但因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俗文化各不相同,会形成不同的民俗文物,与文物、建筑等其他的记载方式相比,民俗文物能够对不同地区、生活方式、历史现状进行全面记录,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具有更强的实用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其物质条件得到极大满足,民俗文物这种精神文化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为了能够对民俗文物进行充分的传承与保护,必须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手段对民俗文物进行深入研究。要充分发挥博物馆的公共服务职能,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博物馆优秀文化的深入研究,从而有效利用民俗文物。

1 博物馆民俗文物的保护利用的现状分析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大规模生产已经成为可能,各种工艺制品已经逐渐取代民俗文物,使民俗文物的传承与保护日益困难。在社会开放进程中,由于受到西方外来文化的思想入侵,我国许多青年群体对西外来文化盲目追逐,不能深入了解我国的传统民俗文物没,甚至有许多人认为民俗文物过于陈旧,不适合现代社会的发展,导致民俗文物逐渐被历史所淘汰。

近年来,虽然许多人员开始意识到加强对民俗文物的研究与保护力度的重要性,但在民俗文物宣传推广过程中由于缺乏足够的资本力量,导致宣传推广力度比较小。有一部分的博物馆收藏了民俗文物,但是却没有加强民俗文物的宣传利用与保护,这些问题都导致民俗文物的传播效果不理想[1]。

2 博物馆对民俗文物的保护与利用的措施和建议

2.1運用丰富方式征集文物,完善征集流程

通过博物馆对民俗文物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明确保护的范围,各地区还可以根据民俗文物的具体情况建立专门的博物馆,保证民俗文物保管更加完善。我国大多数的民俗文物仅在少数民族地区大量存在,相关人员必须深入了解少数民族的民间习俗和历史发展状况,全面把握民俗文物的具体情况。博物馆人员还应该丰富文物收集形式,根据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收集方案,要扩大宣传力度,向广大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群众宣传民族文物的历史文化价值,积极动员广大人民群众主动捐献[2]。另外,如果工作人员无法对民俗文物进行合理保管,则很容易导致大量的民俗文物无法得到妥善保存而造成巨大的损失,所以必须要细化征集流程,保证民俗文物征集的效果。

2.2科学建立民俗文物档案,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由于民俗文物具有显著的特殊性,而且大多数的民俗文物收藏价值比较高,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在民俗文物征集调查的过程中,必须积极加强对民俗文物档案的记录与保管,尤其是民俗文物的制作工艺、生产年代和具体的使用方法等细节,只有通过后续的建档保管研究,才能够确保民俗文物征集水平全面提升。民俗文物在展览的过程中,也需要将相关的信息详细地介绍给观众,帮助对藏品信息深入的了解,有效提高了宣传推广的效应。在信息化时代的新时期背景下,还应该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民俗文物的详细信息进行全面的存储,确保民俗文物展览保存的效果得到提高,延长保存时间,提高民俗文物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3]。

2.3开展民俗文物展览,开发文化创意产品

民俗文物展览,不仅是向广大公众宣传科普民俗文物的最佳途径,而且还能够帮助近距离地观看和了解,明确其背后所承载的民族文化和历史价值。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将民俗文物的外貌特征进行全面记录,向广大观众提供最全面、最直观的视觉效果。博物可以建设自己的官方微博,不定期的发布历史文物的信息介绍以及纪录片,这样一定会吸引大量的关注度,提高博物馆的宣传教育影响力。或者借助微信公众平台不定期推送与藏品相关的信息,并且与观众保持互动。另外,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广大游客的需求,可以将民俗文物的实际特征与文化内涵紧密结合,创造性地研发相应的创意产品,销售纪念品,在增加创收的同时,而且也增强了民俗文物的宣传推广效果。

2.4充分发挥民俗文物的教育功能

博物馆通过宣传展览的方式,能够向社会公众普及宣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广大公众的综合文化素质。在新时期民俗文物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必须要积极通过各种科学活动发挥教育功能。例如,博物馆应该定期举办民俗专家讲座,大力宣传民俗文物的历史价值,让人民群众了解地区历史文化,这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意义,一定会引起很大的社会反响[4]。另外,还可以与当地的学校共同联合,将民俗文化的知识向中小学生进行宣传与推广,在馆内专业人士的耐心讲解下,宣传民俗历史及中华民族精神,增强广大青少年对民俗文物的保护和传承意识,同时也有助于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这也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开辟了新的途径。

结语

总之,民俗文物作为我国民族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较高的研究价值,由于受到时代发展的影响,导致民俗文物的保护与利用效果不理想。在新时期必须要积极加强博物馆的职能,不仅需要加强民俗文物的保护力度,提高民俗文物的应用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包思扬.浅谈关于如何做好民族民俗文物保护开发工作[J].中国民族博览,2019(14):227-228.

[2]王霄冰.海外藏珍稀民俗文献与文物资料研究的构想与思路[J].学术研究,2018(7):145-153.

[3]蔡运华.博物馆与民俗文物的保护和利用路径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19(10):227-228.

[4]李俊超.浅谈博物馆与民俗文物的保护和利用[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17):25,27.

猜你喜欢

保护与利用博物馆现状
博物馆
浅谈群众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与利用
关于博物馆民俗文物保护与利用的思考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露天博物馆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