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播室观察类综艺
2020-01-20吴雅俏
【摘要】近两年来,第一现场真人纪实加第二现场演播室讨论的观察类综艺形式受到国内综艺市场的欢迎。《我家那闺女》系列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亲情观察节目的成功案例,通过展现当代青年的生活困惑、代际之间的观念碰撞,引导观众重视生活的意义以及重拾亲情。真情实感的流露是观察类节目的魅力所在,2020年初伴随着第二季节目的热播,获得广泛关注和讨论的同时也出现一些质疑与争议。本文以《我家那闺女2》为例,分析观察类型综艺受欢迎原因、此类节目在内容真实性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探索演播室观察类综艺应如何保持“观察”的初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与创新,长久性地成为真诚、有温度、有价值的节目。
【关键词】观察类综艺;窥私欲;真实性;印象管理;拟剧论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0.23.056
经过传统的演播室综艺和热门的户外真人秀之后,2018年下半年开始,国内的综艺市场中逐渐出现了另一批热门的综艺形式——演播室观察,即演播室内外相结合的真人秀节目,例如《我家那小子》、《我家那闺女》、《做家务的男人》、《妻子的浪漫旅行》等,这类节目采取第一现场纪实拍摄加第二现场演播室观察谈话的模式,包含了明星对亲情、爱情、家庭等生活的记录,同时又加入了演播室中嘉宾观察、交流。
2018年的《我家那小子》、2019年的《我家那闺女》在湖南卫视一经开播,便在众多综艺节目中脱颖而出。2020年,《我家那闺女2》回归,首播获得同期综艺节目收视第一,第二期节目又包揽全国网、全国网城域、欢网59城三网第一。本文选取《我家那闺女2(下简称“闺女2”》作为研究对象,原因在于作为纪录女艺人日常生活与工作的综艺节目,爱情、亲情、职场等话题都在《我家那闺女)》中有所展现,同时具有明星话题热度与广泛的讨论性,是博得大量观众喜爱与关注的观察类综艺节目中的典型代表。
1. 观察类综艺兴起原因
1.1 满足受众窥私欲
精神分析创始人弗洛伊德于1923年在《自我与本我》一书中提出本我、自我、超我的概念,他认为,人的窥私欲来源于一种本我的冲动。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具有这种欲望。如今的新媒体时代,艺人亦或是明星不再以神秘偶像的面纱示人,随着明星与素人尤其是粉丝与偶像拉近距离的进程不断推进,受众窥探的欲望也在不断膨胀。
观察类节目与其他综艺节目最突出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观察”,《我家那闺女》将镁光灯下光鲜靓丽的明星带回到她们日常生活状态中,全天记录她们的现实生活,对于观众来说,这些嘉宾们犹如“缸中之鱼”,全方位暴露出她们最放松、自然的装套,满足了普通大众对明星的好奇心和窥探欲。这其实也意味着该类节目成功的一大要素就是明星私下性情的展现。
1.2 粉丝经济的推动
蓬勃生长的粉丝经济是这类节目得以发展的强大推力。在窥视中,我们感受告白的宣泄释放、八卦的隐忧与危险、仪式带来的超越时间的慰藉。而粉丝群体在自身的追星过程中,对于偶像便常会产生这样的感情,本就成为了节目牢固而一致的受众基础。增强商业价值。
一方面粉丝希望偶像增强知名度与“路人缘”,会主动带话题,将节目向全网“安利”;另一方面在“注意力经济”时代,明星团队同样也希望艺人提升的曝光量增强其流量价值。《闺女2》的观察对象由演员王鸥、林允、蒋梦婕、歌手宋茜、张碧晨等艺人组成,她们都有自己极高的粉丝基础和话题度,而粉丝群体便在节目的收看与推广中都成为了主力军。
1.3 珠玉在前提供成功经验
“演播室观察”的节目形式并非横空出世,最早可以追溯到2008年日本电视台的《改变人生的一分钟深刻佳话》,而它的成熟要归功于韩国综艺《我家的熊孩子》、《我独自生活》、《Heart Signal》等节目的实践,这些节目的成功展现了纪实组与观察组相辅相成、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纵观近年来大火的综艺节目类型几乎都脱胎于口碑好、评分高的韩综,演播室观察类节目也不例外,如韩综《我家的熊孩子》就是湖南卫视《我家那XX》系列的原型。該节目中艺人作为“熊孩子”的反差性形象与家长们的拆台产生了许多有趣的化学反应。有一套相对完备的制作体系作为借鉴,让国内看到了该类综艺巨大的发展前景,并很快地进行本土化改造,在国内综艺市场获得成功。
2. 演播室观察中的“真”与“秀”:
一般意义上的真人秀,为具有综艺效果,有一定的演绎、戏剧性成分是被观众所需要且包容的。但对于拍摄场景为日常生活、旨在观察自然状态的节目来说,受众对真实性的要求会更为严格。《闺女2》不乏嘉宾生活细节的展示和打动人心、真情流露的瞬间,但与此同时节目也遭到了嘉宾多次的更换、观察者不是长辈等改动也让很多观众质疑节目成了明星提升曝光的工具。
2.1 摄像机与第二现场中的“纪实”
《我家那闺女2》节目组在明星家里全方位架设摄像机,记录下她们的独居日常,无论是生活细节方面的林允门前快递堆积如山、宋茜用盆喝汤、蒋梦婕与父母在餐桌上的“唠家常”、王鸥面对镜头手足无措在房间游荡;又或是王鸥倪妮讨论女演员之间友谊、宋茜被网友送绰号“中国好老板”、张佳宁助攻妈妈男友求婚、王鸥原生家庭故事,以及老生常谈的催婚议题,观众们更多看到的是嘉宾们作为自己“本人”而非“艺人”的一面,他们都有着与每个年轻人一样的日常,同样面对着家庭、爱情、职场等话题带来的温暖、挑战与心酸。大家也在更加鲜活、立体的真人身上或多或少地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另一方面,作为第一批“窥视”观众,演播室接收一手资料的明星家长与主持人也成为该类节目的一大亮点。与有职业意识的艺人不同,作为素人的家长们没有应对镜头的经验,作出的评论乃至脱口而出的吐槽真实而具有笑料,常给网友们一种“是我爸妈没错”的同感。长辈之间会因强烈的共识而形成统一战线,与现场的年轻嘉宾辩得热火朝天;而当有不同看法时,也会真诚地向其他家长、嘉宾道出自己的见解与建议;多元观点碰撞的同时也促进了更多的换位思考,演播室中的讨论妙趣横生、真实而温馨。如蒋梦婕父亲“支持女儿的所有决定,她开心就好,就算是不结婚也并不介意”受到广大网友的好评,许多观众会因为父母可爱的表现而被他們“圈粉”。
2.2 “真实”与“表演”的冲突
然而,对于节目的真实性也存在怀疑、批评的声音。、
演播室观察嘉宾的身份也影响着节目的真实性。第二季《闺女》中艺人宋茜由经纪人来充当自己的长辈,面对各种画面、问题,经纪人都可以滴水不漏地回答。在与大聊特聊的父辈们对比之下,形象管理的防御性发言反而显得索然无味。甚至连宋茜的粉丝也对经纪人感到不满,“手撕”经纪人事件也上了热搜;另外节目播出至一半却频繁换“闺女”,节目中有只出现一两期便退出的嘉宾也使得观众怀疑节目组乃至受邀嘉宾的诚意,也使得节目的真实性大打折扣。
3. “真”与“秀”矛盾的原因分析
3.1 理论视角:人们的自我呈现与印象管理
戈夫曼在《日常生活的自我呈现》一书中首次提及了相关的两个概念:“自我呈现”与“印象管理”,并提出了“拟剧理论”。拟剧论将社会互动的过程比作一个戏剧的表演,有剧本、剧班、观众隔离等要素,人们在社会这个舞台上进行表演,选择做或者不做某件事,来进行自我印象管理。
“前台”和“后台”是拟剧论中两个重要概念。在“前台”,人们通过努力传递出与外表相一致、符合角色身份的言行,完成一个优秀的“表演”;在不同的“前台”,人们的“表演”又是存在差异并符合当下情境的。
3.2 面临观察时的霍桑效应
霍桑效应指当人们知道自己成为观察对象,而会改变行为的倾向。每个人都会注意自己的形象,而作为明星,在前台的表演会更为专业和精致,以维持自己作为优质艺人的形象。因此尤其在节目前期,摄像头给予的被监视感还是无形之中给嘉宾施加了身处前台的压力,她们的言行举止并非完全出于自身的主观意愿,相反很有可能由于过于在意自己在大众面前的表现而迷失真实的自我,因而展示出的是与平时习惯不统一、甚至具有表演倾向的行为。
3.3 前台与后台的界限模糊
电子媒介的高速发展以及长期暴露在镜头之下已经让艺人自己的职业习惯与私生活发生杂糅,这也使得她们的“前台”与“后台”的界限产生消解。当她们逐渐适应既有的情境即摄像机正在纪录自己的私生活之后,她们也会有片刻忘记镜头的存在,或是一些看似表演的行为也具有相当的“真实感”与“信念感”。
3.4 节目设置与后期剪辑
《我家那XX》系列作为国内观察类节目中较为成熟的IP,最重要的看点之一就是演播室中父母与艺人之间代际关系的展现。不同的原生家庭故事、代际观念的碰撞在节目中呈现,往往代表了如今两代人之间交往沟通面对的话题,同时还能从嘉宾亲近的长辈的言论之中窥探出艺人本身的成长环境、价值观念的塑造,这进一步满足了观众的吃瓜心态。然而新一季的《闺女》在演播室中的配置除爸爸们外又增添明星本人、经纪人,两个世代三种身份,虽然是一种观察新角度的尝试,但观察嘉宾之间因职业、年代的不同,使得他们有时出现相互隔离的尴尬状态,让观众也看得满心疑惑。看得云里雾里的同时,艺人、经纪人严谨的回答与评价反而显得索然无味。观察嘉宾之间的不同身份和较大年龄差,
另一方面,对艺人纪实的大量素材靠后期的剪辑呈现其精华部分,为制造悬念吸引关注,节目组往往会在后期制作上大做文章,有时甚至使得叙事的方向发生偏差。明星的一些行为在慢动作、特效、重复、配乐等效果的作用下发生了变味,如在常涉及“催婚”话题的节目中,嘉宾与异性朋友的相处就经常会被后期制造出浪漫、暧昧的氛围,随后在热搜上就常常出现各种“cp”的讨论。
4. 启示与展望:演播室观察类真人秀的改进方向
4.1 合理安排真实与设计,回归观察初衷
观察类节目的主打看点就是艺人在聚光灯之外的独居生活以及她们私下的人际互动,观众从中发掘她们的真实性格产生情感共鸣,进一步拉近艺人们与大众的距离,也通过节目的传递,更大范围的讨论具有普遍社会意义的问题引发人们思考,甚至有助于现存社会问题的改进与整个社会观念的进步。
节目在成片过程中,应更加真实、客观、完整地呈现嘉宾的日常生活,捕捉真情实感的流露,才能真正发掘现存的、值得探讨的话题所在。要避免节目中明显的夸张表现与剪辑或是刻意的强调。同时注意节目中主流价值观、正能量的展现,适度进行艺术效果上的修饰,使其能够起到正向的引导与服务作用,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综艺节目。
4.2 拓宽讨论议题,丰富节目内涵
尽管第二季的一些新问题被观众所诟病,但它进步的地方也值得被肯定。观众们发现,新一季《闺女》不再总是围绕“催婚”、“催生”话题,而是扩大了观察范围、开始关注更多具有社会意义的议题。如讨论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在节目中与父母谈“生死观”、是否支持父母再婚、走出舒适圈、体验不的工作岗位等等;另外值得一提的还有艺人王鸥回南宁吃美食的片段,其拍摄手法的独特与精致也被网友们称赞拍出了城市宣传片的水平,并在该期节目播出当晚登上微博热搜引发大量讨论。这些经验说明演播室观察类节目今后可以考虑将多元的社会问题、本土文化元素融入节目之中,这将满足受众更多的情感需求以及得到更多的呼应,节目的内涵得到丰富,观察也有了新的意义。
4.3 展现多元视角,提升公众参与
目前大多数演播室观察类综艺停留在夫妻、亲子观察的观察形式,嘉宾范围比较局限,审视角度单一,时间一长容易引起观众的审美疲劳。实际上《闺女2》增设更丰富的观察者身份与视角是一种创新的尝试,初期确实给予观众以新鲜感,然而基于上文中已分析的原因,这种创新的实际操作中还存在缺憾之处,并没有完全发挥其本该起到的作用。增添不同探讨视角,节目可尝试放眼于不同职业者、素人的加入,避免训练有素的回答,可以给受众更加强烈的真实感,在包含各种身份的真人秀中找到更多的认同感;并通过主持人等手段将不同观点的表达进行衔接、过渡、对比,避免嘉宾之间易产生的隔离感,营造和而不同的理想讨论状态。
5. 结语
从观众的视角看,节目里的场景与现实生活状态无异,然而在实际拍摄中,艺人所处的环境和观众想象的往往大相径庭。平时可以完全放松的家中,突然在各个角落多了灯光、摄像机、工作人员,完全舒适自在的可能性也不大,因此艺人的不适应、一些自发的形象管理都在情理之中,但如果用力过猛,则会造成节目的自我矛盾并引起观众的反感。同样作为父母、亲属、朋友,在参与讨论时偏心于自己的亲朋好友也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但如果“营业”痕迹浓重,以及节目的设置、后期制作出现较大问题,那此类真实观察节目反而会导致一人的“路人缘”不增反减。
观察类综艺节目与其他综艺节目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观察”,它带有社会研究的属性,尝试去分析理解产生“真实”与“表演”产生的原因,才更有助于该类真人秀得到改进、充分展示其该有的魅力。虽然目前它在国内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但依然不能忽视其目前存在的瓶颈与节目制作在后续发展中出现的粗制滥造、设计感浓重等问题,在差异化创新的道路上,注重真实的纪录、继续深刻挖掘观察带来的社会价值与意义,是该类节目应保有的本心和不断努力实践的前进方向。
参考文献:
[1]中国网娱乐.化代沟为沟通《人民日报》刊文点赞《我家那闺女2》[EB OL]. http://n.eastday.com/pnews/1582166350015207, 2020-02-20
[2]霍尔·涅兹维奇 . 我爱偷窥 [M].北京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5.6.
[3](美)欧文·戈夫曼 著, 冯钢 译. 日常生活的自我呈现[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4]林晏竹.传播学视角下观察类综艺节目现状分析[J].中国报业,2020(04):62-63.
作者簡介:吴雅俏,女(1997.8-)江西南昌人,硕士学位,中国传媒大学,研究方向:新闻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