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
2020-01-20冯骥才
年意一如春意或秋意,时深时浅时有时无。然而,春意是随同和风、绿色、花气和嗡嗡飞虫而来,秋意是乘载黄叶、凉雨、瑟瑟天气和凋残的风景而至,那么年意呢?
年意不像节气那样——宇宙的规律,大自然的变化,都是外加给人的……它很奇妙!比如伏天挥汗时,你去看那张传统而著名的木版年画《大过新年》,画面上风趣地描绘着大年夜阖家欢聚的种种情景,你呢?最多只为这民俗的意蕴和稚拙的版味所吸引,并不被打动。但在腊月里,你再去瞅这花花绿绿的画儿,感觉竟然全变了。它变得亲切、鲜活、热烈、火爆,—下子撩起你过年的兴致。它分明给了你以年意的感染。但它的年意又是哪儿来的呢?倘若含在画中,为何夏日里你却从中丝毫感受不到?
年年一喝那杂米杂豆熬成的又黏又甜味道独特的腊八粥,便朦胧看到了年,好似彼岸那样在前面一边诱惑一边等待了。时光通过腊月这条河,一点点驶向年底。年意仿佛大地寒冬的雪意,一天天簇密和深浓。你想一想,这年意究竟是怎样不声不响却日日加深的?谁知?是从交谈中愈来愈多说到“年”这个字,是开始盘算如何购置新衣、装点房舍、筹办年货……还是你在年货市场挤来挤去时,受到了人们要把年过好那股子高涨的生活热情的传染?年货.无论是吃的、玩的、看的、使的,全都火红碧绿艳紫鲜黄,亮亮堂堂,生活好像—下子点满灯。那些年年此时都要出现的图案,一准全冒出来一一松菊、蝙蝠、鹤鹿、老钱、宝马、肥猪、刘海、八仙、喜鹊、聚宝盆,谁都知道它们暗示着富贵、长寿、平安、吉利、好运与兴旺……它们把你围起来,掀动你的热望,鼓舞你的欲求,叫你不知不觉把心中的祈望也寄托其中了。祖祖辈辈不管今年的希望明年是否落空,不管老天爷的许诺是否兑现,他们照样活得这样认真、虔诚、执着与热情。唯有希望才使生活充满魅力……
当窗玻璃外冷冽的风撩动红纸吊钱敲打着窗户,或是性急的小孩子提前零落地点响爆竹,或是邻人炖肉煮鸡的芬芳窜入你的鼻孔,大年将临,甚至有种逼迫感。如果此时你还欠缺几样年货未有齐备,少四头水仙或二斤大红苹果,不免会心急不安,跑到街上转来转去,无论如何也要把这必备的年货买齐。圆满过年,来年圆满。年意原来竟如此深厚,如此强劲!如果此时你身在异地,急切回家,那一列列火车被返乡度年的人满满实实挤得变了形。你生怕误车而错过大年夜的团圆,也许会不顾挨骂、撅着屁股硬爬进车窗。年意还是一种着魔发疯的情绪!
不管一年里你有多少失落与遗憾,自艾自怨在大年三十晚上坐在摆满年饭的桌旁,必须笑容满面。脸上无忧,来年无愁。你极力说着吉祥话和吉利话,极力让家人笑,家人也极力让你笑;你还不自觉地让心中美好的愿望膨胀起来,热乎乎填满你的心怀。哎,这时你是否感觉到,年意其实不在任何其他地方,它原本就在你的心里,也在所有人的心里。年意不过是一种生活的情感、期望和生机。而年呢?就像一盏红红的灯笼,一年一度把它迷人地照亮。
(选自《冯骥才散文集》)
荐读:
中国人有过年的情结,这种情结细化在仪式、信仰、心理记忆、穿衣吃饭之上,不过,因为地域、气候之故,各地的春节习俗也不尽相同。这篇一千多字的短文,没有采取考证的形式,而是从人们共有的感觉切入,集中在春节这一节点对于人们情感的调动之上。因此,文章开头即开宗明义,将年节的仪式化意义.一面呈现出来。年夜饭的笑容满面就是这种仪式化意义的载体。“年味”与“年意”两个词汇挨得很近,两者也有诸多交汇之处,但却有不同的指向,年味直指外显的气氛,而年意则通达国人内在的情感寄托。所以,接下来,冯先生从木版年画入手,将年画对人们情感调动的一面舒展开采。再往下,则直入生活现场,从各色人等的衣食住行中提炼人们内心的向往和情感诉求。篇末则照应开头,仍然以年夜饭的场景对年意加以点题。
所谓人情练达即文章,在《年意》这篇短文中,冯骥才以家常话娓娓道来,营造了一个有温度的审美现场。这种家常、平实的话语风格与蒙田所倡导的日常性,以及白话文初期周作人、鲁迅等倡导的平民风格,多有吻合之处。中国古典的文章,有奇正之说,如果说贾平凹早期美文空灵奇幻,走的是“奇”的路数的话,那么,冯骥才先生的短章,堪为“正之典范,落笔处随便.然则从容練达、优游不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