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音乐院系教改与乌兰牧骑的实践互通对公共服务的导向性研究

2020-01-25刘洪岩

大观 2020年9期
关键词:乌兰牧骑导向性公共服务

刘洪岩

摘 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媒体和网络丰富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过去承担着娱乐和宣传工作的“红色轻骑兵”乌兰牧骑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乌兰牧骑需要注入新鲜血液来充实自己。高校的音乐院系是培养音乐教师和表演人才的主阵地,需要创建一个实践平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师生的实践水平。高校音樂院系与乌兰牧骑均具有传播音乐文化的社会服务职责,两者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相互学习将有助于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和地区的公共服务质量。

关键词:高校;音乐院系;乌兰牧骑;公共服务;导向性

注:本文系“高校音乐院系与乌兰牧骑的教学互通对公共服务导向性研究”(NGJGH09183)研究成果。

近年来,中国政府大力倡导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范围,而音乐文化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高校音乐院系的学生能够参与当地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建设,这将在促进其发展方面发挥非常积极的作用。高校音乐学院的教学需要以实践为平台,乌兰牧骑的艺术创作需要高校知识理论的指导和支持。在此基础上,本文探索并分析了高等音乐学院与乌兰牧骑交流合作的有效路径,以改善当地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从而更好地加快发展步伐,发展地方现代公共文化服务。

通过数据收集和整理,作者收集了关于乌兰牧骑的5篇硕士论文,133篇期刊文章。其中,有一篇描述了乌兰牧骑1957年至1965年从形成到发展的历程,有一篇文章描述了科尔沁地区的乌兰牧骑,有一篇对乌兰牧骑的音乐创作和演出进行了回顾梳理,此外,还有关于乌兰牧骑功能转型的社会变迁语境研究。关于乌兰牧骑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研究成果有王希、谢云婷发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乌兰牧骑发展研究——基于SWOT方法的分析》,周正兵发表的《关于乌兰牧骑制度的一种规范性分析——基于少数民族公共文化服务的视角》等。之前关于乌兰牧骑与公共服务的研究基本上是服务与被服务的本身,没有关于高校与乌兰牧骑之间共享资源以促进公共事业发展的研究。本文以跨界研究为视角,在促进社会资源的整合、相互联系和进一步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一、乌兰牧骑搭建实践平台

乌兰牧骑的音乐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和生活氛围,如《草原恋》《鸿雁》等。由于农牧民与外界的联系很少,交通不便,很难到达外界,因此,乌兰牧骑将在音乐色彩创造中表现出浓浓怀乡的情怀,同时也反映出当地人的美与善,并能与群众紧密联系。由达·桑布作词作曲的《草原的主人》,表达了解放后牧马人的喜悦,并表现出了主人公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贡献的愿望。还有《紧握革命枪》《只因为听了党的话》《草原民歌》《公社的牧场》等歌曲,它们的主题都是现实的幸福生活,同时还赞扬共产党,赞扬革命,赞扬人民和家乡。演出期间,乌兰牧骑鼓励农牧民齐心协力共同建设更好的祖国,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以赢得群众的喜爱。从许多优秀的歌曲音乐中可以看出,乌兰牧骑把人民的精神和文化需求作为创作的重点。同时,它可以使人们的审美观念得到创新和发展,可以更广泛地融入基层人民的生活,留下优秀而经典的作品,还可以增加农牧民的幸福感。

二、乌兰牧骑具有政治导向功能

乌兰牧骑是一支以群众文化为基础的专业队伍,全面而活跃,在新时代需要承担新的历史使命。群众文化活动的社会性质与社会公共服务活动密切相关,乌兰牧骑通过指导群众文化活动,帮助群众感受到共产主义理想,以及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精神。文化艺术生活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为一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着重从少数民族文化中吸收营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乌兰牧骑承担着传播民族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责任。广大文艺工作者和乌兰牧骑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创作导向。例如在歌曲《党的教育好》《我们是党的宣传员》《各族人民心连心》等中,他们通过草原文学和艺术向人民传递了积极的能量,并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做好政治定位,弘扬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不仅教育群众,而且自我教育,培养群众爱国爱党,抵抗黑恶势力,增强集体主义精神,使民族更加团结文明。乌兰牧骑这个队伍是根据党的宗旨,人民的要求和愿望创建的,因此广大群众可以通过观看乌兰牧骑表演来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团队的表演和音乐可以将政策传递给基层人民。即使条件有限,交通不便,人烟稀少,仍然无法阻止牧民对国家的深深情意。

三、高校音乐院系教改与乌兰牧骑合作的必要性

高校是拥有丰富资源的重要力量。不仅如此,积极参与公共服务也是高校履行其社会服务职责的客观需要。高校教改与乌兰牧骑的实践合作实现的是双赢,既能提高地方高校的教学质量,又能发挥地方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双方以平等互利为合作理念,以共同发展为合作目标,以深层次的相互融合为合作方式,以完善的制度为合作的保证。

艺术实践活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过程,也是课堂教学扩展和延伸的重要展示空间。音乐院系和乌兰牧骑共同搭建艺术实践平台,营造优雅的艺术氛围,通过艺术实践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丰富校园课外活动,促进审美教育的全面发展,增强师生为社会服务的意识。

四、高校音乐院系教改与乌兰牧骑实践互通

乌兰牧骑作为内蒙古草原上的“红色骑兵”,服务于农牧民,承担着提供文化宣传、文化咨询、文化服务,以及丰富人民群众生活的重要任务,在当地人民心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内蒙古乌兰牧骑的团队不断壮大,但也受到经济驱动力的影响和冲击,这些驱动力主要表现为商业化和市场化,乌兰牧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高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人才的任务,具有高水平知识构架和高水平的教育资源。教书育人的目的是服务社会,考虑到社会对多学科人才的需求,高校也正在进行教学改革,调整人才培养计划。音乐艺术应通过大量实践逐渐成熟。乌兰牧骑与高校音乐学院均是音乐表演实践和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双方相互学习,共同建设良好的社会公共文化服务环境,具有重大的创新和现实意义。

五、高校与乌兰牧骑互通对公共服务的导向性意义

高校音乐院系与乌兰牧骑之间的这种合作可以发挥高校的导向作用,促进乌兰牧骑适应当代农牧民逐渐萌芽的新思想新意识,以及广大群众的新生活和新选择。乌兰牧骑具有植根于人民的优势,与广大农牧民的艺术欣赏和文化艺术追求是一致的。高校与乌兰牧骑两者之间的合作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做出了积极贡献。首先,两者的相互学习有助于发挥各自优势,互相促进。其次,两者的融合为更好地服务公共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最后,两者的相互交流和相互学习更加准确地定位了公共文化的目标。

随着文化市场的开放和现代文明的涌入,当代农牧民的审美诉求在各种需求趋势中浮现,人们不再满足于传统好来宝和蒙古说书,需要当代歌舞、戏剧和曲艺等多种文化风格来充实自己的文化生活内容。

两者互通提高了高校的教学和实践质量,优化了乌兰牧骑的文化、政治和艺术素养,同时也为乌兰牧骑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贡献。高校和乌兰牧骑均具有文化传播、文化教育,以及促进民族文化发展的政治导向功能。两者的相互交流和相互学习,将为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公共服务质量做出杰出的贡献。

六、高校音乐院系教改与乌兰牧骑实践互通实施原则

自中共十七大以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建立覆盖农业和牧区的公共服务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如今,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区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大大提高,其中,乌兰牧骑是最具代表性的。为了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促进全国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我们应该从整体上促进高校音乐院系教改与乌兰牧骑实践互通。

逐步扩大当地现代公共文化建设的范围,实现服务公共文化场所的预期目标,不仅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而且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帮助。当地的高校是各种人才和技术资源的主要聚集地,地方高校参与当地现代公共文化建设将更好地促进当地现代公共文化的发展。高校和乌兰牧骑合作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验,相互交流和相互学习将是两者发展的新思路。高校音乐院系教改与乌兰牧骑实践互通建议参照以下原则:

首先,将高校音乐院系的教学改革与社会需求结合起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应用于社会实践。其次,乌兰牧骑要更好地吸收高校的理论和技术知识,创作出适合大众,适应新时代群众审美的作品,积极响应区域和国家呼吁并进行协调和改进。最后,高校音乐院系与乌兰牧骑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为社会公共文化事业服务并提供理论指导。两者结合在指导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具有更加强大的作用。在新的形势下,高等院校和乌兰牧骑的合作有利于落实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和发展的措施,要促进高校和乌兰牧骑深入合作,为双方建立资源共享平台,谋求共同发展,促进社会公共服务合理化。

七、高校音乐院系教改与乌兰牧骑实践互通对公共服务的导向性体现

从“内部和外部整合”的角度谈高校教学与乌兰牧骑互通对公共服务的导向性,这是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和研究方法的特征和创新。“内在”,即高等学校的教学需求,乌兰牧骑的发展弊端以及内蒙古牧区活动的局限性。“外部”,即國家的导向和主张,政府在特定地方实施宏观调控的一系列问题。高校音乐院系教改与乌兰牧骑之间的交流具有可行性。高校将帮助乌兰牧骑提高整体职业素养,为实现“软件”部分的平衡与协调创造机会和条件,为社会创造更大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效益。乌兰牧骑将为高校音乐院系教改提供社会实践的舞台和实践经验,体现了两者之间相互学习的优势。两者的结合为社会公众提供更高质量和更高效率的文化服务。

首先,在文化方面,高校具有较好的地方文化传统学习条件,乌兰牧骑可以将高校的学术优势、专业优势、人才优势和科研优势与自身的实践优势相结合,创新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作品。乌兰牧骑充分利用群众的优势,利用高校的艺术创作和先进技术思想,将地方音乐文化水平提高到新的高度,促进地方公共文化建设。其次,在人员培训方面,高校在参与当地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过程中,重视师生的积极作用,组建一支专业、正规的文化服务团队,与乌兰牧骑联系起来。要充分利用高校高质量资源,就必须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发扬乌兰牧骑精神,在实现实践的同时传播先进的文化、思想、科技等。要充分发挥高校和乌兰牧骑团队的优越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服务于区域文化建设。最后,在知识创新方面,高校在积极参与地方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同时,还要注重将音乐学科的杰出科研成果转化为地方公共文化,使乌兰牧骑团队与时俱进,创作更多扎根人民,利于传播和保留的优秀作品。同时,重视音乐知识的更新,向乌兰牧骑传播先进的外国音乐创作方法和理念,并将其融入当地传统音乐文化,共同实现对当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八、高校音乐院系教改与乌兰牧骑实践互通的障碍

首先,高校教师与外界缺乏联系。尽管高校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但由于他们大部分埋头教学与科研,缺乏实践经验。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不够,未能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更高的价值。乌兰牧骑团队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探索和创造了基层流动表演的形式,并具有固有的思维方式和自我习惯。其次,缺乏使高校可以参与地方公共文化服务的平台。由于公共文化参与机制并不完善,高校难以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因此,高校的社会责任不能得到更好的体现,不能很好地促进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同时,乌兰牧骑团队也有其局限性,与受过良好音乐教育的人才进行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和平台很少,从而导致了轻微的自卑感,与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些许脱离。最后,部分地区的当地高校人才不被重视。因为忽视了当地人才的价值,大力引进国外人才,所以高校参与当地公共文化服务的热情不高。

九、高校音乐院系参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的政策建议

为了更有效地推动高校音乐院系参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地方政府部门需要在各个方面提供大力支持,建立参与平台,实现高校参与当地文化建设,在促进高校音乐院系教学发展的同时,更好地服务于当地公共文化建设。其次,社会各界需要增加资金投入,使高校音乐院系有机会参与当地公共服务。最后,高校的音乐院系要更好地发挥其政治导向功能,长期参与当地的公共文化服务,制定合理而科学的音乐人才培训计划,为提升音乐创作能力奠定基础,并建立田野调查与艺术研究创新基地,以便更高效、精准地服务于地方公共文化。

参考文献:

[1]陈晓艳.高校音乐院系参与地方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构建的有效路径及政策建议探究:以茂名地区为例[J].艺术评鉴,2017(11):77-79.

[2]史一丰.地方高校音乐学专业应用型课程的构建与实践:以黄山学院为例[J].黑河学院学报,2017(8):88-89.

[3]赵子义.乌兰牧骑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J].实践(思想理论版),2019(2):52-53.

[4]阿拉塔.乌兰牧骑的发展历程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12):55-57.

[5]胡丽莉.乌兰牧骑:不忘初心再出发[J].实践(党的教育版),2018(12):28-29.

作者单位:

包头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乌兰牧骑导向性公共服务
基于认知-信念-行为导向性护理干预在脑动脉瘤栓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更新研究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习近平总书记给内蒙古自治区 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的回信
习近平总书记给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的回信
城市更新之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与生态更新
红色轻骑?放歌草原
“互联网+”公共服务供给对策
国外外语教育政策的比较研究
新媒体广告营销的平台优势与导向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