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体质健康问题原因和对策分析
2020-01-20曾明亮
曾明亮
江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后勤保障部,广东江门 529000
随着教育改革机制的深入推进,中小学教育在教育侧重及模式方面都出现了重大改革,教育工作者不仅仅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也将学生身体素质情况放在同等重要位置,真正全面体现了对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视。同时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中小学生在物质方面得以极大满足,但体质健康与之前的数据相比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两者出现了一定的倒挂现象。根据我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中小学生体质进行抽样调查显示:体质优秀概率仅为2.6%,而体质不达标率达到16.2%,严重近视接近50%,同时青少年超重或者过瘦的概率均较前两年大幅增加,相应的体育成绩下滑了10%[1]。由此可见,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已经出现问题,亟待引入相关措施予以纠正。该文将对我国中小学体质教育的相关情况进行探究,为相关部门制定中小学生健康政策提供科学参考。
1 体制教育的调查及研究
为了探查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需要对现行中小学生的身体状况进行各方面的分析。该文基于对现有已发表在期刊上的文章进行分析,综合总结全国各同行关于中小学生身体素质方面的研究成果,汇总分析目前我国中小学生体质面临的问题。同时通过对全国已发表历年文献中关于中小学生的体质情况数据的对比分析研究,为该次总结分析调查提供准确的数据依据,从而探知体质下降的原因,为职能部门制定适合我国中小学生体质特征的政策提供科学参考依据[2]。
1.1 文献及资料收集
通过搜集国家对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方面的规定性文件、教育大纲要求以及重要讲话等,结合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等各方面的资料,对所搜集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汇总,针对资料中所涉及的中小学体质健康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讨论,从而作为该次调查研究的基本依据和纲领,最后在综合考虑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对体质教育的现行模式和过去采用的体制教育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建议,为行政部门决策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1.2 统计调查
针对现在的学生群体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征集答案,综合所搜集文献资料,目前问卷调查者包括体育教师、学校管理者、教授等。其中,学校管理者和教授的问卷调查的内容主要围绕以下方面:对10 年间中小学生的体质变化的看法,体育教育的模式存在的需要改进的地方,中小学生肥胖率上升的原因,学校在体育方面的师资力量和力度支持中缺乏的地方。体育教师的调查问卷主要围绕学校场地、体育资源、上课状况进行询问。该调查问卷可以通过教师对体育教育的“实感”进行总结。即通过过去与现在感觉上的不同对变化趋势进行判断,通常有增加了、减少了、没变化、不清楚等几种回答。根据不同的回答可以对学生体质教育的变化程度进行判断,确定主要的原因,为下一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和政策提供决策支撑。
1.3 抽样体检数据统计
通过查阅文献基础上,筛选针对各年级的中小学生进行身体检查和运动检查两个项目相关的文献内容,重点选择以下几方面数据:身体检查,主要包括,视力,肺活量,身高,体重等;运动检查,主要包括100 m 短跑,跳远以及耐力跑等。对入选文献中涉及以上项目的数据在剔除异常值的基础上,将各项检查结果进行汇总统计,同时将获取的文献中涉及各年度的数据进行前后对比,调取往年体育成绩和体检结果进行比对,在综合各数据基础上,可通过分析差异值,从而发现不同级别学校、不同年级学生、不同年份之间的差异,从而得出结论,为指导各地开展中小学生体质监测和为行政部门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提供技术和数据的支撑。
2 中小学生健康问题的原因总结
通过采用调查方法进行分析,发现中小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信息通讯影响生活方式
随着现代社会的网络及数字信息在人们生活中比重越来越大,科学技术和互联网的普及极大提高了生活的便捷性。过去的学生和现在学生的生活方式存在极大的差异,现在的孩子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增加。在过去游戏娱乐和交通条件非常匮乏的时代,孩子对运动的依赖程度较高,更热衷于室外运动,因此活动量加大,同时在那个自行车和走路还是主要的上学方式的年代,学生们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身体锻炼,这在无形中促进了身体素质的增强,提高了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但是现在电动车和汽车已经普及,学生普遍不再使用人力而改为机械电动方式,同时乘坐汽车或校车上下学已经成为很多当代中小学生的标配,从而导致时下中小学生运动量的进一步减少,并且以手机游戏、电脑游戏代替了传统的户外游戏,致使很多学生在业余时间将更多的时间和精神放在玩游戏方面,从而致使中小学生进行户外运动的时间减少。因此导致大部分学生视力下滑严重,运动量锐减,产生肥胖现象。肺活量以及运动能力均得到显著的下降,故身体素质严重下滑,中小学生体检的各类指标也在不断下滑,从而使中小学生素质不断降低,严重来说进一步降低了全国人民的身体素质。
2.2 学校体育教育存在不足
经过对学生的调查,大部分学生自述非常热爱体育,但是对体育课并不热衷。一方面学校的经费有限,运动器材较为缺少,不能为学生提供更多体育器材的机会,从而使学生可选择的体育运动项目比较狭窄,不能勾起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从而不能满足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使得学生宁愿将更多的时间放在电子游戏上而不再选择在业余时间进行更加有针对性的体育运动。另一方面体育场地未经修缮的居多,场地平整程度不够,场地质量差,且没有铺建塑胶地面,在大风、暴雨等恶劣天气下影响了体育场地的使用,影响了体育课的上课效果,因此降低了学生的上课热情,同时社会上的体育运动场地大多是有偿使用的,而且费用较高,从而限制了有运动意愿但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一般学生开展运动的机会,致使这部分学生宁愿选择更为廉价的电子游戏而不选择价钱更贵的有偿性体育运动。体育教学直接由体育老师根据教学大纲进行教学,由于学校对于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因此没有形成教学监管。因此体育课较为随意,且标准较为模糊。由于文化课和体育课的重视程度不同,造成有时体育课被占用或者挪用的现象,故体育课时出现减少,导致课时缩减影响体育教学效果。
2.3 体育师资力量不足
在学校和家长对孩子的体育教育较为忽略的情况下,愿意将更多精力倾注于文化课,故体育教师处于学校不重视,家长轻视的尴尬境地。导致学校普遍存在体育教师不足的情况。学校的体育教师处于长期匮乏状态,从而严重影响了体育课程的教授。而对于一些大型的对抗和竞技类体育课程,因为考虑到学生安全性的问题,该类课程也在体育课程中予以取消。因此对于学生的体质锻练流于表面,再加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体质锻炼非常少,因此该次抽样调查身体检查和运动检查的结果较往年结果相比出现下滑态势,从而出现学生体质在持续不断下滑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学生身体健康[3]。
3 提高体质教育的对策
3.1 政府引导教育改革
政府在青少年健康教育方面起到了指导和引领作用。故对于学生体质的提高,政府增加了相关鼓励措施促进教育改革。国家提出了“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对于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亟待加强已经明确写进《全民健身计划》中。并且主张将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当中最基本的评价指标,同时对全国的中小学校明确要求在体育教学上应当提高教学质量,并且健全学校对于体育课的督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同时政府在2000 年至今先后开展了4 次对于学生体质的调研,对于学生的身体状态、身体机能、健康情况各方面形成大量的真实数据,从而总结出了中小学生身体状态变化趋势。因此对于学校方面增加了人力、物力及财力的输出,促进“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深入学校。对于师资力量、经费保障均在宏观上发挥了主观的调控作用。另外作为政府一方还需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体育运动的推广,切合现代学生的爱好,以更加吸引学生的方式开展宣传,以期达到调动学生乐于体育运动的最终目的[4]。
3.2 社会传播体育意识
无论城市和农村都是由居住群体组成的,因此社区应当充分向广大居民灌输体育意识,通过意识增强带动社区中的中小学生对体育活动增强兴趣性。使中小学生改变过分依赖互联网和网络的生活行为方式,转变思想,走出家门积极参与自己喜爱的体育运动。而农村应当由村镇宣传室每天向村民宣传健康理念,并且开辟专门的体育场地进行锻炼。从而对村民进行健康知识的宣传,组织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使孩子感受运动的乐趣,融入到健康锻炼的生活中来。另外通过在社会传播体育意识,除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降低学生日后罹患各类疾病的机会,从而达到间接降低全社会日后医疗费用支出的目标,可以说体育意识的传播是一项造福社会,有远期战略眼光的健康策略。
3.3 学校增强体育教育
学校作为培养学生及教育学生的关键场所,应当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和锻炼。因此在政府大力倡导青少年增强体育锻炼的基础上,应当将文化教育和体育教育置于平等的位置上,本着“以健康作为学生教育之根本”的理念,提高对学生的教育质量。在保证文化课教育成果的基础上,减轻课业的压力和负担,让学生有空余时间走出户外,面向自然。体育课应当尽可能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器材,通过教授体育技能与知识,激发学生热爱体育、终身体育的思想意识。从而使学生养成运动的习惯,加强学习生活中的身体锻炼,从而为学生有一个更加健康的身体体魄,为国家日后发展提供更加健康和有力的人力资源,这也是涉及到国家长远未来的一项措施。
对于体育教师队伍应当进行适当的扩充,保证体育课时的完整性。同时,授课方式要求新、求变,改变单纯以讲解为主要形式的体育教学,采用平等沟通的方式拉近师生距离。让学生在体育课上有新颖的体验,可以通过视频、照片、情景创设等易于理解,较为直观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学校应当举办大型的春季和秋季运动会,以及一些小型户外运动。可通过奖励方式主张学生参赛,提高学生对于体育竞技及竞赛的积极性,从而充分发挥“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在学校的积极作用。另外也应建立体育教师队伍的绩效奖励制度,对于有能力、能教导好学生的体育老师应该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奖励激励机制,使得体育老师有更大的动力去推动体育运动在学校学生中推广,提高体育老师的积极性,从而为体育运动的学生发展注入更加持久的推动力。
3.4 家长带动孩子锻炼
家长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家长应当对孩子的体制教育予以关注。体育项目能够锻炼孩子的意志力和耐力,对于性格的养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家庭生活中家长不能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还应当对孩子进行日常的劳动锻炼和体育锻炼。如在空余时间让孩子多亲近大自然,通过爬山、远足、散步、打球开阔学生视野,锻炼学生的意志。也可以通过做家务、干农活增强自主能力,提高生活技能。从而提高对自身体能的要求,注重对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另外通过家长带动孩子,不但能够增加亲子关系,还能带动家长也加入体育运动这一活动中,从而也促使家长积极锻炼,增加大众人群的体质和健康。
3.5 多位一体的联合促进模式
中小学生作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其体质教育关乎我国人民未来的身体素质。因此不能单一依靠某一方面的因素改革,而是形成多方联动,协同促进的方式共同促进学生的体质教育。因此,学校在甄别学生是否优秀的考核中,已经纳入了体育考核项目。并且对体育的考核形式以运动的方式进行考核。同时部分学校通过和社区联合,以举办运动会的形式邀请家庭全员组队参加。这样不仅给青少年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作用,同时还能增加体育竞技项目的趣味性。从而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增加了相关的体育知识。此外,体育场馆应当定期增加免费开放日,鼓励全民运动。这样不仅有效缓解了运动场地紧张的问题,对于青少年进行体育竞技和体育对抗提供了更加良好的体育场所。为学校教授竞技体育项目时创造了更加安全舒适的条件。国家也应当出台更多政策并投入更多资金促进学生体育运动的开展,另外家长也应积极投身到体育运动中,从而带动起整个社会的运动氛围,为全国人民的身体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5]。
4 结语
目前,中小学生普遍存在视力下降,身体偏胖或过瘦的现象。通过对体质下降的原因进行调查研究,能够明确影响我国中小学生体质下降的内在因素,从而寻找改善体质的相应对策。虽然目前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男性学生的身体素质高于女性,可就以往数据相比,体质仍然呈现下降趋势。经过以上各种改革措施综合作用,相信能够显著提高青少年体质,从而使我国的素质教育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