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育重整的当务之急
2020-01-23邓飞
邓飞
自去年6月以来,香港几乎每逢周末就会爆发黑衣蒙面暴徒打砸抢烧的严重违法行动,而且截至1月16日被警方拘捕的人数已超过7000人。更令人忧心的是,这些被拘疑犯中,大中学生比例高达四成。另外,有数十名教师涉嫌参与违法行动而面临检控或者纪律处分。这么多老师同时面临刑事检控和纪律处分,可以说在香港教育史上从未曾有过。
上述问题凸显香港教育的确存在严重缺失,须下大力气予以整改。而且,这还没算上风闻已久的教材问题,校园欺凌警察子弟问题等有违教育专业操守、职业伦理的众多个案。自2000年启动教育改革以来,香港从学制到课程,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虽然这一波教育改革使香港教育更加贴近世界教育的趋势潮流,但也带来了非常严重且一直被忽视的潜在问题——价值观教育的严重不足甚至价值观错位。
痛定思痛,未来香港从特区政府教育部门到办学团体,再到家长和一切关心教育及青少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人士,都应携起手来对症下药,尽快让香港教育重新回到正确的轨道。
所谓急则先治其标,当前香港社会的关注点聚焦于教育部门如何处理涉嫌违法而被刑事检控,以及面临纪律处分的教师和教学助理。刑事检控和纪律处分是两种不同的程序,但有一定相关性。前者决定是否涉嫌犯罪。后者包括两种情况:一是与前者相关,如果法庭最终判决罪名成立,那么该名教师除了要承受法律的刑罚之外,教育部门也会依据其所犯罪名的严重性,对其作出是否需要吊销教师注册资格的纪律处分。二是并不涉及犯罪,但被家长或者不同人士投诉涉嫌有违教师专业操守的言行,教育部门因此展开纪律调查程序和聆讯。最后如果调查投诉属实,就可能展开纪律处分,包括最严重的吊销教师注册资格。
笔者之所以解释检控和纪律处分程序的细节,是想指出整改教育面临一个不容忽视的矛盾:缓不济急——重整教育的紧迫性与程序公义的漫长性。
谁都不会否认香港价值观教育出了问题,它酿成这么多师生卷入违法或者违反操守的事件当中。但处理这些个案又不得不尊重法治社会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程序公正,包括司法调查和审判程序,纪律聆讯程序,辩护与上诉等等。以香港过往处理同类事件的经验来看,这些程序可能旷日持久。
另外,这些被告和被投诉人到底是否应暂停教师职务也是一大争议。理论上,在正式定罪之前所有被告都被假定无罪,从而可以继续担任教职,直到上诉程序完结和最终审判结果出台为止。然而,正如被检控的医生必须暂停医生职责一样,社会上有不容忽视的声音认为,为了保障学生的安全和利益,这些老师必须停职。
香港教育重整之难,并不在于投放更多资源去进行国民教育、法治教育等价值观教育的活动和课程安排,这些都是老生常谈但搔不着痒处。上述缓不济急的矛盾,足以转移社会视线而纠缠个案的细枝末节,足以让社会淡忘了教育重整之急,最好一切照旧。因此,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检控和司法部门应该加快司法程序,教育部门应该加快纪律程序。同时社会应该密切跟进这些个案的处理,多予监督,拒绝淡忘。当这些个案都迅速得以有效处理之时,才能真正体现教育重整应有之义。▲
(作者是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前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