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国Ⅰ卷高考作文题解读及佳作选评
2020-01-22唐惠忠
唐惠忠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特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承根脉、精神标识,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全国Ⅰ卷(适用地区: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高考作文题“历史人物评说”,材料有齐桓公、管仲、鲍叔君臣合作、共成霸业的历史性陈述,有后人对历史人物的不同评价,着意让学生感受历史,品评人物,观照现实,思考个人发展,从中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汲取精神力量,进而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个人品德修养的提高。
【审题立意】
“意”是文章的灵魂、中心。高考作文立意,就是根据作文材料、任务指令及写作要求,确定一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考场作文来说,文章只要切题,符合题意要求,得分就不会太低;一篇文章即使洋洋洒洒数千言,妙笔生花,辞藻秀美,情真意切,但只要偏题了,得分就不会太高。那么今年的全国Ⅰ卷高考作文可以从哪些角度立意呢?
在材料作文中,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两个甚至两个以上对象,这几个对象之间并无明显的主次之分,而是平行并列的关系。所以,从理论上来说,每一个对象都可以提炼出至少一个观点。我们可以从分析材料关涉的对象入手,选择不同的立意角度。
从齐桓公的角度立意:成大事者要有容人之量;做人要有不计前嫌之美德;成就事业需要善于用人;志存高远方能成就大事;具有开阔胸怀与包容的气度;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等。
从管仲的角度立意:成大事者必有雄才大略;恪尽职守铸就人生辉煌;士为知己者死;识时局而知变通;感知遇之恩而知回报;成全他人就是成全自己等。
从鲍叔的角度立意:做人要虚怀若谷;不嫉妒他人才能是一种美德;要有知人之明更要有荐才之量;顾全大局,大公无私;忠君爱国;不计个人得失;给自己正确的定位;绿叶也有独到之美等。
当然,也可运用“观果思因”的思维方式审题立意。如思考“从其自身看,为什么齐桓公能成就霸业”,由此从“善于纳谏,摒弃前嫌,志存高远”等角度切入。
一则材料可写的角度很多,最佳立意不止一个。那么,根据材料所提供的对象就可有多种立意。立意的角度多了,在确定观点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材料,既要考虑最佳角度,也要考虑最适合自己展开的角度。
这道题目比较适合的文体是引申类议论文或阐释类议论文。
【考场佳作一】
倘若世上没有了千里马
——我的读书会发言稿
安徽一考生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很高兴能有机会和同学们分享阅读的收获。聆听了大家的发言后,我也想把自己对管仲的一些粗浅认识与大家交流一下,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指教。我发言的题目是《倘若世上没有了千里马》。
相信大家都还没有忘记我们学过的韩愈的《马说》吧?在这篇文章中,一代文坛宗师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点,可謂石破天惊、振聋发聩。人们也由此懂得了伯乐的价值,懂得了机遇、被赏识、被发现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不过,针对咱们今天讨论的材料,我倒想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倘若世上没有了千里马,那情况又会怎样?
倘若世上没有了千里马,纵然有再多的伯乐,恐怕也只能望“马”兴叹,最终无奈地从“瘸子里选将军”了吧!但大家都知道,这样选出来的将军终究还是平庸之辈。由此看来,伯乐存在的基础,应当是这个世上存在着千里马。就像管仲被鲍叔举荐一样,诚然,鲍叔是管仲的伯乐,因为鲍叔的举荐与让贤,管仲得以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但管仲本身有千里马的才华,才是其成功的根本原因。如果其只是赵括一类的“纸上谈兵”之流,纵然被举荐,也难以有所成就。诸葛孔明先生不可谓不会识人,也算得上是伯乐了吧?然而,他“挥泪斩马谡”的故事,不是也很能说明问题吗?
诚然,任何时代都不可否认伯乐存在的意义与价值,但仅有伯乐,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培养千里马,培养人才,让社会上拥有足够多的千里马,才是时代发展的重中之重。就拿我们国家的发展来说,近年来,我国取得的诸多令世界瞩目的成就背后,不就是千里马式的精英在发挥硬核作用吗?两弹一星、北斗导航、中国高铁、5G技术……哪一项“中国骄傲”背后,不是钱学森、钱三强、于敏、邓稼先这样的“千里马”在驰骋疆场呢?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是早已为历史所证明的颠扑不破的真理啊!
同学们,我们还年轻,未来的路还很长。我时常听到一些同学担心甚至抱怨,自己将来能否遇到伯乐,自己的才能会不会被埋没。我想,与其杞人忧天,天天渴望遇到伯乐,不如沉下心来提升自己,让自己成为金子,成为千里马。否则,作为一匹驽马,就算伯乐来了,其命运也是不会被改变的。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评点】
本篇发言稿见解独到、论述有力。
1.观点独特,新人耳目。与大多数考生选写齐桓公、鲍叔不同,该考生选择写管仲,并敢于挑战传统观点,有自己独立的思考,笔下文章令人眼前一亮。主体部分论述分析入情入理,行文表达从容不迫,全文逻辑严密、一气呵成,十分难得。
2.发散适当,收放有度。相比其他考生的发言稿,要么局限在材料中走不出去,要么发散开去,天马行空收不回来,该考生的发言稿可以说是做到了收放有度——紧扣材料,又能适当发散,其中心明确,不蔓不枝,可见作者对说理类文章的驾驭能力,着实让人叹服。
【考场佳作二】
伯乐之益
——读书会发言稿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了解了齐桓公称霸的历史故事,大家或对齐桓公不计前嫌、宽宏大量的胸襟心生敬佩,或为管仲贤能辅政、忠君报国所感动,但最令我倾慕的还是慧眼识才、不慕名利的鲍叔。
《马说》有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我敬佩鲍叔善识英才,助力管仲成为一代贤相。
春秋时期,诸侯纷争,中华民族正处于大动荡、大变革、大转型的时代。无数仁人志士以舍我其谁的勇气投身时代洪流,渴望成就自我,扬名一时,而身为大诸侯国的齐国,经过激烈的王位之争,公子小白成为国君。当时,鲍叔辅佐齐桓公,他没有像后世的庞涓一般陷害有才之人,而是选择做一个举荐千里马的伯乐。鲍叔对桓公直言:“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他让出相位,甘居其下,尽心效命。
试想,如果鲍叔争名夺利,像当今世上的精致利己主义者一样行事,那么管仲还能施展才干,辅佐君王成就伟业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正是因为有了鲍叔识才让贤的高尚行为,才让管仲这样的千里马不至于“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而为后世留下一桩美谈。
俗语有言:“居高善下真君子,将有视无大丈夫。”我赞叹鲍叔为国尽心尽力,淡泊名利,助齐桓公成就一代霸业。
回首历史,纵横古今,我们方知鲍叔不仅有识人之能,而且不慕名利,唯愿国家强盛。是他苦口婆心的劝谏,让齐桓公放下之前险些被射杀的怨恨,唯才是用;是他真心对待有才之人,让管仲忠于齐国,辅佐新君;更是他甘愿放弃自身的名利荣耀,让齐国民心安定,走向强盛。大度与奉献从来不是一纸空文,而是无数如鲍叔一般的人用行动践行的标杆,他们不仅为时人所称赞,更值得后世每一个人学习。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际遇与挑战,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使命与担当。在人人奋进的新时代,发扬“伯乐精神”显得尤为重要。君不见,美妆主播李佳琦作为特殊人才落户上海,快递小哥李庆恒获评杭州高层次人才。弘扬“伯乐精神”,重视人才、褒奖人才,才能让各行各业的人才不断涌现,才能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基更加坚固。只有这样,“前浪”壮心不已,“后浪”不断追随,才能成就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明天!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评点】
1.结构严谨,论述严密。开篇紧扣写作指令,以题目材料为依据,对相关人物的特质进行准确概括和精当点评,并顺势亮出观点。展开论述时,作者先引用名言點题,然后从慧眼识才和不慕名利两个方面论述鲍叔作为伯乐推荐管仲的价值,最后联系现实,阐述了在新时代发扬“伯乐精神”的重要性。全文脉络清晰,井然有序。
2.见解深刻,材料丰富。考生在论述鲍叔“慧眼识才”这一层时,结合时代背景,运用对比分析、假设分析和因果分析进行论证,其认识颇见深度;论述鲍叔“不慕名利”这一层时,以一组排比句展示鲍叔举荐管仲的重要意义,其议论实在而具体;最后结合“人人奋进的新时代”作拓展,可谓用例鲜活,充分体现出文章的现实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