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2020-01-27黄昌宇
黄昌宇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多样化、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们学好历史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并将教学互动的过程变得异常精彩,促使更多学生真正爱上历史课程,产生终身学习、个性化发展的意识,是历史教师必须做好的重要工作。充分发挥历史故事的重要作用,直接降低教学难度,丰富初中生的知识储备,开阔他们的视野范围,能够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教学实践工作即可走向更大的成功,可谓一举多得。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历史故事;应用分析
引言:有效结合历史故事,充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引领学生一边学习历史故事,一边产生深刻记忆,更加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他们不再处于被动地接受状态,学科成绩随之进步,认知水平随之提升,才有机会突破自我,以后为社会现代化建设做出巨大贡献。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因为历史故事更精彩,笔者作为一线教师,现凭借自身的教学经验,关于历史故事的有效应用进行了相关策略的总结研究,仅供参考。
1、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应用历史故事的重要性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合理有效地应用历史故事,可以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浓厚兴趣;能够优化师生互动的效果,妥善解决教学低效、授课形式化等问题;还将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初中生内在潜能的深入挖掘,引领他们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集中全部注意力,充分了解历史知识,学以致用所学知识,努力做好个性化发展的充足准备等[1]。另一方面,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通过引入历史故事,直接开阔了初中生的知识视野,同时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远比教师一味地灌输指导好得多。这样一来,师生关系变得和谐,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初中生认真学习历史故事,积累丰富的知识经验,一举突破挑战自我,也更容易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成为不可多得的优秀人才。
2、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有效应用策略
2.1正确表达历史故事
历史故事给历史教学带来了一些新的活力,它是历史课程教学的重要载体。在讲解历史故事时,教师要用准确的文字,灵活的语言、生动形象的图片来描述,这样才能够对历史知识做到准确的表述,让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吸引学生的学习目光和好奇心,如果老师的语言不够生动形象,学生就会对学习知识丧失信心,从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如学习《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时,教师课前可展示甲午战争的相关图片及影片,再通过故事教学法引入教学。讲述到战争的残酷时,教师可以结合形象语言和神态,如讲到黄海大战中致远舰的事时,可以使用悲壮的语气,直接渲染出邓世昌和二百余名士兵牺牲时的氛围,从而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战争的残酷。通过这些教学方法的有效结合,教师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大大地提高教学质量。
2.2培养学生历史观念
初中历史课堂上培养学生审辩思维,要求教师利用课堂提问,引发学生主动思考,敢于提出自己对史实的看法,并在课堂上主动讨论,通过争辩实现思维启发。学生课堂上思考问题时,教师做好正确引导,避免学生走上思维误区,学生反复思考并求证,整个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培养与提高审辩思维。教师引入一些红军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教学《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这部分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正确看待南昌起义的历史价值,要求学生依据自己掌握的历史知识总结中国共产党对于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并说出给后人留下哪些经验教训。这样学生在课堂上相互沟通、讨论,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学生认为:大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革命阵线内部出现问题,使得革命力量损失;有学生认为:中国共产党在当时处于幼年期,并未深刻认识中国社会及革命问题等。这两种说法都是正确的,前者客观、后者主观。通过提出问题,学生交流分析,逐渐形成批判性思维与观点,提高思维灵敏性,并灵活运用历史知识,促进学生审辩思维的提升。
2.3深入剖析历史名人
教师讲解历史故事时,可从一些历史名人入手,让学生对这些历史名人展开深入剖析,并不断学习历史名人身上的优良品质。如讲述《辛亥革命》这一部分内容时,可向学生展示被称为“100年来最感人的一封家书”——林觉民的《与妻书》。信中,作者委婉曲折地表达了自己对妻子的深情和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祖国深沉的爱。他把家庭幸福、夫妻恩爱和国家前途、人民命运联系在一起;把对妻子亲人的爱和对国家人民的爱连为一体。全文感情真切,笔调委婉动人,读后令人荡气回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学生读后,无不为作者舍小家为大家的献身精神所感动,对当时的历史有了更深的印象。因此,在当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向学生开展历史故事教学模式时,应加强学生对历史名人的了解和认识,使学生可以从这些历史名人身上学习到相关的历史精神,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2.4有益补充历史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不妨利用历史故事进行教材内容的有益补充。将教材内容和历史故事进行有效地衔接,可促进学生历史知识的有效学习,更好地补充学生们的知识储备[2]。如讲解《洋务运动》时,学生对于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往往难以全面理解,此时就需要教师以邓世昌的故事为背景,将邓世昌成长的经历利用PPT展示出来,首先展示救国理念→回国从军、壮烈殉国的故事轨迹,其次对洋务运动的起源进行分析;最后对失败的原因進行梳理,这样就能更好地提高其说服力。
结束语
总之,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学生自身涉猎面的拓宽等因素要求教师改变以往靠说教完成教学的方式。通过在课堂不同的时间节点穿插历史故事,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快速吸收,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要求我们初中历史教师要练好精心挑细历史故事,恰如其分与课本内容相结合,课堂之上加以灵活运用等方面的基本功,才能使得历史教学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人文性历史学科教学紧靠借助历史故事这种方法是不够的,让历史课变得有意思、有厚度需要一线教师们探索多种教学途径,开展内容丰富的教学活动,多措并举有序地推进历史教学。
参考文献
[1]张俊.初中历史课堂的历史故事教学分析[J].青海教育,2018(14)335-336.
[2]李成杰.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应用研究[J].才智,2019(05)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