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传统民居的地域性色彩符号编译
2020-01-25周涛
周涛
关键词:闽南传统民居;地域性;色彩符号编译;符号学
1 闽南传统民居概述
狭义上闽南文化核心区域和地理上闽南区域的划分类似,大体围绕在泉州、厦门、漳州所处的行政范围内[1]。而广义上闽南文化包含了社会变迁、人口流动所导致文化圈辐射的整体范围。闽南地区特有的自然环境、历史发展、社会经济形成了充满活力且地域特征明显的闽南文化。民居作为民住建筑是闽南文化可视化元素的典型代表之一,广义上的民居更是包含了祠堂、古街、巷道等[2]。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蕴涵的文化价值使得闽南传统民居建筑成为挖掘闽南地域性文化的重要研究对象。
2 地域性符号概述
符号自身由符号型体、符号对象、符号解释构成[3]。某些色彩在特定场景下能被解释为具备地域性的,在这个过程中,色彩是符号型体,所指向的地域性文化是符号对象。而符号解释则构成了从符号型体到符号对象过程中的必备条件,在符号传播之初,主要是由解释者来决定[4]。因此,解释者间不同的文化背景、知识储备、经历等要素会导致符号解释内容的不同[5]。例如,同样在观察一个以地域性为目标而设计的色彩方案时,因为符号解释的不同而导致个别用户无法认知到该方案是具备地域性的。
3 闽南传统民居的地域性色彩符号编译方法
闽南传统民居发散出的地域性信息是多层次、多维度的[6]。它包含了建筑的形式、空间、技术与材料等因素。形式是建筑第一性的体现和表达。在形式中包含的色彩和形体构成了人们识别建筑形式和建筑文化内涵的主要因素。相较于建筑形体的抽象和复杂,建筑色彩给人的视觉冲击往往更加直觉而纯粹[7]。在许多成功的当代建筑设计中,往往采用富有浓烈地域性特征的色彩作为体现建筑地域性文化内涵的设计手段[8]。因此,对传统建筑色彩进行收集并对色彩的符号解释进行分析将会为后续一些“以体现地域性为目的的设计项目”提供帮助。
色彩符号的编译方法需要建立在符号本身运行逻辑及传播模式的基础上。符号解释则构成了从符号型体到符号对象过程中的必备条件。图1 是民居色彩符号的运行过程,其中色彩结果指的是前文提到的“以体现地域性为目的的设计项目”。为了方便解释,假定符号的解释者是游客A。在游客A 对闽南民居参观的过程中,色彩成为他认知结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形成经验。导游叙述或者自身总结等内容构成了符号解释A,让游客A 意识到、观察到的建筑色彩是具备闽南地域性特征的。设计师作为符号的发送者拟通过闽南民居色彩来设计一款带有闽南地域性特征的产品。建筑色彩的品质经过设计师的加工被转移到了新的符号载体上。同样游客A 在观察到这款新设计的符号载体时,载体上的色彩作为符号型体经过符号解释B 被导入了闽南地域性文化。而符号解释B 则包含了图1 中方框内的内容,即前文提到游客A 在参观和旅游过程中,对闽南民居建筑色彩本身品质的认知和符号解释A 相关的内容共同组成了解释项B。
但符号的传播是具备不确定性,而对地域性色彩符号进行编译的目的便是要消除或减少色彩作为符号在传播地域性文化内容时候的不确定性[4]。根据皮尔斯相关符号理论,消除符号传播不确定性要素的关键是确定符号传播过程中的“共同基础”。所谓“共同基础”是指那些先于符号过程的间接经验,包含了符号发送者和解释者最初共同具备的知识[5]。在设计师自身知识范围确定的情况下,符号解释者的知识范围就构成了双方“共同基础”的变量。因此,地域性色彩编译需要遵循以下的步骤进行:(1) 明确色彩符号传播过程中解释者的定位,即图1 中“游客A”的具体属性;(2) 地域性色彩符号的提取,包含色彩符号本身品质的确定和其地域性呈现程度的关系,后者需要调研确定范围内的符号解释者对色彩地域性的评价;(3) 明确解释者对于地域性的解释和原因,总结形成符号传播过程中的共同基础。从图1 来看,编译的方法就是在明确符号解释者的情况下,研究方框范围内的内容。第二步骤对应色彩符号与地域性间的指号关系,第三步骤对应符号解释的相关部分。
4 闽南传统民居的地域性色彩符号编译实践
地处福建龙海市东园镇的埭美村古建筑群便是闽南传统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古镇整体建筑沿水域设立,呈秩序排列,以网格状分布[10]。建筑种类以民住建筑为主,包含庙宇、宗祠等其他民居建筑,由于后者在表现形式上与民住建筑差异较大,故本文只讨论民住建筑色彩的符号编译。
从建筑历史来看,埭美村朝北建筑多为明清时代修建,明清之后修建的建筑多为向南朝向[11]。部分建筑经当地政府和村民进行了修缮工作,特别是对建筑装饰及墙面进行了重新的上色处理。这些修缮后的建筑多在村庄入口处以及村庄北面临河部分。西南区域的古建筑则废弃老化的较为严重,部分墙面色彩完全脱落,较多的装饰纹样已经完全风化,露出内部建筑材料的肌理特征。
4.1 符号解释者定位
埭美村作为闽南建筑文化的代表,成为了一个小有名气的旅游景点。村庄建筑富有冲击力的色彩成为一个符号集合,在前来参观旅游的人的心灵中留下深刻印象。这些人都是地域性文化符号的潜在解释者。在对前来参观的人员进行调研发现,只有小部分是以考察学习为目的前来,这部分人员在来埭美村之初就具备了闽南地域性文化的相关知识。大部分为一般游客,即对传统建筑知识和地域文化知晓较少。前者构成了文化传播的深度,后者则构成了文化传播的广度。文化的共享性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关键要素,而传播广度是文化共享性的基础,因此本文选择一般游客作为符號解释者。
4.2 地域性色彩符号的提取
本文对埭美村典型民住建筑及其建筑局部进行拍摄,共收集照片样本320 份。剔除由于拍摄光线或是其他因素导致色彩表现不准确的样本,剩余223 张。因样本数量太大,筛选掉近似的照片样本,剩余40 张(建筑整体样本20 张;建筑局部效果20张)。以主次色彩关系对样本中的色彩进行提取,其中主要色彩多为建筑中墙面、屋顶等部分的底色。而次要色彩则多为建筑的装饰色彩。每种色彩以RGB 数据进行记录,确保色彩记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此部分内容为色彩符号本身品质的描述。
采用语义差异进一步研究民居色彩符号本身品质和其地域性呈现程度的关系[12]。其中地域性评价为一般游客(符号解释者)对建筑地域性特征表现程度的评价,分七个层级进行量化。房屋新旧评价则为参观者根据房屋老化程度进行打分,因为房屋新旧程度是除建筑本身造型品质外,另一个重要的可视化特征,且会影响包括建筑色彩在内的各维度的表征效果评价。回收有效评价表共68 份,统计样本平均数据,建立地域性评价与色彩品质间的关系。
4.3 地域性色彩符号解释
从总结调研结果看出,民居的新旧程度与地域性呈现正比关系。根据进一步调研发现,样本中呈现较新的房屋基本是经过翻新和整修的。通过访谈法询问游客对于地域性打分的原因,总结访谈后与色彩相关的评价发现,鲜艳的色彩和明确的装饰内容呈现成为游客对地域性判断的主要依据。也就是说一般游客对于色彩“地域性”的解释是以色彩第一性为主要依据的。
一般游客往往并非是建筑或者文化领域的专家,建筑是否返修或者是返修后的色彩是否准确并不是在其知识范围之内。因此在样本中我们看到,返修后的房子因为其色彩的特点反而在地域性的表征上强过一些未经返修但是保留原来风貌的传统民居建筑。而这些返修后建筑的色彩符号构成了地域性文化在未来进行进一步传播的共同基础。归纳游客对色彩地域性的解释如下:(1)民居建筑色彩整体饱和度较高,视觉冲击力强,尤其是在装饰色彩上;(2) 主要色彩在建筑上呈现块面状,占据视觉上大部分位置,相较于次要色彩饱和度会偏低;(3) 次要色彩主要为装饰用,色彩变化灵活且多数应用在线条和小块面间的组合穿插上。
5 结语
本文首先简述了闽南传统民居的定义及地域性符号的定义。后从符号解释者和符号传播中的共同基础理论,提出对传统民居色彩进行编译的方法。该色彩编译方法更加关注色彩作为符号在传播中的准确性。然后以埭美村为案例,分别提取建筑整体以及重点装饰上的色彩要素。通过语义差异法获得一般游客对民居建筑色彩“地域性”的评价结果,后进一步通过访谈法总结一般游客对“闽南地域性”色彩符号的解释。最终以埭美村为样本形成关于其传统民居地域性色彩符号的编译结果,为后续探索进一步的运用方法提供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