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理念下的高职院校韩国语课程教学研究
2020-01-27杨蕾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的快速发展,许多高等院校的教学方式都在发生转变,这其中变化较大的当属一些外国语言课程。因此笔者在本文中针对高职院校韩国语课程的教学进行研究,并针对教学方面的有效途径进行分析。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职院校;韩国语课程;教学研究
引言:随着我国1992年与韩国建交以来,两国之间的交往就越来越密切,而且学习韩语的中国人也越来越多,此外韩国在中国设立的韩国语考试考点就有38个,这说明了韩国对我国韩语学习者的重视,现如今我国许多高等院校都相继开设了韩语专业以及韩语类选修课程。
一、课程思政融入韩语课程教学的必要性
课程思政主要指构建全员、全课、全程的教育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相结合,形成协同效应,并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教育理念。而我国的教育部门为了国家的教育发展和培养我国社会主义接班人,决定把教育重视放到中国大地上。而高职院校韩国语课程的出现,不仅仅帮助大学生们掌握一门新的语言,还为学生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想和思维方式,此外经过学习中的对比学生们应该重新认知我国的灿烂文化和民族历史。而当前大学阶段的学生,在身体、思想、心理等方面都在逐渐向成熟发展,所以课程思政思想的融入就十分有必要,不仅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还会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爱国心态。
二、课程培养目标方面
根据我国《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的规定中,对高等学校中韩国语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及如何让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理念,并如何将这些教学目标融入到教学内容中,是目前我国在实施韩语课程时重点关注的内容。另外如何让大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较高的人文素养,也是进行韩语教学的关键。因此在韩语课程培养中,优先以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为主,所以说在进行韩语教育的过程中,首先要针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其次才是大学生韩语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三、学生思想的塑造
大学期间的学生思想已经逐渐进入了成熟的阶段,这时也是大学生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在进行一些教学课程时,首先需要针对学生的思想道路进行重点培养和关注,尤其像本文中的韩国语这类语言类课程。在进行韩语教学时需要加入课程思政理念,并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在韩语中开展,不仅不能让学生感到反感,还要给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观念,让大学生通过大学的学习正确认识到社会、认识人际关系、认识到国家文化。所以说在进行韩语课程的教学时必须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另外在日常的教学中多加入一些真善美的案例,从而更好的引导学生向这方面去学习。最终让学生养成一种自我提高、自我努力的习惯,使自身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养进行全方位的提高。
四、课程思政融入韩语课程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课前准备
在进行韩语课程时,韩语老师是教学的关键,因此不仅需要教师在关注学生如何学习,还要迫切的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人物素养以及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通过这些理念更好的帮助学生自身的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而多读书、多思考、多学习,不光能让学生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传统美德,还能在这种教育的过程中重新给学生的人生观进行定义,这也是当前高等教育中重要的环节之一。所以说教师进行韩语教学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并根据课程设计、课程内容、课程思想,进行全方位的设定,既要把我国的政治思想融入到韩语课程中,还需要在韩语教学中起到对学生的育人作用和教学作用,这才是韩语教学课前准备的关键。
(二)课中实施
作为一门语言课程,许多高校在进行韩语课程时,大多都是以零基础的情况开始学习,韩语教师首先将语音学习中元音、福音、收音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教学,其次则是对课文内容的学习,这方面主要根据分析课文中的情景对学生汉语能力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能力进行锻炼和学习。笔者针对语音学习和课文学习进行详细的分析:
(1)语音学习
语言类的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和听说,才能使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提高,而韩语专业也同样如此。我国高等院校在进行韩语专业的开设时,基本是为了满足本校一些有兴趣爱好的学生设立的,而且这部分大学生并没有韩语的基础,因此在进行韩语课程时第一堂课程主要从我国历史角度和韩国文化历史相关联,并根据当前政局的形式给学生们分析朝鲜和韩国两国之间的奇妙关系,以及韩语的起源和相应的使用情况进行概述,让大学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这种方式不仅能让我国大学生更好的了解我国的文化历史和韩语的发展,还能帮助学生树立中华民族的自信、自强、自觉精神。所以在进行韩语教学时,要加强表音文字的学习,并通过教师表音的课程教师,让学生熟练掌握韩语的发音。此外韩语教师还可以带领大学生利用字典和网络,把中国的一些政治思想以及社会主义观念翻译成韩文,通过这方面的锻炼不仅让学生对韩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提高,还能进一步了解我国的思想政治內容,这也实现了我国韩语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同时也是课程思政的融入,对大学生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作出贡献。
(2)课文学习
课文学习不仅大大增加了大学生学习韩语的趣味性,还能让学生们更加了解韩国是一个怎么样的国家,而且我国当前许多韩语课本中多以分情境教学模式为主,像目前我国韩语教学过程中使用的两本教材,一本由北京大学出版的《标准韩国语第一册》,这其中的教学课文则分为了许多种,像学校篇、日常生活篇、家庭篇、爱好篇等等,这种分别方式能让大学生更容易了解韩语的风土人西以及相关的人文历史。而另一部教材则是世界图书出版公司编排的《延世韩国语1》,这部教材主要将课文分为问候语言、学校情景、家庭、朋友等等方面,这样中教学内容可以更容易将情景融入到课文中。像在学习“问候语言”时,教师可以针对该内容,进行情景的对话,例如主动语言的对话、早上的问候、放学后的道别问候等等,这种情景模拟的练习,能让大学生更容易学习韩语,这对大学生整体的语言表达有着重要的帮助。另外在进行一些节假日课文内容的学习时,教师还可以将中韩两国共有的“春节”“端午节”等节日进行分析,并对两国过节时的特点进行区分,同时还需要将两国为什么会出现相同的节日的原因进行分析,另外在进行分享时对学生讲述我国从古自今的开放包容的外交政策,以及当前我国的面临的形式和外交格局。除以上两个例子以外,还有许多需要大学生了解的课程内容,像在进行韩语课文学习时必须要根据课文内容,加强对思想内容的融入,像人文、历史、社会等内容,而且还要秉持着润物细无声的原则以及当前大学生的生活爱好和日常习惯进行了解,促使整个韩语教学更符合大学生的需求。
(3)课后跟踪
课程思想不光可以在课前和课上进行,在课后也可以进行融入。例如教师给学生们布置多种多样的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作业进行课后内容的拓展,例如教师布置学生们学习韩语的歌曲、韩国的舞蹈、韩国的新闻联播的播报等内容的锻炼学生的韩语口语表达能力,这种课后作业内的布置,不仅能激发大学生更好的学习韩语,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索能力,对于主动学习和实践育人的意义有着重要的帮助。另外还需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以及终身学习的思想,让学生在课后学会多看、多听、多说提高学生韩语的表达、翻译等方面的能力。同时利用韩语的新闻、报纸、音乐等方面的内容让大学生更好的开展韩语课后内容,这不仅对大学生韩语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帮助,还实现了我国课程思政融入的要求,为我国构建高等院校韩语课程的教学方式提供了重要的帮助。
五、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对韩国语言课程的重视,让许多高等院校的韩语专业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对于我国整个韩语语言的
教学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当前我国韩语教学的主要宗旨是需要将课程思政融入到高等院校韩语课程的教学内容中,让大学生不仅能学会韩语语言技能,还能让他们从客观的角度认识到中国与韩国的文化关系。这对于我国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和人文道德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帮助。所以说,韩语教学不光需要这些思想政治内容的融入,還需要韩语教师加强自我能力的提高,并通过不断的改革创新教学内容,让教学方式更加科学、合理,这也是对大学生一种负责任态度。本文中笔者针对课程思政的必要性进行分析,以及在进行课程思政内容的融入过程时,课前准备、课中融入、课后引导的方式让学生更好的了解韩语教学的宗旨,也希望给相关的韩语教师带来帮助。
参考文献
[1] 陈蓓.论“课程思政”理念下的《基础日语》教学设计[J]. 现代商贸工业. 2018(34)
[2] 莫俊峰.协同视域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J].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 2018(01)
[3] 王宇凡,孙轶斌.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创新融合模式探索[J]. 高校辅导员. 2017(06)
[4] 肖香龙.思政课与其他课程须建立协同育人机制[J]. 中国高等教育. 2017(23)
作者简介:
杨蕾(1987.7—),女,汉族,籍贯:四川成都人,天府新区航空旅游职业学院,助教,学士学位,研究方向: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