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背景下的化工职业院校信息化教改探索
2020-01-19陈霞
陈 霞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南京210048)
1 疫情防控背景下的信息化教育
在疫情防控背景下,各级各类学校为保护师生健康,按照国家统一要求,实行在线教学,做到停课不停学[1]。南京科技职业学院近年来借助于智慧校园建设东风,大力开展信息化建设,引进了智慧职教、云班课、在线课程等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在疫情期间都发挥出了良好的效果,对于完成在线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总结本阶段在线教育的经验,有助于进一步促进未来在线教育与现场教学相结合,推动化工职业院校教育现代化。
2 疫情防控背景下信息化教育的特征
2.1 优质教学资源是前提
信息化教育的优势在于海量资料的整理、发布与应用[2]。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在多年的信息化教学基础上,积累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在此次疫情期间信息化教学中,教务部门要求教师充分利用既有资源上课,原则上不新开设课程,既有利于师生利用熟悉的平台上课,也保证了资源的充分利用,实现了教育与建设相结合,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2.2 教师充分准备是基础
信息化教学与面授的重要区别是空间不同,教师在线教育,对于教师的教学行为监控是一个难点,这就需要教师有比较高的责任心,为此学校要求教师在授课中做好详细记录,形成可追溯的教学轨迹,按照信息化教学纳入工作量的要求,使之成为考核教师工作量的基本材料,对于规范教师的网络教学行为具有促进作用。
2.3 学生积极配合是关键
广大学生在疫情防控期间表现出了很好思想素质和自律行为,能够能够主动配合教师授课,积极参与网络互动和点名,很多学生认为网络授课更加生动有趣,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与老师积极互动,收到了比课堂教学更加积极的效果。
2.4 教学质量监控是保障
为落实学校信息化教学质量,学校督导部门专门开展了信息化专项督导,要求教师提供所在信息化教学平台的网址和账号、密码,督导部门安排人员逐个进入教职工的授课网站进行查证核实,关注教师授课所用网络资料的意识形态审查,切实保障信息化教学不出偏差,有序进行。
2.5 学校组织推动是动力
在疫情背景下,学校上下一盘棋,采用组织手段促进信息化教育,学校成立了信息化教育组织,班主任辅导员配合教师组织学生上课,教师按照课表进度及时完成授课任务,教育教学成为学校继疫情防控之后的重点工作,这对于落实信息化教育是不可或缺的推动力量。
3 推进信息化教育高质量发展
展望未来,教育信息化是促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借助于疫情期间信息化教育契机,化工职业院校应当深入总结经验,把疫情防控期间的信息化教育优势保持下去。
3.1 促进信息化教育与课堂教育有机结合
信息化教育的优势在于其形式的灵活性和资源的丰富性,也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促进个性化学习。此前有的职业院校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重视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对信息化重视不够,通过疫情期间的信息化教育,广大教职工进一步熟悉了信息化教育的特点和优势,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学生复学复课后,应当继续促进信息化教育与课堂教育相结合,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
3.2 加大信息化教育的建设投入力度
信息化教育对于硬件基础要求较高,而且更新很快,需要持续加大投入力度。此次疫情防控期间信息化教育中也有部分时段出现了网络拥堵、签到滞后、设备不匹配等问题,这些问题应当引起重视,并在未来的学校教学设施建设中,作为重点问题加以解决,有条件的院校可以配备统一的教学用笔记本等设备,使教育设施建设再上新台阶。
3.3 构建个性化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信息化教育与传统教育相比,其特征在于个性化,相应的教学资料应当模块化,学生可以选择学习其中感兴趣的内容,与这种要求相比,现有的督导保障体系还显得滞后,如果质量保障体系停留在查阅资料、授课时间、互动频率等外在量化的层次上,就不能深入了解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效果,无疑不利于教育质量的提升。
3.4 建立系统化的信息化教育体制机制
在疫情防控期间有关信息化教育的组织机制应当加以保留和改造,适应后疫情时期的信息化教育要求,继续探索信息化教育的新模式、新样态,有效开展诸如信息化实习实训、信息化实验、信息化模拟、信息化沙盘大赛等教育活动,推动信息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4 结语
鉴于不少化工教育需要现场教学,而化工生产单位往往有着严格的制度规定和限制,因此化工职业院校的信息化教育有其必要性。虽然运用模拟的教学工厂是一个现实途径,但仍然距离实际生产有所不同,而且化工生产技术也在不断更新,模拟工厂教学模式始终滞后于生产实际,而信息化教育采用远程化的模式,有助于弥补这一缺陷。因此,通过大力开展信息化教育,实现学校教育与生产单位对接与合作,通过网络的形式实现教育与生产的贯通,是为了化工职业院校信息化的一个方向,此次疫情建立起来的信息化教育模式,对于促进未来进一步开展信息化改革,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