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麻醉的历史

2020-01-21倩芸

大自然探索 2020年11期
关键词:麻醉剂乙醚外科医生

倩芸

真的吓死了人

19世纪40年代初,苏格兰外科医生罗伯特在截肢手术中从切下第一刀到把肢体整个切除只需25秒,因手术速度快、过程紧张和空前的成功而广为人知。罗伯特施行的截肢手术死亡率约为1/6,比维多利亚时代(1820~1914年)的外科手术死亡率低得多。

在罗伯特时代,因没有止痛药物,手术造成的疼痛使强制被按压在木质长凳上的患者嚎叫不已,而罗伯特的快速手术过程缩短了可怕得难以想象的手术持续时间,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而且,当时没有人意识到的是,“闪电般”快速的手术也降低了患者身体组织受微生物感染的概率。

罗伯特医生在众人面前表演截肢手术。这场手术导致患者、1名助理和1名旁观者死亡,是历史上唯一一次死亡率高达300%的手术。

然而,忙中出错的情况时有发生,难免会“伤及无辜”。有一次,罗伯特意外地割伤了助理的手指,因此耽误了手术进程,导致患者和助手后来都不幸死于微生物感染。而且,一位手术现场的旁观者因为惊吓过度,当场休克而死。这大概是历史上唯一一次死亡率高达300%的手术。

乙醚粉墨登场

19世纪初,不到万不得已,比如伤者的手臂或腿部发生复合式骨折(指在骨折骨附近的皮肤存在开放性伤口,通常由穿过皮肤的骨头碎片引起),哪怕是最乐于执刀的外科医生罗伯特,也不会轻易施行截肢手术。当时的医生并不清楚是什么导致感染,但坏疽、败血病和死亡却在等待着患者。不仅如此,截肢手术对于外科医生来说也是令人难受的经历,因为他们必须在被强制控制的患者身上进行手术,看患者痛苦的表情,听他们歇斯底里的嚎叫,这给医生们留下了心理阴影。当时一位年轻的外科医生因承受不住这种心理压力而过早地结束了行医生涯。

尝试用一氧化碳(笑气)来缓解疼痛的牙医贺拉斯·威尔斯。

随着手术步骤和操作方法日益更新,手术的复杂程度也越来越高,外科医生需要更长的时间来进行手术,这意味着患者必须忍受越来越长的剧痛持续时间。在当时,如果不是病痛实在无法忍受,或者不进行手术就没法活命,几乎没有患者愿意接受手术。因此,外科医生們希望找到能缓解手术剧痛的方法。

他们一度尝试在患者处于睡眠状态时进行手术,但没成功——疼痛会使患者立即醒过来。1845年,牙医威尔斯尝试用一氧化二氮(也称“笑气”,吸入后会使人发笑)来缓解拔牙的疼痛。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笑气”不但没能缓解患者疼痛,还让在场的其他人笑个不停。1846年,另一位牙医莫顿当众使用乙醚(一种由硫酸和酒精混合制成的刺激性溶液)让患者陷入沉睡,并成功拔掉其一颗牙齿,在此期间患者始终没有被疼痛惊醒。有趣的是,当时的人们认为,这位牙医在这场公开的拔牙手术前一定已经私下尝试过多次,以避免闹出“笑气”的笑话。

就在莫顿取得成功的短短几星期后,罗伯特也在一次截肢手术中采用了乙醚来麻醉患者。患者是一位男仆从,手术后他醒来时竟问周围的人:截肢手术是什么时候开始的?这不禁引得手术室内众人哄堂大笑。此后,乙醚被广泛用作麻醉剂。但乙醚也有缺点,比如难闻的气味常会使患者咳嗽甚至呕吐。而且,乙醚具有易爆炸性,一旦与煤气(维多利亚时代人们普遍采用煤油灯照明)接触就可能引起爆炸。

牙医莫顿是现代麻醉学创始人之一,他手持当时用来麻醉患者的工具——吸入器,其内部装有浸有乙醚的海绵。

1846年10月16日,威廉·莫顿进行了首次乙醚麻醉公开演示并获得成功。

不是谁都敢用三氯甲烷

后来,一位助产学教授通过实验研发出了一种乙醚替代物质:散发着香味的三氯甲烷(常温下为无色液体)。只需在手帕上滴几滴三氯甲烷,患者吸入后就会被麻醉。三氯甲烷从那时被视为完美的麻醉剂,直到一些患者在吸入后再也没有醒来。据记载,第一起三氯甲烷事故的受害人是一个15岁的少女。1848年1月28日,英国外科医生梅吉森要为这名少女截去一只脚趾。他刚把滴有三氯甲烷的手帕覆在少女脸上,少女就失去了知觉。医生开始切除她的脚趾,但仅几分钟后少女就停止了呼吸。意识到出问题后医生有些慌乱,试图喂少女喝白兰地酒来使她清醒,但不幸的是少女此时已经死亡。

在当时,使用三氯甲烷进行麻醉的最大难题在于没有人清楚准确的使用剂量。如果说三氯甲烷为手术带来了任何改变,那就是提高了手术患者的死亡风险。所以并非所有医生都愿意使用三氯甲烷。到了19世纪50年代,人们已经很关注使用三氯甲烷进行麻醉带来的好处和风险,而外科医生需要思考的是,当麻醉风险大于手术本身的风险时,是否还应麻醉患者?后来,科学家通过大量动物试验,终于确定了能使人失去意识但不至于导致死亡的三氯甲烷剂量。

女王麻醉争议

然而,当时有观点认为,疼痛是一种生命机能,手术时的疼痛是手术成功的必要条件。一位军医表示,他乐于听见被手术刀切割的患者发出的叫喊声,并会因此感到兴奋,因为他认为叫喊是求生本能的体现,说明患者在为活下去而抗争。但也有医生认为,极度的疼痛可能危及患者生命,而进行麻醉能规避这一风险。

诞下第八个孩子后,维多利亚女王称赞“那神奇的三氯甲烷,令人舒缓而愉悦”。图为女王手稿。

1853年,英国皇家医生斯诺在为维多利亚女王接生第八个孩子的过程中对女王进行了麻醉。当时一篇社论认为麻醉是“有毒的行为”,并指责这位医生罔顾女王生命安全。但也有人认为,分娩带来的疼痛与外科手术带来的疼痛不相上下,因此待产妇女有权选择是否接受麻醉来缓解疼痛。

到了1860年,麻醉已经被普遍应用于手术中,可极大减轻手术痛苦,因此患者已不大排斥手术,且医生也能获得更长的时间来进行手术,并能够尝试新的更具挑战性的手术操作。然而,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不只是手术带来的疼痛。当时人们并不清楚伤口感染并导致患者死亡的原因是什么。直到19世纪60年代中期抗菌技术出现,手术安全性才有所提高。19世纪末期,局部麻醉技术(基于可卡因)首次问世,此后麻醉师成为一个单独的职业,而乙醚、三氯甲烷或两者的混合物仍然是当时仅存的全身麻醉剂。

核武器與麻醉药

到了20世纪30年代,三氯甲烷被证明与乙醚一样,也不安全,因此不再受到追捧。现代手术室中使用的麻醉药物和气体是经历了世界大战才研制出来的,它们的存在要“归功”于核武器的研制。制造核弹需要六氟化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氟化化学研究方面的突飞猛进让人们得以生产出高效、不易燃且更安全的麻醉剂。拯救了成千上万患者的麻醉药物,竟然是从杀死数万人的物质中得来的,这真是很讽刺。

如今乙醚仍被用作一种麻醉剂,但与早期作为麻醉剂使用的乙醚不同的是,这种现代版本的乙醚中加入了氟化物,这样的乙醚能作为麻醉剂使用,却不会易燃易爆。

现在,除了能让患者睡去的麻醉剂使手术变得更安全,维持呼吸的新方法(如肺插管)和生命体征监测仪器也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得到更多保障。人体的结构并不完美:食道与气管并列,如果把导管插入气管,病人就能维持呼吸系统的循环,从而保住生命,但如果导管被误插至食道外两厘米,患者就会死去。通过测量肺部的二氧化碳输出量,可以知道患者肺部是否已正常通气。如今麻醉师所用的器械允许他们实时监测患者的脉搏、血压和血氧。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患者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水平也能被监测。

不过,即使在今天,手术麻醉也不是完全没有风险。偶尔有患者在手术台上醒来后无法移动身体,但意识仍然清楚,等待他们的可能是切肤之痛。

现代高端麻醉系统。

猜你喜欢

麻醉剂乙醚外科医生
脚下的风景
用乙醚处理共沉淀法合成YAG:Ce荧光粉
麻醉剂的使用
阴差阳错的麻醉剂
乙醚提取与固相萃取两种方法对比测定酱油中的苯甲酸
西方华佗怎样引进麻醉术
常见麻醉药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研究
麻醉剂
荷兰外科医生完成由机器人辅助的超微外科手术
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对术前抑郁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