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职物理摩擦力教学中科学素养的渗透

2020-01-25冀俊芳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12期
关键词:摩擦力科学素养科学

冀俊芳

[摘           要]  21世纪是一个以科学技术为主体的知识竞争时代,幼儿的科学启蒙教育必将越来越受重视。学前教师在幼儿的成长中起着重要作用,科学素养对一名幼儿教师尤为重要。在中职物理教学中,摩擦力是一個比较难理解的知识点,如何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如何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从摩擦力的概念、方向、产生的条件、种类等方面的教学策略进行简单阐述。

[关    键   词]  摩擦力;科学素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2-0180-02

科学素养是一个融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价值观等多种因素为一体的复合概念。新时代的幼儿教师不仅需要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还要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并能够有效地组织科学教育活动以及具有创新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自然科学课的课堂无疑是培养科学素养的最佳地点。在讲摩擦力这一节内容时,考虑到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初步学习过有关摩擦力的知识,对摩擦力有了简单的了解。摩擦力前面两节内容是重力和弹力,学生也已经具有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掌握了基本的研究方法。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些有关摩擦力的感性认识,但对生活中有些摩擦力到底是动力还是阻力、是静摩擦还是动摩擦并不十分清楚,这也正是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基于以上对教学内容的分析,结合学生将来要从事的幼教工作,在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动手动脚做实验、动脑动口说结论。贯穿以实验观察、多媒体教学、引导发现和分组讨论等。幼师学生将来绝大多数会从事幼教工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考虑到我校学生的现状,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体验和认可,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发展思辨能力,唤醒学生的内在潜力。

一、设置悬念,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兴趣比教给他们知识更重要。我一直觉得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形成学科学的良好习惯尤为重要。这堂课我是这样开头的:“同学们,老师手中有两本书,不大,也不厚,但逐页对插之后却怎么也拉不开了,你们谁愿意感受一下呢?好,同学们都信心满满、跃跃欲试,但各种努力之后又都频频摇头觉得不可思议。是的,书丝毫没有要分开的意思。科学证明:要拉开两本逐页交叉的500页的书需要7吨以上的拉力!What?好神奇啊!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是怎样的一个力?它是怎么产生的呢?来,跟随老师一起走近这个神奇的魔力。”使学生一开始就参与进来并且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实践探究,建构新知,体验认知历程

在讲摩擦力定义的时候,我先请学生伸出双手,跟老师一起做:“五指分开、双手交叉、并拢,像不像刚才那两本书逐页对插?用力拉伸,大家有什么感觉?拉不动?拉不开?拉开了但很费力?为什么?我们的双手受到力了吗?是什么力?它是怎么产生的?”这个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认真思考,用心感受,踊跃发言。教师全程协助学生,适时引导、点拨,得出概念(鼓励学生根据刚才的活动体验自行总结、得出结论)。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确教材的难点,学生也积极参与,真正做到有感而发。

在讲摩擦力的方向如何判定的时候,我故意很夸张地利用扫帚来演示(同学们可以利用毛笔替代),当扫帚压在地面上向前运动或有向前运动的趋势时,扫帚毛向相反的方向弯曲,说明什么?启发学生思考。学生讨论随后得出结论: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突破了本节课的摩擦力方向判断的教学难点。在此我利用放大法和转换法演示摩擦力的方向,利用身边的毛刷、毛笔等演示,既加深了学习印象,又体现了“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的实验教学理念,一举两得。

物理教学强调科学实践探究,让学生享受探究的过程,注重科学方法的养成,有计划地去设计、有步骤地去实施,并在探究后能够做好讨论交流。例如在摩擦力的方向解决了之后,接着请同学们思考、讨论: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这时学生已经基本具备自主探究的能力,他们各种“比划”之后,问题基本解决,欠缺之处教师适当点拨,启发学生再思考。

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缺一不可,满足了这些条件后产生的摩擦力也不尽相同。学生观察木板上的小车,各种摆放——正放、四轮朝上放、侧放后产生的摩擦力一样吗?引出摩擦力的种类,并让学生一一举例说明。通过实例简单说明同等条件下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谁更大一些?古代人们为什么利用滚棒移动大石头?并由此联系到生活中种种有关的例子,举一反三。

三、辩论出真知,培养科学态度

摩擦无处不在,有的是有利的,有的是有害的,那么摩擦力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在处理这一环节时,我采用了小组辩论赛的形式,正反双方阐述论点时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列举许多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气氛热烈,学生争得面红耳赤。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越辩越活,本节课也达到了一个高潮,好多有关摩擦力的问题已悄然解决,真是“群雄舌战展风采,辩论出真知”,真正地做到了学以致用。针对学生辩论中的疑点、焦点,教师不应当只是一锤定音的“法官”,也不能只是终场的裁判,而应当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再探究、再验证,让知识扎根于内心深处,并能体会德育渗透点: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四、看视频,得结论,感受身边的科学

在讲如何增大有益摩擦和如何减小有害摩擦时先让学生交流讨论,后播放一段生动有趣的有关摩擦力的搞笑视频,活跃气氛的同时也方便学生更形象直观地巩固所学知识,最后再由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概括总结得出结论,从而达到真正学以致用。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升,自信心也大大增强了。

五、趣味性和开放性作业,培养思维能力

作业的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做作业,从而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而开放性作业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随意发挥的舞台,也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参与机会,能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发展。为了能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进来,在处理这一环节时我留了“花式”作業:

【写一写】科幻小短文:《假如世界没有了摩擦》

【玩一玩】小游戏:会溜冰的玻璃杯、筷子提米。

【想一想】摩擦力总是阻力吗?

这些作业有趣、好玩、容易上手,也激发了学生去思考,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想一想】这个作业我根据学生的基础及平时的表现分组进行了分层训练,通过人走路、传送带传送物体让学生分组讨论它们受不受摩擦力,如果受力,所受的摩擦力是动摩擦力还是静摩擦力?这个摩擦力是动力还是阻力?让学生通过讨论体会发现问题、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喜悦之情,知道人走路靠的就是静摩擦力,也就是地面给脚的反作用力才使他得以向前的。此处渗透“脚踏实地才能走得更远,腾云驾雾不科学”的道理。这个难点的突破也可用假设法,假设没有摩擦力,人能自如地向前走吗?传送带能从低处向高处传送物体吗?这两种情况受不受摩擦力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作业完成之后可以拍照片、发小视频到班级群,我们进行一次作业大比拼,隆重表扬优胜小组的学生并给予一次小小的奖励,同时对没有认真完成作业的小组给予小小的惩罚,奖项或惩罚均以刮刮卡的形式给出,这样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就更高了。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中职学校大多数学生物理基础较为薄弱,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方法不得力,需要激发兴趣,需要授之以渔。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要多样化,尽量营造有趣宽松的环境,让学生玩中学、学中玩,并且要适时、见缝插针地表扬鼓励学生,这样学生才会爱上学习,爱上科学。这节课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教学节奏紧凑合理。各项活动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当然,教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课改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从“学会”向“想学”“会学”转变。这节课不仅突出中职教育特色,紧密联系幼儿园科学课,校企结合,教学方法多样化、趣味化,而且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用我的满腔热情感染每一位学生,只希望学生的科学兴趣能够越来越浓厚,厚到将来可以托举起更多孩子的科学梦,为我国的幼教事业增砖添瓦。

参考文献:

[1]陈庆旦.利用任务驱动 提升科学素养:以《摩擦力》教学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8(46).

[2]王岩.培养科学素养 激发学习兴趣[J].新校园(中旬),2015(8):76.

◎编辑 武生智

猜你喜欢

摩擦力科学素养科学
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学科的交叉渗透教学中得到提高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神奇的摩擦力
自不量力
神奇的摩擦力
摩擦力做功中需弄清的几个问题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