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类高校英语教学团队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

2020-01-27刘山峰任学伟

锦绣·下旬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教学团队团队建设现状

刘山峰 任学伟

摘要:由团队、教学团队的概念入手,讨论了目前艺术类高校英语教学团队建设中存在的行政化、虚化、名人化、组织形式常规化、经费管理无序化等问题,提出细化各级教学团队基本要求、分解大规模教学团队、组建独立自主的教学团队、加强建设费管理等建设路径。

关键词:教学团队;英语教学团队;团队建设;现状;对策

教育部于2007年1月22日联合财政部联合发布了《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意见》不仅强调了教学团队建设工作的重要性,且突出了英语教学的重要地位。

一、团队建设定义

(一)团队“团队”的定义,在许多管理,特别是企业管理方面相关的文献中都可以找到很多种的解释,属于管理学研究的范畴。史蒂芬·罗宾斯(1997)从协作效应的视角提出,“团队是有组织结构确定、职务分配很明确的正式群体组成的,在群体内部,通过其成员的共同努力能够产生协同作用, 其团队努力的结果是使团队的绩效水平远大于个体成员绩效的总和。”美国学者乔恩·R卡曾巴赫认为:“团队是指一定的由少数有互补技能、愿意为了共同的目的、业绩目标而相互承担责任的人们组成的群体。”该定义强调为实现“共同目标”,满足共同的需要,通过承担一定的团队任务和责任,实现共同愿望。团队与群体不同,仅仅将一群人凑在一起并不说明他就是一个团队,只能称其为群体,群体中的互动主要在于分享资讯,并做出有利于各自职责的决策。而团队却强调分享领导权、共同的使命感及群体责任。一个团队必须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具有共同的目标; 团队成员拥有互补性的知识技能;成员间能够很好分工协作;能够进行良好的沟通;有效的领导。

(二)教学团队早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就开始在中小学推行团队教学(team eaching)。70年代以后,团队教学开始应用于高等学校。对于教学团队的定义,Elizabeth Bondy和Dorene Ross(1998)认为:“教学团队是教师群体,这些教师承担相同课程的各部分,合作完成课程的教学计划、实施与评价。 教学团队成员独立教授课程的各部分,但需与其他成员一起加强课程建设,提高每节课的质量”。国内学者对教学团队也有研究,刘宝存(2007)从乔恩·R卡曾巴赫的团队定义出发,定义“教学团队”为“是以教书育人为共同的远景目标,为完成某个教学目标而明确分工协作、相互承担责任的少数知识技能互补的个体所组成的团队”;马廷奇(2007)认为“教学团队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推进教学改革为主要任务,由为共同的教学改革目标而相互承担责任的教师组成”;孙丽娜、贺立军(2007)的观点是“由某一专业或某一课程的教师组成的、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而相互协作、共同承担责任的教师群体”。

笔者认为,前两个定义比较宏观,后一个定义相对具体,但与传统的教研室和课程组概念无明显差异。综上所述,教学团队是根据各学科(专业)的具体情况,以优秀的学术带头人为中心,以精于合作的教师梯队为主体,以综合性的教学科研任务为建设平台,具有明确的团队目标、有以团队荣誉为己任的合作精神、分享决策权,共同承担责任的教师集合体。教学团队通过促进多专业、多学科的合作与交流,开发教学资源,促进不同学科专业教师间的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与科研工作的传、帮、带,带动青年教师的成长和老教师的继续发展,提高教师的科研与教学水平,最终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二、艺术类高校英语教学团队建设现状

结合“团队”与“教学团队”的概念,艺术类高校英语教学团队应该是:以英语课程教学实践为平台,以从事一线英语教学的学科带头人为中心,以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直接使用英语从事科研的能力以及教师自身的教学科研能力为目标,由少数年龄、性格和知识结构上互补的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及教辅人员组成,共同探讨与交流教学内容和方法,合作开发教学资源,整体提高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的教学群体。

(一)我国艺术类高校英语教学团队建设取得长足进展自2007年起,教育部每年都组织评审一批国家级教学团队,至2010年共评审出705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其中有19个艺术类高校英语教学团队。各省市也启动了省级教学团队建设项目和其他配套改革措施,据不完全统计,2008~2010年3年间,山东等17个省,除国家级教学团队外,共有37个省级英语教学团队,尤其是湖南、福建、山东三个省连续三年每年都有英语教学团队产生。团队带头人都有较高的科研和教学水平。以19个国家级英语教学团队为例,4人是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6个国家级教学名师,2个北京市教学名师,还有2名国家级“人才工程”人选,其余带头人也都是省级教学名师。这些带头人也是学科建设和教材建设的领军人物,大部分国家规划教材由他们总主编或主编,部级以上科研教研项目由他们主持。团队成果显著。其中国家级精品课程20门,部级以上教研立项83项,获各种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2项,编写国家规划教材76部。

(二)我国艺术类高校英语教学团队建设也存在一些问题

1.教學团队行政化。各艺术类高校英语教学单位设置不同,有的分三级:外国语学院———系/教学部———教研室/课程组,有的分二级:外语系———教研室,除专任教师外,各级设有行政正职和副职。据统计,19个国家级英语教学团队中,除三个团队无标注成员行政职务,16个团队成员中,一级行政正职12人,行政副职27人,二级行政正职26人,行政副职12人,三级行政正职12人,另外校长1人,副校长4人,教务处长1人,研究生处长1人,研究生部主任1人,党委书记/支部书记3人,院长助理或秘书4人。

此外,还有各种研究所主任。 统计数据表明, 几乎所有国家级英语教学团队都包括英语教学单位的各级行政正职和副职领导,行政化现象特别突出。

2.团队成员“名人”化。为了获取更多的教育资源,在申报教学团队过程中,还会以学术影响大、知名度高的专家为核心或牵头进行申报以提高获得批准的成功率,对其年龄和行政工作方面的考虑较少。团队成员是以是否教研科研成果突出、是否是高学历学位而进行选拔,而不是自愿组合。19个国家级英语教学团队中,知名学者有秦秀白、何兆熊、刘炳善、刘润清等老教授。特别是2008年评审的河南大学“英语语言文学教学团队”,带头人是70高龄的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00)徐盛桓教授,35位成员中80岁以上的教授3人,68岁的教授3人,还有牛保义、张克定、刘辰诞等众多知名教授,使这个团队成为“名人团队”。

3.组织形式常规化。从各团队的人员构成情况看,组织形式基本是院系领导负责、常规教研室或课程组教师单独授课的模式。通过调研获知,大部分教学团队活动只是开展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動,教研活动也是事务性的活动多,研讨性活动少。团队成员的评价,是根据学校各项奖惩政策实施评价,团队没有独立的评估和考核机制。唯一能体现团队力量的活动是“填写项目申报表”,每人分包表格中的一项填写任务,然后汇总,由负责人润色、修改、上报。即使这项活动,也不是每个成员都参与的。因此,教学团队的组织形式与常规的教学单位趋同。

4.教学团队虚化。首先,众多领导和名人挂名,已经使团队虚化了。行政领导忙于各项管理工作,知名专家也会忙于自己的研究与学术交流,投入到教学团队中的精力有限,从申报表上看来是团队成员很有实力,实际上他们参与团队活动很少,削弱了团队实力。其次,有些带头人年龄偏大,不可能经常参与团队交流,也使团队虚化。19个国家级英语教学团队带头人中,以审批时间为界,最小年龄为44,最大年龄为70,平均年龄为52.73岁,达到或超过退休年龄的有3位,另有4位差1年就达到退休年龄。再次,团队规模大,成员间不可能交流畅通。19个国家级英语教学团队中,最小的团队(主要成员)7人,最大的团队60人,19个团队平均成员人数24.79人。按照Shonk(1982)的“团队与群体差异分析”,我国现阶段的“团队”实际上是教学“群体”,而且有的只是“表格上的群体”,比较松散的群体。

5.经费管理无序化。中央财政支持的经费是一次性拨付,地方财政支持的经费也多是一次性拨付。被批准为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项目的团队,可获得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提供的30万元建设经费。此外一般还能得到省级财政额度不等的配套经费,有的项目还能得到学校一定的配套经费。所以,一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可获得的建设经费数目是相当可观的。有些团队负责人对经费管理无序,总是担心费用不够,上半年不舍得使用团队建设经费,快到年终钱花不出去,就突击开研讨会、派员调研,造成诸多浪费。有些经费甚至用于公费吃喝、公费旅游,这也是造成团队没有凝聚力的原因。

三、解决艺术类高校英语教学团队建设问题的对策

优秀的教学团队能弥补传统教学组织的不足,使团队成员更有归属感,更好地实现技能互补、信息共享、责任共担,使教学团队产生“1+1>2”的效果。而目前我国教学团队虚化,无法产生教学团队的作用与效果。为了改变我国目前教学团队的建设现状,组建真正的教学团队,切实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笔者认为有以下路径。

(一)细化各级教学团队基本要求评选国家级教学团队的标准决定了团队虚化和名人云集。例如,本科院校国家级教学团队基本要求第二条关于带头人、第四条关于教学研究、第五条关于教材建设等,只有汇集众多名人才能满足,40岁左右的教师很难达到这样的标准。评审各级教学团队时,如果将“教学团队基本要求”加以细化,对团队成员,尤其是团队带头人的年龄和行政职务予以规定,队行政化和虚化现象会有很大改观。

(二)分解大规模团队

根据前文对于教学团队的定义, 教学团队成员或者教授相同的学生,或者承担相同的课程。从这些观点出发,我们可以将大规模的团队分解成若干个小规模团队。例如,大学英语教学团队,按课程类型分解成“读写译团队”和“视听说团队”,或者按学生年级组分解成“2010 级团队”和“2011级团队”。英语语言文学教学团队,也可以根据课程分解成“综合英语教学团队”、“英美文学教学团队”、“翻译教学团队”、“欧美文化教学团队”等等。经过分解,团队规模趋于合理。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家G米勒发现,人的认知加工广度为:魔数7加上或减去 2,人们称之为“魔数之七原理”,这个原理也应用于构建有效团队规模的框架,即团队规模应控制在5~9人的幅度内。而适宜的团队规模既有利于团队沟通。避免负面冲突,还可以提高团队效率,从而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团队规模合理,团队组织研讨、交流会更灵活更方便,这样,既解决了团队虚化现象,也消除了组织形式常规化。

(三)构建独立自主的教学团队

由教学水平高、学术造诣深、为人正直、具有亲和力的教师牵头,提出组建什么团队,如“大学英语读写译教学团队”,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报名,说明自己可以承担的任务和·202·需要的支持。团队成员确定以后,共同设立可行性团队目标,包括近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制定各项日常管理制度、评价标准等,形成相对严格完善的团队规范。成员提出教学或科研中遇到的问题,制定日程安排,定期组织研讨,解决各种问题,逐步实现各种目标,定期对团队成员进行内部评价。

(四)加强建设费管理

团队建设费用管理需要从源头抓起, 首先在申报各级团队填写申请表时,就需要注明今后建设计划中费用的预算,费用拨付方需要审查预算是否合理。团队建设中期,上级部门需要检查费用是否专款专用。建设费是个很敏感的区域,使用合理,很多问题可以迎刃而解,团队才能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和谐的团队,能够把成员的知识、能力、积极性、主动性向实现团队共同愿景的方向进行整合,以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使团队的每个成员产生强烈的归属感。 高效的团队能更好地实现技能互补、信息共享、责任共担,使团队产生1+1>2”的效果。国外高等学校教学团队的建设与研究已经几十年了,我国艺术类高校教学团队的建设才刚刚起步,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 史蒂芬·罗宾斯.组织行为学[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7.

[2] 乔恩·R·卡曾巴赫.团队的智慧 ———创建绩优组织 [M]. 北京 : 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3] Elizabeth Bondy,Dorene Ross.Teaching Teams:Creating the Contextfor Faculty ActionResearch [J].Innovative Higher Education ,1998,22(3).

[4] 刘宝存.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促进本科教学质量提高[J].中国高等教育,2007,(5).

[5] 马廷奇.艺术类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定位与策略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7,(11).·203·

作者简介:刘山峰(1979- ),男,河北石家庄人,副教授,英语口译硕士,河北美术学院外语教研室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跨文化交流、英语口译翻译及实

践。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河北县域高中艺术生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负责人。

注:本文是 2020 年河北省普通本科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课题  编号:2020YYJG086 阶段性成果论文

猜你喜欢

教学团队团队建设现状
适应“三三制”培养模式的化工基础实验教学改革
企业新闻采编人员素质和团队建设
民办高校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配合教学的探索和研究
土建类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研究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校企双师团队建设研究
博物馆临时展览的困境与出路
生物工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