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书便是艳阳天
2020-01-22向贤彪
向贤彪
“风雨阴晴君莫问,有书便是艳阳天。”在这个世界上,如果说有什么事情拥有恒久魅力并令人沉醉其间,读书便是其中之一。宋人翁森云:“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孔子“韦编三绝”,陶渊明“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杨万里“半山绝句当早餐”……回溯历史,古人留下许多有关读书的佳话。阅读,凝结着超越时空的力量。
书籍是人类的挚友。前不久,一幕场景令人难忘:在武汉的方舱医院里,一名患者躺在病床上读书,神情专注。网友感叹这位年轻人面对病毒时的淡定,更感慨书籍的魅力。疫情防控期间,人们居家的时间变多了,许多人重新翻开纸质书籍,嗅到了久违的书香。有人发出内心感悟:有书相伴,真好!
疫情防控期间的“宅读”,让人更加懂得珍爱生命、珍惜生活、关爱他人。在一个微信书友群中,大家互相交流抗疫期间读书收获的新知与启迪。有人读了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感悟人类应该自警自省、更加谦逊,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有人读了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从“哪里有恐惧,哪里就有爱”这句话中,体会到爱的力量;有人读了《中国抗疫简史》,纵览几千年来中华民族防疫抗疫的历史经验,增强了战疫的必胜信念;有人读了泰戈尔的《飞鸟集》,与群友分享“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引人思索生命的意义。
一位作家说:“人拥有宁静的时光,这本身便是幸福,而宁静的时光因阅读会显得尤其美好。”通过坚持不辍的阅读,我们可以寻觅到温暖的阳光地带,采撷到五彩缤纷的花朵,领略到生命的高洁与伟岸。“有书便是艳阳天”,生动诠释了读书之于人的意义。这个“艳阳天”,是毛泽东青年时为了练就在嘈杂环境中静心读书的本事,专门跑到熙熙攘攘的闹市去读书;是刘伯承在烽火连天、军务繁忙的战争年代,字斟句酌地翻译出大量国外军事论著;是樊锦诗在戈壁深处孤灯相伴、勤奋夜读,用青春书写“锦瑟华年去,莫高永留诗”。
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經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我们深深懂得,正因广大医务工作者白衣执甲、逆行出征,正因无数人为疫情防控冲锋在前、守土尽责,才使得我们在山河无恙、春回大地的暖意中,感觉到生活是多么美好,阅读是多么美妙。从浓缩版的文化经典到现实版的“生活之书”,都在召唤我们,“尽管走下去,不必逗留着,去采鲜花来保存,因为,在这一路上,花自然会继续开放”。
书籍是人类记忆和想象的延伸。一册在手,书里的风景、书外的故事、阅读的心境都深刻交融在一起,构成独特的体验。因为有书相陪,我们的生命得以延伸,我们的人生更为宽广。
(节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技法提炼
本文是一篇典型的时评类文章,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有鲜明独特的观点,作者旨在说明无论是文化经典书籍还是“生活之书”,都会让我们生活中的每一天变成“艳阳天”。
1.明确开篇题目,彰显鲜明主题
“见其题而知其旨”,一个鲜明的标题能让读者直观地把握文章主题。考生在拟定作文标题时不能一味追求独特,而要彰显自己的观点。《有书便是艳阳天》这一标题直接点明了文章观点:“书籍给生命带来不一样的意义。”
2.联系扩展论点,以例分析议论
考生在写作时可以采用分论点的形式让观点更加明确,让作文的层次感更强。如本文第二段的分论点“有书相伴,真好”到第三段的分论点“引人思索生命的意义”,采用了递进式结构,使文章立意更加鲜明具体。
考生还可以运用典型的事例、道理进行论证,使论据更充分,论点更明确。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曾有诗曰:“文章看落笔,议论驰后先,破石出至宝,决高泻千川。”本文特别注重开篇落笔之处,举翁森、孔子、陶渊明、杨万里等例子,不断深入剖析论点。而后又以毛泽东、刘伯承、樊锦诗等人的事例让“有书便是艳阳天”这个论点更加深入人心。
3.牢记“回扣”材料,升华文章主旨
本文将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努力和付出以及带给我们生活的启迪,比作一本“无字之书”“生活之书”。从“生活之书”中更能感受到“艳阳高照”的温暖,体会到生命所带来的感动,也使得“生命得以延伸,生命更加宽广”。论述材料的方式,不仅丰富了“书”的内涵,也使文章的主旨得到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