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扒一扒爆红的“零糖”产品

2020-01-27秦桐

大众健康 2020年12期
关键词:甜味剂含糖无糖

秦桐

“饮料,我只喝零糖的”“有糖零食,一律不吃”……现代社会整体素养的提高以及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精细。身体要健康,生活要高品质。“零糖”食品早已不再是糖尿病患者的专属,更多为了保持身材的年轻人,为了健康保健的成年人,尤其是中老年人,都喜欢对糖说“不”。

什么是“零糖”食品?“零糖”食品适合什么样的人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又该怎么选择“零糖”食品?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说一说。

啥是“零糖”

零糖零卡” “ 喝不胖的气泡水”“甜蜜好生活,自然零卡糖”……“零糖”已经成为很多商家售卖产品的“一招鲜”,甚至有些“网红饮品”的产生,也多亏了这个“招牌词汇”。而对于有着减肥、少糖需求的消费者来说,管它“零糖”真假,听着挺健康,那就可以尝尝。

所谓“零糖”,其实也就是无糖。在食品包装上,我们也会经常看到印有“无糖”或者“不含糖”的字样。根据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的规定, 无糖一般是指这个包装里每1 0 0 克或1 0 0 毫升固体或液体食品中的含糖量不高于0.5克,而这里说的“糖”一般是指葡萄糖、半乳糖、果糖这样的单糖以及蔗糖、乳糖、麦芽糖、海藻糖等双糖。而国际通用的无糖概念中的糖还包括玉米糖浆、葡萄糖浆、果葡糖浆等淀粉水解物糖。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产品中只是写“不额外添加糖”,或者“无蔗糖”,而不是直接写“零糖”,那是因为很多食物原料里本身就含有糖,例如水果、蜂蜜、乳制品等。

怎么识别食物有没有含糖呢?可以查询一下外包装上的配料表,看看有没有上面提到的各种糖。还有一种方法,一般“零糖”食品包装上还会有营养成分表,里面会在“碳水化合物”一栏中糖的部分写上“0克”的字样,也表明该产品中不含糖。

还有一种广义的“零糖”食品,那就是不含碳水化合物或含极少量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这类食物不光不含有单糖、双糖和淀粉水解物糖,还不含有麦芽糊精、低聚果糖等寡糖以及淀粉等多糖。相信,生酮饮食爱好者对这一类食物一定不陌生。

甜甜的咋回事

说了自己是“零糖”食品,可为啥味道还是甜甜的呢?实际上是添加了甜味剂。这些甜味剂都属于食品添加剂。

目前食物中常见的甜味剂按来源可以分为天然甜味剂和人工合成甜味剂。常见的天然甜味剂有糖类甜味剂,如木糖醇、山梨糖醇、麦芽糖醇、赤藓糖醇等糖醇类,以及非糖类甜味剂(主要从植物的果实、叶、根中提取),如甜菊糖苷、甘草素、罗汉果苷等。相对于天然甜味剂,人工甜味剂是人工合成的具有甜味的有机化合物,例如安赛蜜、甜蜜素、阿斯巴甜、三氯蔗糖和阿力甜等。

与糖相比,甜味剂一般都不含热量或含有较低的热量,不會引起血糖的升高,不易引发龋齿等特点,只要按照国家食品添加剂规定剂量添加也是可以保证安全的。

但是,它们也多多少少存在一些缺点。例如木糖醇虽然已普遍添加到很多食物和饮料中,一直受到糖尿病患者的青睐,但其实它仍含有一定的热量(每克2.4大卡,比蔗糖少40%热量),大量食用后还可能造成轻度腹泻,因而建议单次食用量不宜超过50克。

不光是木糖醇,大部分糖醇类甜味剂都可在大肠内发酵分解,过量食用可能会导致肠鸣和腹泻的情况。每种人工合成甜味剂也都有最大耐受量,并不是可以大量食用的。

另外,人工甜味剂甜度较高(甜度从蔗糖的几十倍到上千倍),极少的量就可以达到与蔗糖相同的甜度,但一些甜味不够纯正,带有苦味或金属异味,口感也与糖和天然甜味剂有一些差别。

“零糖”减肥 小心越减越肥

爆红的“零糖”产品,售卖的噱头再响亮,也不是人人适用哦!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规定:“添加糖是纯能量食物,过多摄入可增加龋齿,引发超重肥胖发生的风险。”“对于青少年来说,含糖饮料是添加糖的主要来源,建议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和食用高糖食品。”中国和美国最新的膳食指南都提到了将添加糖提供的热量控制在每日总热量的10%以内。

正如指南所说,“添加糖”除了可以提供热量,并不能为身体提供任何其他营养,因而,对于减重和想维持理想体重的人群,日常生活中可以选择“零糖”食品和饮料,来替代有糖的食物。但需要注意的是,减少的只是糖的那部分热量。

例如我们在奶茶店选择添加甜菊糖代替普通糖浆的奶茶,确实可以降低一部分热量,但奶茶的热量,特别是添加了奶盖的,热量仍然很高。还有“零糖”的甜品。糖少了,但是使用面粉、黄油、坚果等制作的甜品,含有的热量依然不低。

如果你仅仅想靠吃“零糖”食品就能轻松减肥,很有可能会发现,体重没降低,反而食欲更好了。

少点糖≠少点甜

糖是糖尿病患者的禁忌。尽管“零糖”食品中的甜味剂确实有不升血糖的特点,但是“零糖”食品是否对血糖有影响,还需要看食物中其他的成分。例如“零糖”点心大多用面粉、淀粉、黄油或猪油制作,虽然使用了对血糖影响不大的木糖醇,但点心的热量、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含量都是不低的,食用后血糖势必会升高。所以,即使是“零糖”点心,也莫贪吃哦!

对于一些特殊人群来说,比如苯丙酮酸尿症的患者应注意不能食用含阿斯巴甜(含苯丙氨酸)的食物。

婴幼儿也不建议食用“零糖”食品和饮料。因为婴幼儿胃肠道功能比较脆弱,而大部分“零糖”食品或多或少添加了甜味剂、香精、色素等食品添加剂,长期或者大量食用都有可能造成胃肠道或其他健康问题。

对于我国儿童青少年来说,含糖饮料和高糖食品是添加糖的主要来源,但我个人看来,“零糖”食品并不是让孩子戒掉“有糖”食品的最好选择。天然的、营养丰富的零食才是,例如牛奶、酸奶、奶酪、水果、坚果等,都比含色素、香精的“零糖”食品要更好。

如此看来,“零糖”食品也许并不是万能的,真正让我们生活甜起来,靠合理均衡的饮食、持之以恒的运动以及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行!

猜你喜欢

甜味剂含糖无糖
甜味剂安全吗
甜味剂还是糖?这是个问题
无糖食品真的不含糖吗
百密一疏
有“糖”的无糖食品
哪罐可乐会漂浮呢?
蚂蚁爱吃“糖”吗
饮料含糖,孩子伤“心”
无糖食品真无糖
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