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平衡 科学高效 释放市域教育改革新动能
2020-01-20石岳巍
石岳巍
2019年12月12日至15日,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区域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晋中市教育局承办、华樾(北京)教育科技研究院协办的“地市教育改革创新交流研讨会”在晋中市榆次区召开。来自省内外11个地市的专家学者、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的领导近40人一起交流分享经验,就地市教育如何改革创新形成了广泛共识。
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晋中实践
2019年,晉中市教育局荣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并入选中央深改办向全国推出的十大改革典型案例。本次研讨会上,晋中市教育局局长张海荣以《成功不走捷径、开创无所畏惧,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晋中实践》为题从治理、育人、发展三个方面作了主题分享。
治理目标:按照“放管服”要求,着力改变教育部门集举办者、管理者、评价者三种角色于一身的局面。
晋中市教育局以“放到位”为出发点,以“管得好”为着力点,以“优服务”为落脚点,强化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功能,压实县区主体责任,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实行教育专家治校,落实教师教学自主权,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全面推行校长职级制和教师“县管校聘”改革。
校长职级制改革首先是在市、县两级成立教育工委,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将原有行政级别的学校和校长一律去行政化,并全部归口教育行政部门管理。改革同时赋予了校长学校内设机构设置权等7项权力,并规定“学校有权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校长职级制改革以后,全市中小学新产生的817名副校长、2269名中层干部全部由校长提名聘任,组织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彻底把干部任用权交给了校长。从2017年起,晋中市所有中小学校长开始享受1.1万~10万元不等的校长职级薪酬,还设置了团队激励资金,依据考核结果按每班10000元、8000元、6000元的标准直接拨给学校,其中一半分配给班主任,大幅度提高班主任的职业认同感,使班主任成为学校最抢手的岗位,有效破解了基础教育领域无人愿当班主任的痼疾。另一半分配给为学校发展做出贡献的同志,校长和教职工之间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学校形成了以校长为中心的强大办学合力。
教师“县管校聘”改革的核心是落实校长的“教师聘任权”,改变过去编制部门和人社部门直接把编制、岗位核定到校,教育部门不能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统筹调配,导致学校缺乏自主办学的权力和活力的状况。学校校长由“用人难”变成“选能人”,校长完全能够按照“人岗相适”的原则,把德才兼备的人用到合适的岗位上,再加上编制、岗位向农村边远学校、小规模学校倾斜,彻底解决了过去教师管理中的僵化问题。改革共调整富余编制766个到缺编学校,压缩管理岗位、教辅岗位、工勤岗位241个补充调整到教师岗位,跨校竞聘交流1046人,辞退临时人员2044人。
育人目标: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有教无类,面向全体,因材施教,育好每名学生。
按照基础教育各阶段特点和教育规律、人才成长规律,晋中市教育局设计确定了“幼儿教育玩中学、小学教育轻松学、初中教育全面学、高中教育分类学、特殊教育按需学”的育人机制,让更多孩子接受高等教育,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张海荣局长指出,以高中招生计划管控改革、中考制度改革、小学生减负改革等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方式改革为抓手,落实立德树人目标,是实现市域基础教育教学水平高质量发展的根本。
早在20年前,晋中市就开始探索中考制度改革,在全国率先加试体育、信息技术和理化实验操作。从2013年开始,晋中市将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到校比例扩大到100%,规定择校生、往届生一律不得享受到校指标,彻底解决了义务教育“城镇挤”“乡村弱”“大班额”“择校热”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于2017年进一步实施中考制度改革,推出了“全科开考、选科计分、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新方案,被评为全国第五届教育改革创新特别奖。
为扎实推动中考改革,解决“重课堂、轻实践”问题,晋中市教育局狠抓中小学研学实践活动,按照人文、科学、科技、经济、社会这样一种递进上升的层级结构设计研学课程,编写规范的研学教材16种。截至目前,晋中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活动已突破100万人次天,晋中市中小学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被评为全国14个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营地之一,《游中有所学,行中有所思,最好的课堂在路上》入选教育部优秀案例。劳动教育成为全国改革试验区。美育教育成为全国典型,在今年召开的全国美育工作会议上,晋中市作为全国唯一的地级市代表在会上作了典型发言。为引导课堂教学改革,解决中小学补课乱象问题,晋中市把中小学课外公益辅导“空中课堂”确定为13件民生实事之一,面向12万名初中生免费播出优质课。
发展目标:立足山西实际办教育,坚持标准引领,着力打造基础教育优质生态区域样本。
晋中市教育局深刻领会标准在未来教育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按照“无标准建标准、有标准达标准、达标准提标准”的思路,先后制定出台了1个总体标准和18个专项标准。以晋中教育实践经验为基础编制的《基础教育优质生态区域样板市(县、区)标准》,填补了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区域教育生态考核标准的空白。
从2005年起,晋中市就开始在中考中加试信息技术,并实现了信息技术考试成绩与中考成绩硬挂钩。为进一步抢占教育制高点,下好人才培养先手棋,晋中市于2018年投资1500万元,在全市所有高中学校开设了人工智能课程,成为全国第一个地市级高中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开课仅一年,晋中市已有5个项目荣获全国大赛等级奖。
为推进高中阶段教育评价方式改革,晋中市在评价内容上,突出强调面向全体、面向应届生,强调增量和增值;在评价方式上,变只评价普高为普职同台评价,变只评价高考成绩为评价整体工作,坚决树立不唯高考、赢得高考的办学理念。近年来,晋中市高考各项指标都远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晋中市获得几十项等级奖、全省职业技能大赛连续12年获得全省团体总分第一名。
碰撞思想交流分享
会上,渭南市教育局、日照市教育局、烟台市教育局、潍坊市教育局、南通市教育局、宜昌市教育局、衢州市教育局、丽水市教育局、漳州市教育局、珠海市教育局分别作了经验分享,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市域教育改革創新做法。
日照市教育局作了题为《新时代家庭教育方式变革探索》的经验分享。日照市教育局以如何破解“5+2=0”的家校共育难题为切入点,积极深化和推进家庭教育工作,在制度完善、队伍建设、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初步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协同推进的育人体系。日照市教育局联合市妇联等部门建立了日照市家庭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印发了《日照市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协调一致、相互配合的协同教育机制,共同担负起促进和保障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积极落实国家和山东省的相关要求,成立市、区县两级中小学家长委员会联合会,设立市、区县、学校三级家庭教育协调员,将学校家庭教育工作责任到人,进一步完善了家庭教育工作协调机制,合力推进家庭教育工作。
烟台市教育局结合自身区位优势,以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课程体系为抓手,结合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程、红色基因传承工程、海洋文化教育工程、特色音体美课程体系、“学校+基地”实践教育模式六个方面,深入挖掘各种地方教育资源,构建起有烟台特色的课程实施体系,切实增强了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烟台市教育局牵头的“区域推进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的实践研究”立项为山东省“十三五”规划课题。在“学校+基地”实践教育模式探索中,烟台市将市博物馆、张裕酒文化博物馆等131个场馆确定为“社会大课堂”,向全市中小学生免费提供综合实践服务,惠及550多所中小学校、50多万中小学生。
衢州市教育局积极探索“互联网+义务教育”模式,在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衢州教育局依托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优势,创新中小学校结对帮扶机制,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面,实现城乡结对,帮扶学校管理共进、教学共研、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师生互动、差异互补,努力办好每一所乡村学校,用新技术缩小区域教育差距、城乡数字鸿沟。“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的四种主要形式有:城乡同步课堂,基于互联网的协同教学;远程专递课堂,基于视频播放的课堂教学;教师网络研修,基于互联网的联合教研活动;名师网络课堂观摩,基于互联网的优秀教学案例观摩活动。
研讨会上,渭南市教育局、潍坊市教育局、南通市教育局、宜昌市教育局、丽水市教育局、漳州市教育局、珠海市教育局还分别从素质教育育人方式变革、构建轻负高质教育新生态、学科统筹育人探索、区域大数据精准教学平台建设等方面作了精彩纷呈的主题报告。
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将基础教育“省级统筹、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逐步调整为“省市统筹、以县为主”。在深化教育改革的进程中,市级教育系统如何承接省级教育方针、促进县级教育改革落实、释放教育改革新动能,是本次“地市教育改革创新交流研讨会”的主旨要义。交流会上,来自不同省份的地市教育局从不同侧面分享了地市教育改革创新的经验和成果,观点和思想的碰撞为如何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增加了新的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