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命题作文导写之唤醒

2020-01-25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20年25期
关键词:唢呐老太角度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从一个人身上辨认出契诃夫》一文中说:“一个演员接了契诃夫的角色,那角色就好像住进了他的身体,或者说,那角色一定会把他生命中的某些部分唤醒。”生活中,某个人、某件事、某种场景、某些物件、某部作品……也会唤醒我们的记忆、情感、良知、责任等。

请以“唤醒”为题,写一篇作文。(60分)

要求:(1)立意自定,角度自选,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有细节,有描写,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3)不少于8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思路引擎

题目提供了思考的三个维度——

一是由什么来唤醒。“某个人、某件事、某种场景、某些物件、某部作品”均可,这给大家提供了极大的选择范围。

二是唤醒了谁。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他人。从实际写作来看,也可以写拟人化的对象,给人新奇感。

三是唤醒了什么。“记忆、情感、良知、责任”等皆可,给大家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

将这三个维度中的各种因素进行排列组合,立意大致可分为以下角度:

微观角度:唤醒了一段儿时的记忆,唤醒了自己对唠叨的母亲的理解……

宏观角度:唤醒了对弱势群体的理解与尊重,唤醒了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与担当精神……

创新角度:写拟人化的对象被唤醒,从奇特的角度中表现人生经历,反映社会生活,给人新奇感。

由此可见,写作内容可以是现实感很强的,也可以有虚构的成分。但不论写什么内容,都要通过情节来展现鲜明的主旨。同时,文章要着力表现“唤醒”的过程,力求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要有生动、细致的描写和富有表现力的细节;要精心构思,合理巧妙地利用悬念、误会、巧合等手法来增强故事的吸引力。

佳作展示一

唤 醒

鲁子初

再次醒来,我处在一个宽敞明亮的房间,从窗外透进来几缕和煦的阳光,刺痛了我的眼。一个虎头虎脑的小孩紧握着我,眨巴着大眼睛问妈妈:“这是什么?”我是什么?哦,我想起来了,我好像被称作“唢呐”。

阳光继续尝试着占领房间里的每一寸黑暗,往事渐渐流入我的脑海。

记得我第一次有意识时,见到的是一个农村男孩,他红扑扑的脸上是咧到嘴角的笑容。一个老头正揉着他杂乱的头发说:“小六啊,你这笨小子总算是出师了!记住了,这唢呐啊,是有魂的……”

很快,小六的唢呐演奏声名远播,十里八村无人能及。人们或尊称他为“六师傅”,或称呼他为“老六”。谁家有喜事,都会请老六去吹上几曲儿,老六的唢呐,给了人们极大的享受。

靠着吹唢呐的手艺,老六娶妻生子,成家立业,还收了几个慕名而来的徒弟。老六每天最快乐的光景,就是吃过晚饭,拿一块布细细擦拭我的时候。我记得他总是笑眯眯地说:“我老六能有今天,可多亏老伙计你了!”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过着,慢得惊人,却又快得出奇。老六慢慢变老了,成了名副其实的“老”六。我能清楚地感觉到他的气息不再浑厚,他换孔时的手指也不再灵便。老六仍然慢慢地擦拭我,和我聊天,感叹如今已经不再有人拜师学唢吶了。

村里请老六办事的越来越少。直到有一天,有一家结婚的找上老六,请他吹唢呐。婚宴当天,老六穿上最好的衣服,满面红光地出了门,从他紧紧握着我的手中,我能感受到他的激动。我知道,老六是憋着一股劲儿的。

哪曾想,到了现场,才发现那家还请了一个管弦乐团,让唱对台戏。老六没有拒绝,只是吹的时候,他的脸更红了,腮帮子鼓得老高。先是一曲《百鸟朝凤》,又是一曲《十面埋伏》,声音嘹亮,响彻云霄。老六纵情地吹奏着,可面前的人却寥寥无几,听客们大多被管弦乐团的合奏吸引过去了。

老六没有收钱。回去的路上,老六踉踉跄跄得像个醉汉。突然,他把我放在了一块大石头上,抬起脚作势要踩,却终究没有踩下来。等老六再次把我拿起来的时候,我发现他已老泪纵横,之后发生了什么,我早已不记得了。

阳光亮得晃眼。小孩子明亮的眼神让我有了一丝期待。“不行,这玩意太老土了,看看那边的,吉他、钢琴、小提琴,随你挑。”小孩的妈妈坚定地扯走了小孩。

一片乌云忽然飘过,遮住了所有阳光。我再次昏昏沉沉地睡了过去……

模拟评分:基础等级38分+发展等级15分=53分

点评:作者将唢呐拟人化,以独特的视角,写出了小六的命运与唢呐的关联,体现了传统艺术在现代生活中受到新兴艺术的冲击后由盛转衰的变化。“我”(即唢呐)被一个孩子唤醒了记忆,可孩子的妈妈却不让孩子选择唢呐,“我”只好沉沉睡去,“我”还会有被唤醒的机会吗?文旨深沉,耐人寻味。

佳作展示二

唤 醒

一考生

我坐在驶向东北老家的列车上,正值春运,列车人满为患。窗外早已一片漆黑,我揉了揉坐得酸疼的屁股,欠了欠身,向过道看去,一个抱着孩子、穿着臃肿的东北老太映入我的眼帘——她是站着的。

我忙垂下头,半闭上眼睛,就像公交车上不愿让座的小青年一样,装作睡熟的样子。

我忍不住眯起眼打量这个东北老太,当然,动作要缓,要若无其事。东北老太估摸五六十岁,脸上是庄稼人的褶皱不平,肤色偏黑,身上套着与壮硕身材极不相称的紧致红棉袄,还是露了毛的,棉袄的袖口下露出一双大手,手臂干裂粗糙,还贴着胶布。我不禁有些好奇,这老太要带这孩子去干嘛呢?车上人挤人的,多不方便啊。

不过这念头一转就过。我又看了眼孩子,长得又白又胖,活像年画里的娃娃,“倒是没亏了孩子。”我想。

火车有点晃。

突然,一阵哭声划破夜空,老太怀里的孩子大声哭闹着,车里顿时喧嚣起来,埋怨声不绝于耳。老太有些窘迫,红着脸给人道歉,说话也有些结巴。我微微抬起头,半睁着眼。看到老太正半倚着过道,微摇着孩子,哄着他说一会儿就能见到爸爸妈妈了。或许这老太是带孩子去看孩子爸妈?或许这老太平时独自带孩子?顿时,我充满了疑问。只见她费劲儿地从包里掏出一个奶瓶,给孩子喂了几口,孩子哭闹渐止,车里重归安静。我抬起头,看到她嘴角露出一丝笑意,眼中满是慈爱。我心里不禁一动,眨巴了一下眼睛,睡意渐渐消退。

火车晃得更厉害了。老太索性靠在车厢角落,慢慢蹲了下去,把孩子放在臂弯里,凝视着孩子,仿佛拥挤的车厢中只剩下她们二人。她干裂的嘴唇微动,好像在哼着只有她俩听得见的小曲,眉目间少了风霜,只剩下老人的慈爱,就像年画般和谐。此时,我再无睡意。

我如触电般被唤醒,把他们拉到了我的座位上,执意让他们坐下。

之后,我站在过道,毫无困意。因为我知道,我内心的某一部分已被他们唤醒。

火车好像没有那么晃了。

模拟评分:基础等级38分+发展等级18分=56分

点评:作者通过一次乘坐火车的经历,记叙自己被唤醒的过程。文章先是描写自己对老太和孩子的初步印象,接着矛盾出现,孩子哭闹、老太哄孩子睡觉,由此体现出祖孙间感人的亲情和老人对孩子的无限慈爱,从而唤醒了“我”沉睡的内心。“我”由一开始的“忙垂下头,半闭上眼睛”“装作睡着”,到后来主动让出自己的座位,表现了“我”对处在弱势群体的“他们”的理解与尊重。

文章描写细腻,感情真挚,意蕴深厚,具有人文情怀。此外,文中用“火车有点晃”“火车晃得更厉害了”“火车好像没有那么晃了”三个环境描写的句子串联全文,推动情节发展,独具匠心。

猜你喜欢

唢呐老太角度
民族器乐唢呐的未来发展趋势探析
唢呐
唢呐放光芒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种菜
角度不同
人啊
求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