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本清源”始写议论文
2020-01-20郑可菜
郑可菜
议论文写作的过程是分析、综合、推理、判断、抽象、概括以及联想等方面的思维过程,能充分反映写作者思维的深度、广度和独一无二的鲜明个性。甫写议论文,我们要明确认知运用良好的思维方式养成思维习惯,培养自我的思维能力。培养我们的写作能力,不是技巧层面问题,而是“位”的思维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培养一种思维能力,甚而是自己对独有精神世界建构的生活姿态。
一、掀起你的盖头来——“议论文”的模样辨
(一)一篇虚张声势的满分作文
2010年《偶然?必然!》的福建高考满分作文,是一篇当下所谓的“典型”议论文,故不妨录全文,我们一起来评论评论,这是议论文吗?
偶然进入蚌中一粒沙,若无蚌之日日磨砺,也不会成为温润赛玉的珍珠;偶然遗于石缝一树种,若无韧如磐石之志,亦不能长成黄山上气势如虹的迎客松!
正如大众只道是《格林童话》出版是偶然,就不知格林兄弟满心努力尽血汗!
没有一种偶然的成功,不是用“必然”的意志绘就;没有一种偶然的成功,不曾被“必然”的汗水沾染!
君知否?华人名导王家卫,成就事业的偶然。青葱之年他便打工于电影公司剧本创作,郁郁不得志而度日如年,后困机缘巧合,恰有一小成本电影邀不到导演,他的毛遂自荐才成就了一段佳话。然若其无满腹的才华和过硬的电影技术,这样的“偶然自荐”又怎能成就其日后留名影史的光耀?偶然的背后是必然,我们又怎看得见他积年累月钻研电影艺术的辛酸!
君可知,因《三杯茶》而垂名的摩尔森似偶然成名一凡人耳!事业不振,家庭不和的摩尔森只是偶然旅行至中东地区,这一为告别苦闷的举动却让他的爱心播种在那片仇恨美国人的土地!《三杯茶》中详尽地记录着这个美国人在中东地区为这个落后的世界奉献的点点滴滴。看似偶然的契机,仍是必然的铺陈,若非摩尔森心怀对其他民族悲悯、怜爱之情,又怎会愿意让爱在他乡盛放出灿烂之光!
众只云梵·高成功是偶然,却不见那个终日于阿尔小镇拥抱阳光并付出身心的青年;众只知体操王子童非成功是偶遇名师指点,却不知牟少时的他在老师门前为求一见而不停地翻着跟斗;众只道周杰伦偶然被人提携而渐成为华语天王,却忘记当年的他日夜写歌,将梦积累成厚厚一叠歌词卷……
总有一种成功被误读成“偶然”,然而其背后总氤氲着“必然”的辛酸!
没有一种成功只倚仗着“偶然”,通向它的路上一定有“必然”的血汗!
没有一种成功只青睐着“偶然”,成功往往铺垫着一块又一块努力的金砖!
偶然的成功?
请用必然的意志绘就!
(二)“印证”与“论证”的区别
此文固然有其优点,语言华美,善用写作技巧,感情充沛,然而,从开篇到结尾,都是强调“偶然的成功用必然的意志绘就”。主旨是够鲜明的了,中间的三段共列举了五个例子,从王家卫到周杰伦,洋洋洒洒四百多字,全都指向一句话:这些人看似偶然成功的背后有必然。其思维极度简单化,在强调“偶然”之后的“必然”时,把观点说得过死、过头,过于绝对化。这些感性的文字看似抒情味浓,实则重复啰唆。这种感性和抒情,本质上是伪感性和伪抒情,靠的是虚张声势、矫揉造作。至于从论述角度来说,作者充其量不过是用例子来印证中心,而不是在论证!这样的作文,由于缺乏智性的分析,即便文章中宣泄的情感很丰富,恐怕也难以说服读者。
何况,“偶然的成功”都是“必然的意志绘就”,思维方式直线化、平面化、单一化,这样的训导可能会使一切现象变得过于简单。“柳暗”一定迎来“花明”?风雨过后便是彩虹?失败之后肯定成功?逆境一定造就天才?……遵循着这样的思维方式,写议论文就成了说说大话空话,引几句名人名言,或用几个陈旧得发“馊”的前人故事,只要有浓烈的情感和丰富的事例即可。这样的写作,少了议论文的严肃与缜密,也缺失应有的自我真实情感体验。
此类文章典型的模式便是“文采+观点+人物+事件+总结”,堆积华美的辞藻,提起笔来就是秦皇汉武、李白杜甫,素材单薄与“叠加”,“排比开头、抒情结尾、中间凑足三个事例”:先来一段充满诗意的开头,再堆砌几个例子组成三段话,用以虚张声势,用以印证中心,其间最好能穿插一些比喻、排比、反复之类的修辞手法。最后再加上一段踌躇满志的结尾点出主旨,并回扣开篇。写作指向模糊,缺少必需的文体规范意识,分析阐釋的空泛。具体地说,往往是论点一摆,紧接着就是几个“例如”,或者写上几段名人名言,再提出号召式、说教式的“我们应该”便收束全文。中间没有阐释句,对论据也缺乏概括性的分析。有论点,也有论据,但水油分离,毫无“议”“论”之势。这种华而不实的文章现今遭遇严霜,各省区高考阅卷迈出大步伐,将浮华、空洞、缺失感性的所谓“文化散文”压低分数。
那么真正的议论文应该是什么模样的呢?
二、文之所钟,正在我辈——议论文之思辨
议论文写作不能仅仅停留在“作文要写自己的事,反映自己的生活,反映生活中美的人与事”,还要将抒情和理性分析结合起来,在尊重自我感性的基础上,观察世界、判断是非、探究问题,并加以理性的分析、思辨;行文既有切身生活体验的感性,又有理性精神、逻辑思维、批判意识的呈现。我们既需要辩证思维、批判思维、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等主要的思维方式,也需要独创、深刻、精进和流畅等重要的思维品质。
(一)看公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议论文写作,是教师教学生写作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的一种教学活动,它强调训练并发展学生们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的提高,有很多种方法,在写作方面,议论文的写作更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看专家怎么说(作文评卷的导向)
《语文学习》(高考专辑)2014年7-8期目录(部分节录)
理性思维导向及其对抒情性思维的超越/孙绍振
全国新课标Ⅱ卷仰观俯察缘事析理/周丽蓉田茂香(附考场作文两篇)
北京卷 综合开放,凸显思辨/黄玉慧(附同题作文两篇)
天津卷感性与理性并举开放与限制结合/伊道恩(附考场作文两篇)
福建卷 如何把论证引向深入/邹春盛(附考场作文两篇)
四川卷 思索存在价值,探寻存在意义/孟文(附考场作文两篇)
从各省评卷大组长或骨干教师撰写的文章中;我们依稀可见端倪:感性生活体验和理性思维两者不可废,即“关注自我”也“关注社会”。如近几年致力于高考命题与写作研究的学者孙绍振教授指出:贴近中学生的感性生活,可能但不一定就能写出好文章,若一味强调写作“跟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就会让机械反映论和原生主体表现论严重束缚我们的写作。写作还应该在原始生活和感情的基础上把潜在的智慧激活,把深层的理性挖掘。这个“理性”,就是高于纯粹记叙的思辨、议论。
(三)看高考评卷导向(《高考阅卷组关于套话作文的补充说明》)
2012 -2014年,浙江省高考阅卷组在评卷教师中印发《高考阅卷组关于套活作文的补充说明》(节录):
所谓套话作文,是指考生事先准备好一些材料,这些材料通常与历史文化名人有关,像一张张膏药一样。考生看到题目时,随便抽取这样的两三张膏药,拼凑成作文的主体。特点:第一,题材总是用现成的历史文化(文学)名人的生平;第二,文章结构:三段左右的历史文化名人的事迹为作文主体,再加上一个开头和一个结尾;第三,主题总是局限在浅显的平面上而不做深入开拓。作文材料烂熟化、结构模式化和主题平面化构成了“套话作文”的三要素。
《补充说明》将“作文材料烂熟化、结构模式化和主题平面化构成了‘套话作文的三要素”,此类作文不可高于39分。巢宗祺教授说:“新课标坚决反对千文一腔、没有真实情感、胡编乱造、高度模糊化的八股作文。”正视套话作文的绝境,意味着我们必须从“作文材料烂熟化、结构模式化和主题平面化工”中走出来,警示我们写作颠覆旧有的“模式化”写作,重树行文旨归。
三、我的作文,“我”做主——议论文之“我”
2007-2014高考作文题汇总(以浙江省为例):
综观2007年以来浙江省高考作文的命题特点,我们发现,它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篇篇有“我”,或明示(我的时间)或隐含,无一例外都强调“我的体验,我的生活,我的感悟”,即注重体验性——个人成长与感悟;二是强调思辨性——每个题目里都隐含二元关系的辨析,比如“绿叶——根”“哺育——反哺”“我的时间——名人的成功”“路边鼓掌——跑道上的英雄”。 近几年各省高考作文無论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命题作文、新材料作文、材料加命题,都是沿着“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自我成长”总体思路。行文强调结合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写“我”眼里独有的世界,“我”心中独特感受,浸透着“我”对生活的思考,并以此来展现“我”的认识、“我”的精神。“我”的作文“我”做主,这个“我”包括:
A.“我”专属的实证化选材(眼光)
B.“我”的微观细腻情感(情怀)
C.“我”的真切体验(风格)
D.“我”的独到见解(思想)
E.“我”的分析批判质疑(思辨)
行文处处有我的个性化思想和感受,展现个人强劲的思辨力和剖析力;行文之中又要有“我的感受”,字里行间洋溢着“我的”细腻体悟,做到“感性体悟”和“理性思维”的统一。让议论文的写作基于感性挖掘深层的理性,映射出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和批判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