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盈盈:回归“人”的教育是对工匠精神培育功利化的超越
2020-01-19谢盈盈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现代职业教育研究中心谢盈盈在《职业教育工匠精神培育的功利化倾向及其超越》中指出,职业院校在工匠精神培育过程中表现出目标短视、内容片面、方式急进的功利化倾向,反映出当前职业教育所面临的单一就业导向与终身发展需求、现行培养模式与高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投入成本与教育收益的矛盾。职业院校唯有投入足够的细心、耐心和责任心,完成对功利主义的超越,才能得到更大的功利式的回报,工匠精神培育和人才培养才能走向更高的境界。现摘编文章的第四部分。
1 适应与展望:面向终身发展的人
工匠精神培育的焦点在于“人”,应立足于人的发展与需求。从时间维度来看,工匠精神所刻画的是一种长久坚守和不断精进的精神轨迹,他不是一种状态和精神成长的结果,而是一个持续性的价值实现过程。工匠精神培育要考虑的必须是一个动态、长时的历程,应面向于人的终身发展。完整的工匠精神培育需要贯穿于个体的职业生涯,使其获得将事业追求与人生追求完美融合的生命体验。对于承担了职前阶段工匠精神培育的职业院校而言,除了满足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夯实其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传输正确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原则规范,还要关注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潜力,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和革新思维,孵化出对将来所从事职业的认同感和把事情做好的使命感,即不仅专注于实现学生在当下的零距离就业,也放眼长远为学生未来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与助力。这不仅是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理想目标,也是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供的新范本,推动职业院校实现以服务就业为主到以服务终身发展为主的理念转变。
2 传承与创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工匠精神的内涵丰富,既包括精神层面,也涵盖技艺层面;不仅表现为对道德、责任的坚守,也展现出对推陈出新的追求。因此,工匠精神培育不能局限于道德熏陶,也不是单纯的技能磨练,其内容包含职业能力、职业道德、职业信念三个维度。职业能力维度具体包括专业技能和技术创新能力两方面。“技艺授受”主要通过原理的习得、技能的模仿与重复来实现。伴随着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培养学生不拘一格推陈出新的意识和能力已成为时势之需。职业道德维度具体包括道德认识和工作态度两方面。积极工作态度的形成是基于对职业道德的认知、理解和认同之上;对于“诚信为本”“质量第一”等职业道德规范的遵守也将呈现为“严谨专注、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职业信念维度具体包括职业认同和使命感两方面;前者是对于工作的热衷与自信,后者是对于自身技艺和作品的自尊与责任。这是工匠精神培育中难度最高、耗时最长,却也是对个体发展最具深远影响的部分。
3 循序与渐进:引领逐步成长的人
从宏观层面而言,职业教育的范畴应该是整体性的、全面性的,同时考虑到个体发展的学习需要与顺序,才能使学生得到健全均衡的发展,人生之路和职场之路走得更稳更远。具体到工匠精神培育层面,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和职业信念三个维度的内容并不是各自独立的,其相互融合才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在实施过程中,需要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文化氛围的滋养以及一个从动力激发到体验强化到精神内化到信念提升的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一,充分发挥理论与实训课堂教学的阵地作用,采用柔性教学方法,将内容、原理、方法理清讲透,并引导运用于实际操作中,实现学生在认知层面的学深悟透和行动层面的手脑并用。第二,在特定的时空内关注学生学习实践的感受与体验,唤醒强化自豪感,引导克服挫败感,让其相信只要脚踏实地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便自然会得到应有的评价。第三,对接企业标准建立包括规范操作制度、奖励惩罚制度、安全保障制度等在内的教学管理制度,通过制度的约束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习惯,将工匠精神的价值标准渗透到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实现精神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第四,注重组织心理氛围的营造和维护,在真实项目课程的过程监督与沟通反馈中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以教师的榜样力量、学生间的互动协作等培养和增强个体的归属感、责任感,从而促成职业信念的提升和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