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镜诊治疗效分析
2020-01-21辽宁省庄河市中医医院消化内科辽宁庄河116400
辽宁省庄河市中医医院消化内科 (辽宁 庄河 116400)
内容提要: 目的:分析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采取内镜诊治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入院时间在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对其临床资料加以回顾分析,并分析出血的原因,对其进行内镜诊疗的检出率及疗效加以总结。结果:90例患者中,内镜检查结果共85例,有3例表现是慢性浅表性胃炎或者萎缩性胃炎,有2例未观测到病变,检查准确率是94.44%。对本组85例患者进行内镜下止血,止血的成功率是95.29%(81/85),其中,有2例因出血部位不明确和1例因出血量比较大而转成手术治疗。结论:内镜检查能准确判断上消化道出血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参考,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应用价值高。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后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呕血、腹痛、黑便等,当患者出血量较大时,还会导致其血容量的急剧减少,从而引发周围血液循环的恶化,如果没有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很容易导致患者死亡[1]。在医疗科技的发展中,内镜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通过内镜技术进行诊疗工作已经成为当前临床众多疾病首选的方案,且内镜诊疗已经成为当前临床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处理的首选方案[2]。因此,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取内镜诊治的作用进行分析具有极大的临床意义,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9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入院时间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患者年龄介于22~69岁,平均(42.65±2.47)岁;其中,男性共49例,女性共41例;单纯呕血35例,单纯黑便26例,两者兼有29例;出血后12h内就诊者24例,12~24h内就诊者44例,25~48h内就诊者22例;消化道出血程度中,轻度者26例,中度者53例,重度者11例。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与《无痛消化内镜操作共识》中关于上消化道出血相关诊断标准相符,临床表现主要有呕血和黑便等,并对本组研究相关操作知情同意,经过医院的伦理委员会深刻批准[3]。
排除标准: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者、植物神经系统疾病者、自身免疫性疾病者、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临床资料不全者以及因外伤因素而导致的消化道出血和胰胆出血者[4]。
1.2 方法
对患者插入胃镜后,在内镜下观察其出血灶,以找出出血的原因、出血的部位,再进行针对性止血,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局部喷药止血:适用于黏膜病变出血或者溃疡出血患者,从钳道将喷洒导管插入后,在内镜直视状态下于距离病灶约1~2cm处对准其出血灶把止血药喷洒到出血灶中止血,药物主要为凝血酶或者冰盐水去甲肾上素溶液,若患者的出血灶比较模糊或者视野不够清晰时,可以先使用生理盐水或者是冰盐水去甲肾上腺素溶液将病灶进行反复冲洗,等到视野足够清晰能看清楚出血部位之后再给予止血药喷洒,直到显性出血明显停止为止。②高频电凝止血:适用于溃疡、糜烂或者血管畸形等出血情况者,首先在内镜直视下,把出血灶表面处的凝血块进行冲洗和基本清除后,用电凝探头对出血灶进行烧灼,若有必要可进行反复的电凝止血操作,直至出血情况明显停止为止。③金属钛夹止血:按照患者的血管情况和病灶具体大小选择适当的金属钛夹,经活检钳道将钛夹释放器放入后,调整好金属钛夹方向,使其对准患者的出血位置,之后将金属钛夹张开,通过操作杆把金属钛夹收紧,再脱离钛夹结束止血。④硬化剂注射止血:主要对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适用,同时溃疡或者糜烂出血者也同样适用。在内镜直视下把硬化剂向患者的出血静脉及周边注入,硬化剂以聚桂醇注射液为主,每次注射的用量为20~30mL左右。⑤治疗的选择标准:对于非静脉曲张性出血者可先采取凝血酶或者冰盐水去甲肾上腺素溶液进行局部喷洒止血,若止血效果不佳者则进行高频电凝止血。小动脉见痂或者活动出血者可使用金属钛夹止血。而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可选择硬化剂注射方法止血。
1.3 观察指标
观察9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内镜检查所得结果,做好详细的记录。止血成功的评价标准为患者在经过治疗之后的48~72h内不出现活动性出血,同时呕血及便血现象消失,生命体征趋于平稳且胃液呈澄清状。
1.4 统计学分析
将本研究所有数据都录入SPSS22.0软件中给予统计学处理,对于计数资料,采用%表示,并做好相关记录。
2.结果
2.1 内镜检查结果观察
90例患者中,经内镜检查有3例表现是慢性浅表性胃炎或者萎缩性胃炎,有2例未观测到病变,无法明确其出血的原因,故本组内镜检查准确率是94.44%。对于2例未明确病变原因者,经手术证实是十二指肠平滑肌肉瘤。另外85例中,内镜检查结果显示,十二指肠溃疡23例,胃溃疡19例,急性胃黏膜病变17例,食道静脉曲张9例,胃癌6例,胃息肉6例,吻合口溃疡5例。
2.2 内镜治疗结果观察
对本组85例患者进行内镜下止血,止血的成功率是95.29%(81/85),其中,有2例因出血部位不明确和1例因出血量比较大而转成手术治疗。
3.讨论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作为一种临床比较常见的严重的消化系统疾病,属于急危重症的一种,该病起病比较急,且发展十分迅速,出血量也非常的迅猛,若无法在短时间内将患者的病情进行有效的控制,很容易导致患者因失血过多而休克,甚至死亡,带来严重的后果[5]。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呕血及黑便,患者自我判断比较容易,根据失血量多发可将其分成大量出血和显性出血、隐性出血三种。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非常关键,所以临床应对这类患者的病因进行尽快明确,再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止血处理,从而提高止血率,对降低患者死亡率有着十分显著的意义。临床采取的内镜治疗方法主要有局部用药法、高频电凝止血法、金属钛钳夹闭法以及激光、微波等方法,对这些方法的合理应用,对于显著减少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在发病过程中的失血量和降低失血性休克发生的概率等具有巨大的作用。
本组90例患者中,内镜检查结果共85例,有3例表现是慢性浅表性胃炎或者萎缩性胃炎,有2例未观测到病变,检查准确率是94.44%。对85例患者进行内镜下止血,止血的成功率是95.29%(81/85),其中,有2例因出血部位不明确和1例因出血量比较大而转成手术治疗。可见,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取内镜诊治具有方便安全等优势,能够在准确判断上消化道出血的具体情况基础上实施有效的治疗干预,从而大大提高治愈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值得临床进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