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定文化自信 助力乡村振兴

2020-01-25辛燕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20年24期
关键词:三农农村建设

辛燕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首次明确,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并专门用一个部分对文化建设进行部署,提出今后5年三方面重点任务:一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二是提升公共文化水平;三是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乡村文化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2017年1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优秀乡村文化能够提振农村精气神,增强农民凝聚力,孕育社会好风尚。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要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文明新气象。

作为“三农”新闻媒体单位的一名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贯彻全会和《建议》作出的各项决策部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学习领会《建议》精神,准确把握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意义,切实把《建议》第七部分“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要求吃透悟透,转化为新举措,落实到各环节,以乡村文化建设为突破口,深入农村一线,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乡土文化,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传播正能量,为乡村文化振兴守土尽责。

立足全局,增强文化建设的責任感紧迫感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从国家昌盛和民族振兴的高度对文化强国进行战略性定位,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强国建设置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来考量;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四个自信”总体要求看,文化建设都是重要内容。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五个振兴”内涵看,文化振兴不仅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精神动力,还可以传承乡村农耕文化源远流长。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迎来前所未有之新机遇,文化将作为民族灵魂,蓄势添力,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正能量。不过,与新的历史阶段文化强国目标对照,我国文化建设仍有不少差距,特别是乡村文化建设还存在短板,我们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把握文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

(一)推动高质量发展对文化建设提出迫切要求。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是高质量发展。文化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其发展质量举足轻重。要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就要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乡村文化作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点,必须全力推进。

(二)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对文化建设提出迫切要求。十九届五中全会和《建议》对“十四五”和2035年“三农”工作作出部署,强调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充分体现了“三农”在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我国农业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农业农村现代化决不能给整个国家的现代化拖后腿,要找准“三农”工作定位,着力解决农业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深层次矛盾,乡村文化作为解决城乡协调发展不均衡的有力抓手,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相适应,统筹谋划,增强文化自觉,繁荣文化产业,在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成为奋起直追的“奔跑着”。

(三)凝心聚力坚定信心对文化建设提出迫切要求。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现在,我们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比任何时候都需要文化引领和精神支撑。乡村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传播正能量,提振信心,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特别是农村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总结特色经验,创设农业文化品牌,发挥互联网及媒体融合技术,补上农村文化建设短板,缩小城乡文化差距,是“三农”媒体的重要职责。我们要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要求,锤炼“四力”,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为乡村振兴和文化强国建设贡献智慧。

直面挑战,清醒认识文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

五中全会对新发展阶段我国发展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国际国内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客观的分析,特别是农业基础不稳固,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文化建设发展滞后。作为“三农”新闻舆论媒体应有理性判断和科学把握,在实践中守正创新,迎难而上,破解难题。

(一)城乡文化发展不平衡。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城乡发展在各方面都有一定差距,文化建设尤为突出。城市占有的自然资源、政策投资、人力资源等各方面均比乡村更优越,致使乡村与城市之间从硬件软件及发展环境等多方面先天不足,文化建设明显是短板。

(二)区域文化发展不均衡。我国地域广阔、区域间发展不平衡长期存在,尤其在文化建设方面。这与各自占有的地理优势、自然、人文、经济等资源密不可分,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文化建设也蒸蒸日上,呈现繁荣景象,比如深圳的24小时书吧,在春节大年初一都难寻一座位,而西部地区不少地方书店寥寥,或店里无人。这种差距不是短时间造成的,而是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问题,只能在发展中逐步解决。

(三)乡村文化发展不充分。从我国现有的行政村整体发展情况看,乡村文化还处于初级水平,与国内城市和国外文化发展相比差距明显。但一些经济势力强、文化底蕴厚的乡村在文化建设方面也走在国内前列,并且打造出了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精品,展现在世人面前,传递出满满的正能量。但绝大多数乡村因经济落后,文化建设步伐缓慢,发展速度远跟不上时代要求。

(四)文化传承发展不持续。我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国,从古至今,灿烂的中华文化世代传递,但一些有中国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自然遗产、各民族传统工艺、文物古迹保护等还没有一整套系统的、科学的机制体系,用于支撑中华几千年文明久远传承。

坚定信心,推动乡村文化全面振兴

五中全会描绘了“十四五”和2035年要实现的远景目标,特别提到,到未来15年我国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人民生活更加美好。按照农业农村部党组部署要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重点抓好三件事:一是把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二是推进农业现代化;三是推进农村现代化。文化建设迎来了大发展的新机遇。作为“三农”新闻舆论媒体,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勇于担当,深刻领会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和“三农”发展突出短板,准确把握“三农”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新角色新定位和新任务,发挥“三农”主流媒体领唱、定调、把方向的作用,力争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器,文化传播的引领者。

(一)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布局。五中全会《建议》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国的时间表。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制定科学的规划对统筹全国文化建设至关重要。在“十四五”规划设计中,要充分体现乡村文化建设的分量,从全局高度布局文化发展,尤其是乡村文化在“五个振兴”中的政策设计及宣传,大力传播中华优秀乡村特色文化,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提供动力。

(二)加强政策支持,强化配套设施。文化是軟实力,属精神文明建设范畴。我们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推进的原则,在政策资金支持上,要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发挥市场化作用,多元化全方位支持,加快制定出台一批真金白银的政策措施,使文化建设特别是乡村文化落地生根,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和精神需求,不断提升乡村建设质量。

(三)加强宣传培训,提升人文素养。文化建设需要久久为功,不能急功近利。作为“三农”主流媒体,要按照习总书记要求,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推动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占领主战场,树立互联网思维,加大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下乡、农民书屋等精品活动,强化相关知识理念培养,在线上线下营造文化的重要性,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城市到农村形成最广泛的社会文化认同,在乡村造就一批新时代新文化的传承者,壮大乡村文化人才队伍。

(四)加强文化交流,弘扬社会正气。文化是一个国家交流互信的重要载体。习总书记说,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每个国家、每个民族不分强弱、不分大小,其思想文化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交流学习各国各民族各地优秀文化,达到互融互促,传承多彩文明,大放文化异彩。挖掘生动的乡村文化素材,总结典型经验,是讲好中国“三农”故事,对外唱响“三农”声音,提升中国农业竞争力的有效方式,我们传媒单位义不容辞。

(五)加强品牌塑造,传承中华文明。每个国家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其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打造精品文化品牌是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挖掘文化内涵,特别是乡村文化精髓,设计策划别具特色的文化作品,多形式展现文化功能,将民族灵魂的核心密码注入其中,赋予文化核心价值,利于保护和传承,使更多的中国文化品牌特别是乡村品牌走出村庄、走向城市、走出国门,彰显文化自信,传递中华文化灿烂文明,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提供不竭动力。

(作者单位:中国农村杂志社)

猜你喜欢

三农农村建设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