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介融合语境下广播主持人的机遇

2020-01-20张玲玲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0年23期
关键词:广播节目媒介广播

【摘要】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外国学者开始了对“媒介融合”的研究,美国传播学者、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教授伊契尔·索勒·普尔在《自由的技术》中首次将“媒介融合”作为专业术语提出。在我国,学者崔保国首次以“媒介融合”为关键词发表论文,文中写道:“目前,媒介变革有两个最显著的特征:一是各种媒介的相互融合与渗透,二是不断涌现各种新的媒介,即媒介的融合与裂变。”2014年被称为“中国媒体融合发展元年”,媒体融合发展战略正式上升至国家层面,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家政策的不断推进,各级、各地媒体开始了媒介融合的发展之路。媒介融合,不仅体现在新旧媒体之间的融合,更體现在媒体与人之间的融合,广播节目主持人在这场媒介融合的变革中面临着跨越音频、视频媒介的挑战,也面临着内容创作的挑战,在挑战中也将迎来崭新的机遇。

【关键词】媒介融合;广播主持人

中图分类号:G2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0.23.063

当前,我国传媒产业已经踏上媒介融合的道路,微博、微信,以及各种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不断涌现吸引众多受众,我国广播也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重大变革。在这场变革之下,广播节目主持人的作用也不再仅限于基本的播讲、播报、播音,多种媒介的融合为广播节目主持人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多的机遇。

1. 媒介融合下广播的发展

1.1 什么是媒介融合

1983年,美国传播学者、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教授伊契尔·索勒·普尔在《自由的技术》中提到,“媒介融合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数码电子科技的发展是导致历来泾渭分明的传播形态聚合的原因。”这是第一次将“媒介融合”作为专业术语提出。

在我国,学者崔保国1999年首次以“媒介融合”为关键词发表题为《技术创新与媒介变革》的论文,作者在文中写道:“目前,媒介变革有两个最显著的特征:一是各种媒介的相互融合与渗透,二是不断涌现各种新的媒介,即媒介的融合与裂变。”虽然目前关于媒介融合定义的探讨不胜枚举,但究竟何为媒介融合在业界依然没有一个普遍的共识。作为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更加关注的是在媒介融合环境下传播方式的多元变化,尤其是由此带来的对于主持人有声语言创作的影响。

1.2 新广播媒介的发展

所谓“新广播”,是指在保留广播根本属性的基础上,通过与数字技术相结合,进而拓宽传播方式、延伸传播效果,也使广播与其它媒介的边界变得模糊。总体来说,新广播历经了广播与视频的组合、广播与新技术的聚合两个阶段。在广播与视频媒介相结合阶段,很多广播电台直播间安装摄像设备,实时记录并在网络上上传广播节目的行进状态,实现了广播的网络视频直播。虽然这种组合体现出的媒介融合程度较浅,但初步实现了广播节目的“影像化”。此外,全国各地电台陆续组建起网络广播电视台,网友可以通过互联网收听广播,我们可以称之为“网络广播”。

后一阶段,电台广播从调幅广播(AM)和调频广播(FM)升级为数字广播,实现了音质更好、信号抗干扰能力更强、传播距离更远的目标。这一阶段出现了手机广播,许多手机出厂时自带收音机功能,听众不仅可以收听,还可以点播、下载,使广播节目收听方式更加灵活可选。

除了数字广播与手机广播外,向外借力,寻求与其它网络媒体的跨媒介合作将新广播的外延进一步扩大。宽带网络和无线网络快速发展,网络和手机成为媒介融合的重要载体,以喜马拉雅FM、蜻蜓FM、企鹅FM、荔枝FM等为代表的广播APP次第出现,各级广播电台纷纷入驻。基于此,新广播媒体节目逐渐呈现出媒体产品的特性。

2. 媒介融合下跨媒介主持的实现

在媒介融合态势下,主持人的传播能力也被重新审视,在各种传播资源的支撑下,广播播音主持业务也进一步拓展。新广播突破了以往只有音频的单一渠道的广播播音状态,主持人也逐渐适应传播路径的多样化,跨媒介主持成为可能。

2.1 播音主持创作上的跨媒介

媒介环境的丰富使广播主持人可以不再拘泥于传统广播的工作状态。广播、音频节目主要是听,电视、视频主要是看和听。视频节目主持人的语言量相对要少,主持人可充分发挥视频图像作用,提倡观点精炼、用词准确、言简意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为视频锦上添花。音频节目主持人的语言量则相对较多,主要是依靠主持人的有声语言抓住受众,这就要求主持人要调整好主持状态,把故事讲的有意思,进而充分发挥有声语言的魅力,留住更多受众。可以说,新广播主持人在播音主持创作上实现了跨介。

2.2 播出内容上的跨媒介

音视频跨介,不是简单地从电波到荧屏的跨越,而是指当面对不同媒介的传播需求时,能否以一种创新性、灵活性、多样性的思维和能力去实现传播目的。因此,有能力的主持人可以拥有更大的主观能动性,去了解不同媒介的传播特点以及不同接收渠道受众的收听收视习惯、需求及喜好,在播出内容、呈现形式上实现更大的拓展。

使广播成为媒介融合的核心,让新技术、新媒体、新概念为广播传播服务,通过创新、整合,让其它媒体主动传播广播节目。例如北京交通广播《汽车天下》在2013年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跨媒体传播,无论从内容到技术再到传播效果都达到了真正的融合。节目通过子栏目的形式与腾讯汽车、搜狐汽车、凤凰汽车等视频网站都实现了音视频的合作互动,但始终以《汽车天下》为中心,让听众体验到了不同以往的“收听”感觉。

3. 媒介融合下广播主持人的机遇

3.1 突破技术屏障

随着互联网及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广播在新技术支持下突破以往单一的传播模式,寻求与其它网络媒体的跨媒介合作,将新广播的外延进一步扩大。

例如网络和手机的融合。以喜马拉雅FM、蜻蜓FM、企鹅FM、荔枝FM等为代表的广播APP次第出现,草根阶层、文化名人、各级广播电台纷纷入驻,新广播媒体节目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也逐渐呈现出媒体产品的特性。

再如互联网社群综合体——《罗辑思维》,其运营模式打破媒介的壁壘,拥有自己的脱口秀长视频、微信公众号、微信群、手机APP、会员系统,并将多媒体联动和跨媒体传播无缝地结合在一起。对比《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的脱口秀和微信公众号的60秒语音,我们会发现虽然他的风格并没有本质的改变,只是细节之处根据传播媒介进行调整。

3.2 选择一个垂直领域进行深耕细作

广播未来的专业化特征将越来越显著,主持人在实现跨媒介主持后其标志性、专业性也将越来越明显,基于此,新广播主持人将有机会、有条件选择一个垂直领域进行深耕细作,成为“专家型”主持人。上文提到的《汽车天下》节目,原主持人梁洪(现为中国交通广播《大话车江湖》栏目主持人)在汽车行业深耕细作十余年,扎实地掌握汽车知识,为受众提供专业服务,还将汽车与美食、音乐、旅行、艺术等主题相结合,为受众拓展汽车感受。不仅如此,梁洪还借力网络,互联网节目《梁洪的饭局》《梁洪的私人订制》《洪游记》等具有鲜明的网络感和个人特色,大受车友、网友、听众、汽车品牌的欢迎。

3.3 强化品牌塑造

突破技术屏障,多媒介、多渠道、多元化传播,使广播产品蓬勃发展。找准自身定位、选对主打领域,主持人特点更加突出。因此要注重主持人的品牌塑造,以及以主持人为中心的、产品制作团队的打造,进而提高主持人及主持人团队的公信力、影响力,增加受众黏性。

王凯在央视工作时拥有广泛的知名度,2013年3月14日他从央视辞职,并于同年10月1日创建了《凯叔讲故事》微信公众号,致力于为全国成千上万儿童讲名著、讲历史、讲文化、讲人物故事。基于儿童收听习惯的研究,加之自己之前在央视工作时积攒的人气,目前《凯叔讲故事》每月的微信阅读量都能超过千万次。

江苏广播通过打造大蓝鲸APP客户端尝试社群运营,加强主持人与听众间互动,并建设主持人听友社群,主持人通过自己的社群为听友服务,将听众牢牢吸引。此外,依托大蓝鲸APP听友社群,江苏广播举办各种线下活动,增加听众黏性的同时,也为用户转化创造了可能。

3.4 更为密切的传受互动

即便是在新媒体朝气蓬勃的今天,广播节目依然具有明显的互动优势,媒介环境的日益丰富有助于主持人通过微信、微博、网站等实现传受间的互动。同时,主持人自己也是新媒体的使用者,还可以在互动中把受众组织起来,形成一支“公众智囊团”,为节目提供原料。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央广夜新闻》很大程度把话语权交给听众,围绕正在发生的事件和网络热议的话题,同步展开实时互动讨论。例如在“全国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服务平台即将上线”这条新闻中,单条时长13分05秒,从第3分57秒开始进入互动,12分10秒互动结束,主持人进行总结。从篇幅上看互动时间最长,从内容上看,节目中涉及的校外培训机构乱象、对校内秩序的冲击和影响、家长焦虑及学生负担加重、培训机构的信用监督,以及对我国当前教育体制的探讨等话题都是由主持人引导评论员来完成。

4. 结语

综上,媒介融合为新广播带来了更多可能,使广播媒体传播更加多元、丰富,同时也为新广播下的主持人带来更多机遇,但机遇也与挑战、压力同在,传统的广播主持人已经基本具备采、写、编、播、控能力,但新广播主持人要在此基础上了解更加多元的媒介融合环境,了解不同媒介的传播样态,了解新技术,才能更好地抓住机遇,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虽然传媒行业是一个团队作战工种,靠主持人一个人并不能实现新广播的繁荣振兴,但作为一档栏目、一种媒体的标志性角色,广播播音员主持人应该树立新媒体意识,迎接、应对、适应媒介融合下的新广播、大广播,并努力为之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崔保国.技术创新与媒介变革.当代传播,1999,(6):23-25,33.

[2]李飒.媒介融合背景下提升主持传播力的策略.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1,(10):64-65.

[3]苏凡博.新媒介环境下节目主持人传播力概念考辨.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15(8) :75-79.

[4]李洪振.媒体融合时代广播主持人应具备的意识.青年记者,2017,(26):88-89.

作者简介:张玲玲,女,( 1986.4-)辽宁沈阳人,汉,研究方向:播音与主持艺术。

猜你喜欢

广播节目媒介广播
虚拟社会化与批判缺失:代际媒介观演进与媒介素养研究
融媒体时代中的广播节目主持入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广播节目播音主持人语言表现力及基本素养研究
媒介融合时代广播节目编辑的创新思路分析
周二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周二广播电视
周四广播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