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初探
2020-01-27方良彦王青
方良彦 王青
受国家政策的鼓舞和社会媒体宣传的导向作用,目前我国的技工院校已进入历史上发展最好的时期,呈现出勃勃生机和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我们也要冷静的看到,技工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还有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需要解决,特别是在基层,技校的教学内容不符合当地的经济社会的发展,教学方法不适合学生的特点。许多技校的办学条件还不能适应迅速增加的生源规模,教学设备落后,实习条件差、师资短缺特别是高技能实习教师更缺乏。一些技校从前几年的“低潮”刚刚走出,绝大多数都存在着软硬件条件与规模的矛盾。长期下去必然影响学生的技能培训与学校的教学质量,未来几年让刚刚好转的的技工院校出现大学生一样的就业难的问题,使刚刚走上良性发展的技校招生局面再度陷入困境,给家庭带来担忧,给迅速发展的加工制造业带来不利影响。技工教育的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技工院校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1.体育教学方法落后
相关调查显示,大多数教师在课堂中喜欢用讲解、示范的教学模式。利用情境教学、师
生交互教学、观摩展示、小组合作教学等方法的教师占比不足半数。大多数技工院校教师很
少在授课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在授课中一般利用“灌输式”,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动力,限制了师生互动范围,影响其创新能力、个性化发展。
2.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在大多数技工院校中,以学生课堂表现、出勤、体育项目考核成绩等因素为考核依据的
高达85%。相比较而言,理论知识、进步幅度、其他因素占比较低。在传统教学模式的作用下,教学评价体系仅仅围绕学生在学校的知识掌握情况,考勤、体育素质达标情况等,没有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化差别、课外实操训练等因素。
3.网络平台建设不健全
通过相关调查发现,技工院校中大多數基础网络设施可以满足校园的教学与管理需求,但是这些基础设备的运行和运用的能力实在有限。其中信息系统主要围绕PC平台,每一部分之间的模块相对独立,无法进行统一的信息资源整合。大多数技工院校缺少大数据技术在教育领域运用所需要的基本设备条件,缺乏健全的数据平台。
三、技工院校教学改革的路径和对策
1.坚持服务企业的办学理念
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应努力做到目前生产岗位有什么需求,学校就提供什么服务,坚持树立“服务企业实际岗位”的理念。学校要以企业的实际生产岗位需求为目标,遵循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开展教育教学。学校要依靠合作企业的优势,充分发挥生产企业在产品标准、人才需求、专业能力、课程体系、评价体系、实训基地、师资培养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不断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技工院校更要在开展德育教育中紧紧围绕生产一线的安全意识、质量意识、工匠意识,锻炼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培养生产一线敬业爱岗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全力打造具有解决现实生产问题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深化校企合作,搭建“紧密型”校企合作大平台
技工院校内部组建的相关招生、培训、教学、校企合作、就业等内设机构,形成了学校的职能和机制。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方面应改各校内单元“松散些”为“紧密型”相互配合属性,统筹企业用工需求、技术、发展等各方面信息,以校企合作为抓手,团结协作,为教育教学改革服务,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效率,努力实现学校企业“零距离”,形成互利互补、互助双赢、共同发展的产学合作模式。
3.构建招生、教学、就业“一条龙”体系
深化“双元制”教育精髓,在学校招生时,企业依据自身发展提出用工需求参与招生,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 ;建立一个开放式的课程体系,在组织教学前,学校与企业共同确定教学目标内容,课程开发围绕职业能力这个核心,课程设置从学科体系向以职业导向和工作过程导向的转变,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工作技能为主线,企业全程参与和监控该班教学,共享信息、师资、实习基地等资源。基础知识和技能的相关教学主要在学校完成,企业定期派兼职教师到校任教,进行企业文化教育等,专业技能学习到企业完成和提高 ;学生日常管理按照企业要求进行,提高学生职业道德,培养团队意识,健全人格,毕业后直接上岗。
4.打造产学合作双赢模式
学校和企业合作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积极实现教学生产化、生产教学化。学校结合自建的模拟生产线引进企业简单产品,建立“校中厂”,企业提供设计和材料等,学校和企业共同指导学生进行产品加工,实行来料加工式合作模式。学生前期在学校的“校中厂”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节省了实习实训成本,学生通过实训加工真实产品,质量意识若提高,适应企业实际生产需求的速度就快。企业依据生产情况与学校合作建立“厂中校”,在企业中共建培训阵地,当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达到水平后,到“厂中校”中进行实际生产的操作,虽然实际生产效率不足,但是由于新增加了准产业工人,使得企业生产成本降低,校企双方实现互利、共赢。
5.加快服务于生产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技工院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就是培养理论强、水平高、明生产、懂教学的一体化专业教师。单纯的理论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在组织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时,容易忽视其应用性,实训教学注重操作缺乏应有的理论指导。所以必须提升和整合专业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培养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任务于一身的“双师型”一体化教师,同时该类型教师必须熟知当前企业的需求和知识技能在生产中的转化应用,以至于使教学完全服务于生产。学校应制订教师成长培训计划,改革完善教师的考评奖励机制等促进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6.探索多元化且与企业相结合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
评价机制就是“指挥棒”, 是学校教学改革至关重要的因素所在。对于当前技工教育面临的生源素质不断下降、企业岗位需求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一贯的以成绩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已不能适应新需求等问题,已有很多企业不再认同学校评价出的优等生,称为一种“高分低能”现象。技工院校的学生评价体系的改革应向重视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评价标准应多元化,除了关注评价的教与学的过程,注重学生意识和情感、伦理道德修养和操作技能的评价以外,应加入与企业相适应的评价要素。
参考文献
[1] 庄梅霞.江苏省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2010.
[2] 孙琳.产教结合职业教育发展新途径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3] 郑淑蓉. 试论电子商务时代的企业管理变革[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8.
[4] 何苗. 网络口碑营销是把双刃剑[N]中华工商时报.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