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在《人机工程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2020-01-25刘力夫李玮
刘力夫 李玮
关键词:课程思政;人机工程学;应用;立德树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使用产品、设施的过程中,除了关注其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外,也开始注重产品、设施在“方便、舒适、安全、效率”等方面的指标,而这些方面与人机工程学的发展和研究成果息息相关。学生通过对人机工程学课程相关的研究理论和应用方法的学习,为其在设计过程中提供了新的思考路线,可以帮助学生用更加理性的思维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改进和优化设计[1]。
很多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怎么教,却常常忽视学生怎么学,在如何明晰学生的学习目的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往往缺少对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这一重要论述,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立德树人,为高校思政教育指明了方向。为践行高校课程思政工作,本文将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融入到《人机工程学》的课堂教学中,探讨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课程内容深度融合,如何在专业课程教育中挖掘与思想价值体系相关的思政内容。
1 课程思政概述
课程思政是以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在课程思政的视野下,充分挖掘人机工程学课程思政资源,优化课程内容,将理论与实践、教师与教材、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高度融合。秉持全面思政教育,立体思政教育,创新思政教育的理念,努力发挥思政教学在人机工程学课程教学中的促进作用。
2《人机工程学》课程概述
《人机工程学》是高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车辆工程、工业设计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研究人、系统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基础学科,也是人体技术、环境学、社会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边缘学科,该课程以心理学、生理学和解剖学等特征为依据,通过实际需求建立宜人的人—系统—环境为目的,应用人机工程学相关的理论知识和设计方法,完成人—系统、系统—环境、人—环境三个子系统相互关系及其系统的整体结构及其相关属性的研究,在设计中力求“以人为本”,保证整个系统在使用中安全、高效,在满足系统所需实际功能的同时,能够达到较高的舒适度和宜人性,获得系统综合使用效能最好的效果[2]。人机工程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为设计具有舒适性、安全性、健康的产品和宜人的工作环境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所以,《人机工程学》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在相关专业的培养计划中均单独设课,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立足于工业设计、车辆工程等专业培养计划中,并辅助其他若干专业的设计课程,从课程结构上看,人机工程学属于承上启下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3 课程思政在《人机工程学》课程中的应用意义
将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到《人机工程学》课程培养计划中,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就业观,积极引导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应关注学生的价值传导,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寻找课程思政教育的切入点,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2]。我国的工业装备领域的建设需要更多的优秀人才参与其中,这种参与并不仅仅包含扎实的专业能力与创新精神,更需要人们具备报效祖国的爱国热情和优秀的政治素养。前者是发挥工作效能的基础,而后者是工作效能的“催化剂”,激发人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信息时代下的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接触到延展的知识和多元的文化,如果学生自身的政治素质和意识不足,很容易在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下感到困惑和迷茫。因此,在《人机工程学》课程教学中,将思政教育实践与理论教学相互融合,可以增强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突出科技进步、科技创新在国富民兴中的地位和作用,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引领学生树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理想信念,从而达到培养优秀专业人才的目的。
4 课程思政在《人机工程学》课程中的应用思路
《人机工程学》课程思政教学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在掌握人机工程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方法的同时,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学生的头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有自信,对科技、经济的高速发展有自信,把个人的前途命运同国家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争做一名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新青年[3]。教师在《人机工程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知识基础和专业特点因材施教,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仅要教授学生掌握人机工程学的相关专业理论知识,还要结合实际的教学案例,遵循人机工程学的教学规律,将课程思政融入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具体的思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4.1 课程思政在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中的应用
教师在讲述人机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相关内容时,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人机工程学理论相关的基本概念、设计与人机工程学、操作人员的感觉特征及心理特征、操作人员的运动系统机能及特征等。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可以结合世界的工业装备发展现状,以及人机工程学在工业装备设计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为提升国家工业装备水平而努力学习的爱国热情[4]。通过设计实例和人体尺寸标准引导学生基于人机工程学的理论和方法理解产品构想创意,判别设计的优劣性,并将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产品设计与制造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效果与了解。同时,经过课堂上的设计实例分析,帮助学生把握利用设计理论和设计手段来发扬核心价值观的方法,使学生通过《人机工程学》课程内容的学习,建立起学生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世界观[5]。
4.2 课程思政在色彩运用内容中的应用
在《人機工程学》的色彩运用教学中,在讲解如何将不同的色彩颜色应用到不同的产品设计中时,授课教师可以将红色文化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并融合国旗等设计的含义及观念,通过教师的讲授实例,加深学生对颜色中红色文化意义的理解,使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同颜色的含义及设计思想,结合课程内容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呼吁广大学生要珍惜当下的生活,进一步调动和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结,强化思政课程教育在人机工程学课程教学中的成效。
4.3 课程思政在人的作业能力与疲劳分析内容中的应用
通过人的作业能力与疲劳分析课程内容的讲解,授课教师可以结合企业产品设计实例的需求,积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企业、企业中技术人才在产品开发中的作用及企业对技术人员的实际需求,指引学生不仅要掌握相关专业的技术知识和专业能力,还要遵循相关行业的规范和法律法规,培育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课程思政的融入,潜入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及专业能力,强化学习和工作中团队合作能力、团队精神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学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4.4 课程思政在人机界面及装置设计内容中的应用
教师在通过人机界面及各种装置设计课程内容的讲解时,不仅要要求学生在运用相关专业知识进行产品设计时,应遵循相关的行业标准,还要要求学生养成遵守社会道德等的良好行为和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引领学生爱护环境和公物、遵循社会秩序的反应能力;在培育学生的人—机—环境设计能力时,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思想政治认知以及完成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4.5 课程思政在人体测量与数据内容中的应用
通过人体测量与数据应用课程内容的讲解,授课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由于我国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因此在应用人体尺寸数据时应注意相较我国1988 版国标人体数据,当下的青少年的身体尺寸已有明显变化。让学生从侧面认识国家政策为人民带来的福利和新机遇。
4.6 课程思政在安全设计内容中的应用
教师通过安全设计等相关内容的讲解,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事故分析、作业环境分析与安全设计之间的专业知识和彼此之间的关系。通过课堂教学教会学生在从事实验、科研工作的过程中,要通过现象看到本质,并掌握总结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归纳事物的发展规律等习惯。
4.7 课程思政在系统控制与整体性内容中的应用
通过课程中系统控制、系统的整体性等内容的讲解,融合“目标性”教学,教会学生认真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并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将“自己的目标”运用在人生规划中,教育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学习,不断“校正”自己,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5 结论
在人机工程系统设计中要充分考虑人—机—环境的优化与和谐,而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人,也要考虑如何实现人—社会—国家之间的和谐发展。国家发展之本在于人才培养,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立德即为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而树人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随着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教师也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不断丰富自身的思政头脑,提升工作水平。在《人机工程学》课程教学中持续深挖思政教學元素,利用课程思政案例润物无声地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情操和文化素养,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