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之长,到底要多长
2020-01-20辉姑娘
辉姑娘
小时候我家隔壁有个女孩子,特别喜欢看电影。只要有新片她就会跑去电影院看,特别喜欢的还会刷两遍。那些国内实在没有的片子就到音像店里买盗版碟,为此几乎花光了所有零花钱。
后来她在家人的要求下考入上海某高校读金融系,但她对电影的爱好始终未褪,完成课业之余依然一部接一部地看电影。自从豆瓣有了打卡功能,她每晚都会打卡一部新片,写出评分和感受,数年如一日,从无间断。
大四那年,某知名银行招聘,只有三个录取名额,她凭着优异的成绩顺利入职,没多久又升任经理。在所有人看来,这必然是一辈子的事业了。然而两年后的某天,她辞职了,到北京某网站做了一名电影记者。
所有人都惊掉了下巴,这份新工作且不说收入不高,也根本不是她的对口专业,应聘的时候勉强过关,只能从底层做起,没人相信她能做得好。父母气得要跟她断绝关系,声称一分钱也不会资助,说她一定会饿死在北京。
但我却莫名其妙地相信她不但不会饿死,而且这一次才是真正选对了方向。
几年过去,这个女孩从一名小小的电影记者顺利升任副主编,又做到主编,现在是业内知名的影评人。除此之外,她还是各个出品方争相邀请的剧本医生,开一次会议提出几条参考意见,就有丰厚的辛苦费,业余时间还自己创作影视剧本。最重要的是,比起前些年的平淡无趣,这几年她的脸上总是洋溢着笑容和满足。
我们聊过一次,谈到职业选择,我说她喜欢电影所以选择电影行业,现在看来是正确的。她想了想说并不仅仅因为喜欢,而是经过思考以后,觉得电影才是她的“一技之长”。
我不太能理解,说:“你明明學的是金融啊,那才算一技之长吧。”她问:“你说我喜欢电影多少年了?”
我想了想,小学的时候,学校发免费电影票,她就把那些不喜欢看电影的同学的票都要来,坐在电影院里一遍一遍地看,那是几岁?记不清了,但怎么也有20年了吧。
她说:“对呀,那我是几岁开始学金融的?18岁上大学。就算再勤奋刻苦,也不过4年而已。20年和4年,哪个更长?哪个根基更深?电影不但是我生活的趣味,更是生存的真正本钱。我做金融,可以得心应手。我做电影,却是如鱼得水。”
我明了她的意思。靠一技之长吃一辈子饭的说法是对的,但对于“技”的定位是关键。一技之长不仅仅取决于一纸文凭,更取决于最喜欢也擅长的那一门手艺。否则,就是空有“技”,没有“长”。
被问到特长,很多人会说我喜欢某某事物。喜欢是很可贵的,但前提是,先问问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欢?你的喜欢有多认真?或者说,认真过吗?是不是今生非它不可?是不是愿意为它付出所有?是不是只有它才能带给你快乐?是不是在追寻它的过程中才会拥有生存的意义?如果对此毫无天赋,那么你可以付出足够的汗水在后天加以弥补吗?
很遗憾,很多人的答案可能都是否定的。以为自己拥有一技之长,却不知道,从最开始,就搞错了“长”的定义。不能自食其力、没有资源基础、前路一片渺茫,然后就为了所谓的“喜欢”去贸然抛弃一切?那是对自己和家庭的双重不负责任。
去一家专门销售妇女卫生用品的快消品公司谈业务,对方的提案P P T做得非常漂亮,堪称艺术品。忍不住夸赞了两句,对方负责设计的女孩笑着说谢谢。我问:“你是不是学过很长时间的美术?”她惊讶:“你怎么知道?我学了15年国画,但是早就不画了。”
我笑起来。现在画与不画都不重要,是不是从事与此相关的职业也并不重要。但是曾经习得的熟练技能与艺术感知却是跃然纸上,也融入骨血的,谁也抢不走夺不去。无论行至何方,所做何事,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美甲师或者园艺师,品位都会优于常人。厚积薄发的光芒,会透过作品映射出来,无法掩饰。这才是真正的“长处”所在。
一技之长,到底要多长?它可能长过整个青春,长过大半人生,聚集着无数的心思、汗水和情感。如果这份技能,和别人一样长,那叫平庸;比别人长几分,那叫出色;只有长到旁人为之赞叹的程度,才配称得上是安身立命的真本事,也是走到天涯海角都砸不烂的铁饭碗。
一技之长的“ 长” , 不是“ 有点长” , 而是“ 特别长”。
如果还未曾生长,那便从此刻开始萌芽。虽然晚了一些,还总算走在懵懂者的前面。
王佳禾//摘自《无所谓,无所畏》,中信出版社,本刊有删节,迟兴成/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