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名新时代的科学教师
2020-01-26冯西亚
冯西亚
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的科学家座谈会上谈到:“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使他们更多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形成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这是习总书记对小学科学教师的殷切希望,对于一名小学科学老师来说,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那么,如何做一名新时代的科学教师呢?
一、 读懂科学教材
从2017年开始,一年级开始开设科学课。截至到今年,小学科学教材已经更新到四年级。新教材的编排更加注重落实科学教学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式学习、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读懂科学教材,读懂教材语言,才能用好教材。教师还要不断的学习,提升自己读懂教材和深挖教材的能力。
二、 心中有“双标”
这个“标”,既指课程“标”准,也指基于课程标准制定的教学目“标”。2017年我国新修订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的修订,是时代的需要,为我们科学教师的教学指明了方向。教师要准确把握每个学段、每个单元的学习目标,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清楚了解学生的学情和学习的进阶,确立恰当的教学目标。教学的各个环节,都是基于心中的“标”。每个环节设计了什么活动,用什么材料支撑,怎么去落实,达到什么目的,都要认真斟酌思考。
三、 做好教学常规
做好教学常规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教学计划要超前,要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引领作用;认真备课,备课是上课的基础和前提,它的质量直接决定着课堂的品质;细化教学过程,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处理好課堂生成;扎实设计实验方案,要让学生明确探究目的,做好实验方案,弄清实验步骤;着力加强教学反思,明确反思对象、细化反思措施,让反思真正发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而不要流于形式。
四、 教学严谨规范
真正的科学课堂,要严谨规范。这不仅仅是指实验操作,也包括板书、语言表达等。比如《水变咸了》实验操作中有学生品尝环节,品尝的东西是否符合卫生的标准?应该怎样进行品尝?观察物体时,一般要按照什么样顺序去进行观察?教师都应该有交代。还有如果实验器材中有小锤子的,教师设计中一定要有安全措施等。
另外,板书语言一定要规范。如“化了”是溶解的口语,我们可以通过过渡性的语言引出溶解,但不要把“化了”作为我们的板书。在语言表达或设计上,比如水加热的白气,很多老师理解为是水蒸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不是水蒸气。所以,我们在教学时要关注细节,让学生在严谨规范的学习中,不断地获取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
五、 注重以生为本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做到心中有学生并把以生为本渗透在教学的始终。比如说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能力情况合理地给予引导,及时对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对学生质疑并提出依据、对学生能遵守规则给予学生肯定和赞同;关注学生思考的过程,对学生的发现给予重视;课前为学生准备丰富的结构性材料,这为学生的深入科学探究提供基本保障;教师在设计教学语言时不仅要简练、准确,还要让学生听明白;在实验探究时老师提供必要的实验材料,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进行探究等。如有的老师在有关《溶解》的拓展上,引入了草木灰,因为草木灰以前曾经用过,但距离现在的学生很远,所以就没有考虑到以学生为主体。
六、 关注养成教育
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关注学生的养成性教育。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于一个人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一年级开始就要规范学生的行为:比如每次上科学课都要做好准备;学生听清老师的要求之后再动手实验,同时要思考观察到什么现象,想一想是什么原因;科学课上不仅仅是动手,更要动脑;实验完毕,要将实验材料放回原位;观察实验时要分组进行,不能争抢实验材料;观察和实验时要利用学生活动手册及时做好记录;要将自己的发现与同学交流;注意听教师讲解和同学的发言;要注意安全,有了问题,要及时报告给老师;课后做好拓展探究活动等。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的操作技能以及批判和创新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力求为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究科学的良好习惯,作为一名科学教师既要有专业严谨的课堂专业知识和授课技能,更要有大格局,大视野,大情怀,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反思,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引领学生在丰富有趣的科学探究活动中达成科学教育的终极目标——探究事物原理而获得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