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校“汽车整车及配件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2020-01-25宗昊璇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12期
关键词:配件模块岗位

宗昊璇

[摘           要]  针对汽车销售服务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的现状,从教学模式、课程建设和师资培养三个方面入手,构建了适应中职学校“汽车整车及配件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效解决了人才培养目标与岗位任职能力之间的对接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关    键   词]  中职学校;汽车整车及配件营销;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2-0234-03

从2000年至今,汽车销售服务行业在我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4S店模式被广泛地应用,并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1]。而我国的汽车销量和保有量连年上升,从2000年的几百万台上升到2016年的2968万台,保有量则在2016年达到了惊人的2.9亿辆,位居世界第二位,庞大的销量和市场保有量促使这个行业需要大量的從业人才。

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以下简称“我校”)为使“汽车整车及配件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符合职业教育的要求,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通过用人单位问卷调查、企业专家访谈、毕业生跟踪回访等多种途径,研究分析了相应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能力与素质结构,从教学模式、课程建设和师资培养三个方面入手,对构建“汽车整车及配件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探索。

一、建立分层次、多形式的教学模式

我校的“汽车整车及配件营销”专业是“汽车维修”专业的衍生专业,每年招生人数在100人以上,学生的学历、知识基础、能力、兴趣等各不相同,我校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借助与上海通用、东风雪铁龙、东风标致、一汽大众、东北亚奔驰等多家国际知名汽车企业具有深度校企合作的优势,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建立了特色鲜明的“分层次、多形式”的教学模式。

(一)教学安排的分层

我校“汽车整车及配件营销”专业的学制为三年,因此教学进程也相应地分为专业基础、核心课程以及专项学习三个层次逐级递进。其中,第一学年安排本专业学生统一学习专业基础课,让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和将来要从事的行业具有基本的了解和认识,具备基本的岗位任职能力。第二学年则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从汽车维修接待、汽车销售、客户服务和配件管理四个专门化方向中选择其一,进行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第三学年则让学生依据选择的升大补习、企业订单、顶岗实习等培养模式,进行专项学习。

(二)教学内容的分层

以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基本依据,结合对学生职业愿景的摸底调查,我校通过倡导自愿报名、组织分级选拔、联合企业培养、校企共同考核等方式,将“汽车整车及配件营销”专业的学生划分为企业订单班、品牌兴趣班以及普通班三个层次。

分班选拔考核在第三学期初进行,对于通过考核的学生,结合其个人意愿,组成若干企业订单班,企业订单班由校企合作中的相关企业冠名,主要是为相应企业输送汽车销售服务人才。企业订单班的学生在第三和第四学期除了学习专业核心课程之外,还要进行各合作企业的初级课程,在第五学期则按照企业的安排,进行中高级课程的学习,对应品牌生产商直接招聘企业订单班的毕业生到下属的4S店就业。对于未能通过选拔考核的学生,从中挑选学习能力较强的,仿照企业订单班组成品牌兴趣班,该层级的班级主要围绕各个校企合作品牌,重点突出基本专业技能的培训以及企业文化的宣传,辅之以定期参与企业订单班的拓展活动,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感,缩短进入相应品牌企业实习时的磨合期,提高学校对各品牌企业人才需求的满足度以及学生的稳定就业率。如果学生未能通过企业订单班的选拔考核,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基础也较弱,则进入普通班学习,普通班的学习以专业核心课程为主,在学习完专业核心课程后,通过学校推荐和自主择业两种方式参加企业的校招,如果成功录用则进入顶岗实习阶段,在实践中进一步进行学习;如果未能被录用则在学校继续进行专业拓展课程的学习。

(三)多形式的培养途径

学生的培养形式根据班级的层次和品牌不同呈现多样性的特点。其中,上海通用班采用工学交替的培养形式,学生在最后一个学年先在学校学习2.5个月,然后在企业实习2.5个月,然后回到学校学习2.5个月,然后再去企业实习2.5个月。而采用订单培养形式的奥迪班、雪铁龙班、一汽大众班则由对应企业提供学习课程、教学资源,确定考评方式,组织人才招聘会。普通班的学生在完成了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后,由学校推荐至专业对口的企业中进行顶岗实习。

(四)多形式的学习内容

不同层次和不同品牌班级的学习内容既有共通之处,又能彰显各自特色。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是三个层级的班级都必须学习完成的。企业订单班还要学习企业主导,学校配合开发的订单模块课程。品牌兴趣班则根据学生意愿和学校安排,采用跟班选修或者自主学习的方式学习若干订单模块课程;普通班则注重通过专业核心课程打牢学生基础,提升学生的基本职业能力,在顶岗实习阶段再注重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拓展。

(五)多形式的考核标准

根据班级所在的层次以及隶属的品牌,对学生相应的考核方式以及考核标准也呈现出差异化。例如,对于通用、奥迪、东风雪铁龙等品牌班级的学生,最重要的毕业前的终结性考核。此次考核的组织方为对应的企业,考核小组的成员包含企业方的培训讲师、学校中的校企合作骨干教师以及由企业认定的外校教师或其他专业人士。而对顶岗实习的学生而言,对其最重要的考核是在企业的实习成绩。实习成绩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企业做出的实习鉴定,二是学生完成的实习报告,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对学生做出评价。

二、以职业岗位工作能力为导向的专业课程建设

相对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的一大特点就是要注重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2]。因此,我校以岗位分类为依据,以岗位能力为导向,进行“汽车整车及配件营销”专业的专业课程建设。

(一)就业岗位的确定及岗位能力分析

通过对广州及周边城市汽车销售及售后服务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情况的调研,确定了“汽车整车及配件营销”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岗位,如表1所示。

上述四种岗位在对学生专业素质能力的需求既有共性,又有侧重。我校通过分析各岗位与对应能力需求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岗位-能力需求权重模型,如表2所示,其中最高权重为5,最低权重为1。

(二)课程内容设置

根据上述对岗位任务与岗位能力需求的分析,本着“能力为本”的人才培育理念,我校的“汽车整车及配件营销”专业的专业课程由三大模块组成,即注重培养学生通用职业能力的基础模块、注重培养学生特定岗位职业能力的核心模块和注重培养学生职业拓展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拓展模块。

根据表2中的分析,我校以权重总分最高的“汽车维修服务”为主线设置核心模块课程,意图提高学生未来就业的核心竞争力;从核心模块课程反推,按照“必须、够用”的原则设置基础模块课程。同时,出于学生工作后可能存在的岗位转换的考虑,根据汽车服务行业的职业延拓特点,设置了相关的拓展模块课程。最终,我校为“汽车整车及配件营销”专业确定了26门专业课程,总学时数为3220,具体的课程内容设置如表3所示:

在上述课程设置中,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的总学时数分别定为984学时和392学时,核心模块的总学时数虽然定为1844学时,但是根据学生的专业分班和岗位意向,内部各门课程的学时长度会适当予以调整。同时将实训课程全部划分进核心模块,学时长度上基本上与理论课程达到了五五开左右,凸显了实践教学的地位。

三、师资培养

教师是实施教学的关键,教师只有对课程的内容和结构有深刻了解,才能对学生进行传授[3]。我校参照有关学校的做法[4,5],并结合自身的特点,通过“送出去”“请进来”两种方式进行师资培养。

对于校内专任主讲教师,我校主要是从本专业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并且教学能力较好的中青年教师中进行遴选,“送出去”到企业参与培训。这种培训并不只是在某一阶段参与集中学习,而是根据合作企业的培训计划,与企业员工一起参加企业内训与考核,注重及时掌握企业运营策略、工作流程、评价机制等方面的新标准、新做法,并在自己掌握消化的基础上及早引入课堂,保证教学内容与岗位实际要求对接的时效性。這也是我校目前培养师资队伍的主要做法。

“请进来”则是指我校委托合作企业从担任主管以上职务的业务骨干中挑选出有一定教学能力的人员,由我校聘请为兼职教师,采用专项授课、主题讲座、实训指导等方式,帮助学生及早了解实际工作中会遇到的各种问题与解决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职业环境的判断能力。这是我校目前培养师资队伍的辅助做法。

根据这种“内培外引、专兼结合”的思路,我校着力打造了一支能支撑“汽车整车及配件营销”专业培养模式的“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并已初步成形,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我校为达到适应行业要求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汽车整车及配件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本着“就业为先、岗位牵引、能力为本、因材施教”的理念,着重在教学模式、课程建设和师资培养三个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最终形成合力构建了独具特色的“汽车整车及配件营销”专业培养模式。自从这种模式运用到实践中之后,学校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就业水平以及企业对我校毕业生的满意度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绍峰.浅析汽车营销专业“6310”人才培养模式[J].价值工程,2014(31):254-255.

[2]姜莉,齐晓杰,于春鹏.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汽车商务课程群框架构建[J].中国冶金教育,2012(6):16-18.

[3]范珍珍,詹慧珍,章小平.高职院校汽车商务实践教学探讨[J].理论导报,2010(4):50,62.

[4]范黎明.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4):25-26.

[5]田朝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实证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7):69-73.

◎编辑 常超波

猜你喜欢

配件模块岗位
Module 2 Highlights of My Senior Year
Module 4 Music Born in America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必修模块相关知识过关训练
我为什么不能享受事业单位八级岗位退休待遇
妆发与配件缺一不可
原材配件商情
原材配件商情
核心配件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