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单元主题导读课教学设计
2020-01-26岳蓉
岳蓉
一、课程标准要求
本单元四篇文章属《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学习任务群7——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学会独立阅读与理解实用性文本,包括新闻特写、通讯、报告文学等文体,学会语言简洁、逻辑清晰地用口头语、书面语进行表达交流,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对生活的感悟能力,促使学生更好地融入生活实际,增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使命感和担当意识。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共有四篇课文,《别了,不列颠尼亚》和《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从文体上都属于新闻特写,前一篇新闻记者从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在夜色茫茫中撤离香港的角度,为我们再现了香港回归交接仪式的神圣、庄严,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油然而生。后一篇作者在报道中,将自己与其他参观者在参观奥斯维辛集中营时候的所见所感生动形象地呈现给读者,纳粹惨绝人寰的罪恶感便被作者深刻地揭露了出来,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主题便不言而喻。《包身工》在文体上属于报告文学,作者深入“包身工”生活的真实场所,细心观察,用心体会,将生活在社会底层、奴隶一般的做工女孩子的真实生活公之于众,在记叙与描写中,作者穿插交代了包身工制度的产生、发展等背景资料,这种制度的罪恶及其对年轻生命的戕害便不言而喻。《飞向太空的航程》在文体上属于通讯,在“神州五号”飞船发射成功的伟大时刻,在国人无比自豪与喜悦的神圣时刻,作者回顾了近半个世纪以来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不懈努力,热情歌颂了为飞天梦做出贡献的中国人。
三、学习主体分析
新闻和报告文学是初高中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内容,高一学生在八年级上册已经系统学习过新闻相关知识,基本具备了阅读短篇新闻的能力;高一学生思维灵活,对各种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和探究的心理;高中阶段的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都较强,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但是本节课需要对比阅读四篇作品,包括篇幅较长的报告文学《包身工》,因此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才能让学生学习并思考新闻相关知识,感受到新闻的魅力。
四、学习目标分析
1.走进文本,初步感知,了解新闻报道和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和结构方式、语言特色。(重点)
2.通过对比阅读,赏析品味,归纳学习新闻的一般步骤和方法。(重点)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时事,增强社会责任感。(难点)
4.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并理性分析生活中的事件,并用简洁的语言(书面语言和口语)表达出来。
五、教学流程
环节一:视频导入
教师活动:播放CCTV2【生财有道】短视频:“崇信红牛的牛肉让人赞不绝口”。
学生活动:欣赏视频,感受发生在身边的新闻。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环节二:走进“单元导读”
教师活动:
出示问题:
1.快速阅读“单元导读”,明确这个单元我们学什么?怎么学?
2.什么是新闻?
学生活动:
1.划出关键词句,尽可能用课本上的话回答。
2.回顾知识,回答问题。
明确:定义、特点、类别、结构、要素。
设计意图:温故知新、梳理知识。
环节三:初步走进文本,初步明确“怎么学”
教师活动:
问题出示:明确第四单元具体有哪些篇目?快速浏览文本,分别是什么文体?
师生共同阅读:《别了,“不列颠尼亚”》的导语(第一段)→关键信息整合:人、时、地、事、因果→概括主要内容:末任港督离港,英国管治终结。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小组合作:共享、交流、整合答案→展示答案。
设计意图:
1.快速阅读,整体感知本单元内容;
2.精细品读,培养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环节四:探究“研讨与练习”
教师活动:
1.任务驱动:以《包身工》课后“研讨与练习”为例,揣摩题目的设置意图。
(1)《包身工》距离我们已有85年之久,可是在今天读来,它为何还能有如此撼动人心的力量?
(2)作者在叙述新闻事实的过程中,穿插交代了一系列背景资料,这样安排有何用意?
(3)体味蕴含在下列句子中的作者的情感,并简要谈谈其表达效果。
(4)现代社会,包身工制度已经不复存在,但我们的身边,还存在有不公正对待工人的个例。针对此现象,展开调查、交流、写作。
学生活动:
(1)精细审读,个别展示答案
明确:作者所表现出来的直面社会黑暗,毫不畏惧的社会良知和社会责任感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2)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小组展示
明确:包身工制度的起源、发展等情况。
(3)快速浏览,整体感知
明确:记者在新闻报道中表达情感的方式是不同的,有的直接议论,直抒胸臆。有的则是在客观的叙述中,通过事件本身的残酷性、罪恶感等来表情达意,震撼读者。
2.归纳总结:总结学习新闻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精细审读、思考、归纳总结,深刻领会“怎么学”。
环节五:写作练习
教师活动:
材料展示:4月12日,一篇名为《马云谈996》的文章在阿里巴巴官方公众微信号上发表。文章显示,马云对996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事后,有网友概括总计了马云讲话的主要内容:能996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很多公司、很多人想996都是没有机会的;一天干不够12个小时,你来阿里做什么?如果要讲法律的话,那么事情就比较复杂了,法律有规定这么齐全的设备吗?法律有規定这么好的食堂吗?所谓的“996”,是指工作日早晨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中午和傍晚分别休息1小时(或不到),每天工作总计达10小时以上,并且每周工作6天的工作制度。马云这番言论引起了人们的争议,批评者有之,同者有之。不久的将来,你也将走上工作岗位,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审题立意、思路建构。
设计意图:以读促写,将文本阅读的成果转化到写作训练中。
六、作业布置
用课堂上归纳总结的方法自主预习《飞向太空的航程》,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其中,一、二题必做,第三题选做。
七、板书设计
单元主题教学设计:
(1)关注标题,初步感知;
(2)速读文本,明确思路;
(3)甄别主客,把握主旨。
八、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节课开头的视频导入,较成功的激发了学生阅读新闻的兴趣,后面自主阅读、合作探究活动的开展也较为扎实、有效。但是,由于初次尝试单元导读课的教学,各环节在时间分配上并不是十分合理,探究“研讨与练习”环节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并不是很充足,后面的归纳总结有教师“独揽大头”之嫌,在后面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务必引以为戒,多加改进。
(作者单位:甘肃省平凉市崇信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