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科技进学生课堂,必须慎之又慎

2020-01-20李晓鹏

新作文·高中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脑电波张爱玲人格

李晓鹏

据媒体报道,不久前浙江金华一所学校,为学生佩戴专门检测脑电波的头环,上课时可检测脑电波变化。老师和家长可以通过App同步监测学生上课的时候是否集中注意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老师还把注意力监测的结果做成排名,像学习成绩一样发到每个家长手里。

在学生中应用这种黑科技,是否合乎教育规律呢?

学习自然要讲究效率,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让学生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但是,学习不应该把效率看成第一目标,特别是对未成年人的教育。

教育更讲究的是潜移默化,因材施教。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都是不一样的,这是教育的前提。春风化雨式的教育,需要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绵绵密密的水磨功夫。而过分追求效率,以同一标准去衡量所有学生,等于取消了上述的教育前提。大前提都消失了,小前提和结论还能成立吗?

这批头环,准确的叫法应该是“脑机接口头环”,可以扫描、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脑电波的形态,从而判断出学生是否认真,是否专心。

每个人的身体健康资料,包括脑电波,属于个人隐私。但在使用头环的班级里,脑电波却成为排名的依据。学生的可塑性原本就很强,皮一点很正常,脑电波“溜个号”就要被拉出来示众,考虑过学生和家长的感受吗?

这款设备号称已在全球1.5万名学生中推广并取得了实际效果。然而,就算真的有1.5万名学生的实验数据,仍不足以支撑其推向市场。直接作用于大脑的设备,哪怕出现万分之一的差池,对学生个人和家庭来说,就是无法承受的痛苦。

教育是刚需,已经成为投资的风口,不计其数的黑科技产品进入学校,却缺少公认的标准作为门槛,没有法律法规可以遵循。同时,老师和家长又对此缺少鉴别能力。

我们不懂,也不敢怀疑头环的科学性、准确性。然而在未知面前,教育经不起任何失败。有效是一回事,能不能进校园进课堂又是另一回事。

因此,我们不妨以更为挑剔的目光来打量这些黑科技。切莫为了效率,丢掉了教育的初心。黑科技要进入课堂,不仅应该确保安全、科学,更应该做到真正有益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选自2019年11月1日《钱江晚报》)

荐读:

一项教育技术用于课堂教学中,首先,不能侵犯学生的合法权利;其次,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人格和身心健康发展。给学生戴头环监测学生上课是否走神,收集数据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分析,就涉嫌侵犯学生的隐私,影响学生人格发展。有些人辩称课堂是公共空间,学生在课堂中无隐私可言,但是,当学生的一举一动甚至脑活动过程都被监控、采集数据时,是会涉嫌对学生隐私的侵犯和信息的泄露的。另外,一个人在监控环境中的表现和没有监控环境中的表现,是完全不同的。长期在监控环境下学习、生活,会让学生养成表演性人格,这不是教育,而是反教育.

过年喽(一)

张爱玲笔下的过年

擅长写上海都市生活和大户人家生活的张爱玲,于1946年初由上海往温州寻找胡兰成的途中写下了三万多字札记——《异乡记》。其中写到农村过年,看见杀猪、农民生活等细节。如写杀猪:“尖刀戳入猪的咽喉,它的叫声也并没有改变,只是一声声地叫下去。直到最后,它短短地咕噜了一声,像是老年人的叹息,表示这班人是无理可喻的。从此就沉默了……”

精练的文字佐于真挚的情感流露,使得通篇读来生动有趣,农村百景跃然纸上,可以看出张爱玲对底层普通人也有同情的一面。

编者按:

群文阅读,是语文教学改革最引入注目的一个热点,也是统编本教材提倡的教学理念。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地解释字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最要紧的还是多比较、多归纳。”以下两篇文章做于不同年代和背景,主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同学们可以仔细体会两位作者的寫作手法。

猜你喜欢

脑电波张爱玲人格
以鸟喻人
《人格的发展——巴金传》(评传)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能感应人的脑电波并自动关机的电视机
大嘴找规律
不走神耳机
科技在线
CAUTIONARY TALES
细说张爱玲年代的流行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