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之总述

2020-01-25刘应福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20年47期
关键词:原文选项词语

刘应福

解题技巧

一、解读考纲(考什么)

新课程《考试说明》对论述类文本阅读这一考点的要求是“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包括“理解”和“分析综合”两个能力层级。

“理解”的考查内容有: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分析综合”的考查内容有: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选文特点

一般论述类文章是指研究各种社会科学的文章。

1.从选文看,覆盖了古文化(考古)、文章学、文艺鉴赏、书法、绘画、道德观念、社会伦理、语言与写作、引论、音乐、教育等方面,涉及学科门类齐全;2.从表达方式看,一般以议论为主,直接阐述事理,表达一定的见解和主张;3.从能力看,考查精读能力,以确认、筛选、整合为基本手段,考查理解、分析综合能力;4.新课标以选择题形式考核为主。特别要注意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方面的问题。

三、命题技巧(怎样考)

1.有意模糊范围大小。选项在概念的外延上做文章,或是外延过小,以偏概全;或是外延太大,判断过宽,以点代面。阅读时要特别留心原文和选项中的“凡”“一切”“全”“都”等修饰限制语。

2.有意混淆程度深浅。原文表述很有分寸,并没有绝对的肯定,而选项表述则过于态度明确,过于武断绝对;原文明确肯定,选项模糊其词,实则改变原意。

3.有意混淆已然未然(时态)、必然或然(语气)。选项在对概念的判断上故意将时间超前或滞后,把已经存在的现实和没有成为现实的设想混为一谈;或将必然性与可能性混为一谈,即把“可能”有意说成“必然”,把“偶然”说成“往往”。

4.有意混淆已然、或然或可能、必然,造成同学们判断上的模糊、失误。

5.有意增删文中信息,包括无中生有,指选项信息在文中找不到,也不能由原文中的信息推断出来;有意缺失,即原文中某些限制性的条件信息在选项中被命题者有意略去。

6.有意混淆主次、本末等文中提到多方面的信息,或原文并没有将它们加以比较,也没有说明主次,选项表述却妄加臆测,说其中某一方面是“主要的”“根本的”,或说甲比乙更重要,等等;或者原文已有比较,但选项表述故意颠倒几方面的信息之间的主次本末关系。

做题时,我们要对照原文,仔细甄别。

四、选项设置常用的转述方式

1.概括式转述。

就是将原文具体的表述加以抽象,提炼其本质,将其上升为一般认识的转述方式。体现在语言形式上,是从一大段文字或一个长句子中抽取关键词,重新组织成一个相对短小的句子。

判断这一转述是否切合原意,一要看概括是否符合作者的观点,结论是否可靠;二要看重组的句子是否符合原句的整体大意,是否符合原句词句的组合关系。

2.具体式转述。

就是将原文中抽象概括的内容用具体的事例加以表现的转述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对原文某一个概括性观点和结论的例证。

判断具体式转述是否恰当,主要从观点与材料是否统一、材料是否切合原文表达意图的角度去考量。

3.同义变式转述。

就是采用不同的语言形式,对原文的语句内容作转述的一种转述方式。同义变式包括因果位置互换、变换主体重组句子、长短句互变等形式。

判断这种转述是否正确,关键在于是否“同义”,应特别注意的是,对摘抄原文多、结构形式类似的选项,不能盲目认同;而对那些换了说法,换了表达形式,在原文中找不到相应词语和句子的选项,不能轻易否定。

五、解题步骤

1.读——读原文。(吃透阅读材料,把握全文观点)

快速阅读文章,同时将重要词语和句子用铅笔勾画出来。

重要词语:

(1)年代(多次出现时间)、数据(多个数据)及其范围(如“多数、少量、部分、凡、凡是、所有、都、全、几乎、仅仅、之一”等表范围的词语)。

(2)程度(如“基本、根本、重要、最、十分、非常、总共”等词语)。

(3)已然未然(如“迄今为止、到目前为止、现在所见”等表时间的词语)、或然必然(如“如果、可能、也许、一定、必然”等表判断的词语)。

(4)体现陈述对象转换的词语(如“因为、因此、……的原因是、因而、由于、从而、但是、反而、其实、实际上、也、又、不再是……而是、不仅……还”等词语)。

(5)表情态的词语(如“可能、也许、必须、绝对”等词语)。

重要句子:

(1)观点句(论点句、中心句、总结句)(位置在标题、开头或结尾)。

(2)论据句(事实论据/事理论据)、揭示脉络层次的句子。

(3)揭示文章层次的句子。

2.审——审题干。

审清题干要求,明确题目要求是什么:选择正确还是不正确的项、属于还是不属于,能还是不能。找正确项,需用排除法;找错误项,运用重点突破法。如果要选的是原因或者依据也要搞清。

3.找——找原文。

在阅读材料中找到与选项对应的文段内容,即确定阅读区间。

4.比——比细节,比关系。

将選项与阅读材料中的句子仔细加比较,求同求异(比),确认对还是错。

(1)形同意同(信息吻合,可直接判断)

(2)形异意同(有所转换,但实质一致)

(3)形似意异(迷惑性大,需格外留意)

比照方法:

锁定区域比照,与哪里有关就在哪里找。

要仔细、严谨。特别是在比较时要逐字逐句比较,要咬文嚼字地比照。

比细节,比关系,排除干扰因素,正确作答。

5.分析。

分析就是分析文章中心、分析题干题支、分析设题陷阱。

具体地说:

(1)分析命题者的命题指向。

(2)分析命题者的设题陷阱。病人看病,医生须对症下药,方可达到治疗效果,做题也同样如此,首先要明确病因。

模拟演练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即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著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就此而言,在“照着讲”之后,需要继之以“接着讲”。“接着讲”的基本精神,是突破以往思想或推进以往思想,而新的思想系统的形式,则是其逻辑结果。进而言之,从现实的过程看,“照着讲”与“接着讲”总是相互渗入:“照着讲”包含对以往思想的逻辑重构与理论阐释,这种重构与阐释已内含“接着讲”;“接着讲”基于已有的思想发展,也相应地内含“照着讲”。“新子学”应追求“照着讲”与“接着讲”的统一。

(摘编自杨国荣《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以突出“新子学”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

B.文章指出理解“新子学”的品格可从两方面入手并就二者的关系进行论证。

C.文章以中西思想交融互动为前提论证“新子学”“接着讲”的必要和可能。

D.文章论证“照着讲”“接着讲”无法分离是按从逻辑到现实的顺序推进的。

猜你喜欢

原文选项词语
找词语
考考你:混水摸鱼、一哄而散,这些词语你能否读对?
跟踪导练(四)
阅读理解
跟踪导练(5)
单项填空精选练习100道
词语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