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研究
2020-01-19宁夏汇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宁夏汇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在我国工业迅速发展的今天,环境影响评价是中国现今的重要课题,是必须完成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实际开展的过程中,其内容包含大量的指标和模块,必须要符合各个方面的要求,经过批准字后,才能够有效投入到后续建设工作当中,文章从这一点出发分析了环境评价思路。
一、环境影响评价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公众参与主体与方式不明确
公众范围的模糊,留下了很大的自由裁量空间,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质量。在《环境影响评价法》的第五条中就有鲜明地提出,其虽然确定公众通过适当的方式来参与整体的环境影响评价,但值得注意的是,其除了在相关条文中采用一定的论证会、听证会等具体形式外,对所规定的“适当方式”没有做出具体解释。可以说,这种抽象规定从一开始就不能使公众进一步明确自己所能参与的方式。
(二)评价技术有待于提高,缺乏统一的评估尺度
相较于美国、英国等相对发达的国家,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起步较晚,依然存在一定的差距,比如环评导则缺乏多样化的形式,部分定义不够清晰,这样会导致一些争议的状况发生,尤其是在大气方向,环评监测方法不够明确,已经影响到环评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对环评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现阶段,环评技术已经无法满足新形势下环评工作的要求,比如,现有的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模式,在复杂山区普遍不适用,环评技术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评估尺度,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影响到环评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规划环评重视度不够、评价技术方法不完善
我国环评主体按照《环评法》可以做自我评价,也可模拟建设项目评价第三方评价。虽然第三方评价在各个方面的环境的评价中均可以保障评价科学性、客观性,对于专业性较强的环评问题能够进行应对。但由于现状对规划环评重视度不够,规划环评在规划编制过程参与度不强,往往在规划后期介入,进而只能根据已制定的规划方案进行评价,并提出环境保护措施。由于未能在规划早期介入,导致规划环评对规划的指导性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另外,规划环评与建设环评存在差异,前者更具有总体性、战略性,而后者则相对更具体、细致,在环评方法上,两者也存在较大差异。但目前,我国项目环评导则、技术方法较完备,而规划环评评价技术导则、方法欠缺,常常参照建设项目技术方法,也制约了规划环评的发展和事前预防作用的发挥。
二、发展趋势
(一)加大参与主体的参与力度,丰富参与方式
加大参与主体的重点参与力度主要表现在进一步扩大参与主体的具体实施范围,更加突出重点群体的参与力度,如利益相关主体和弱势群体等。这就要求在征求相关部门的具体意见时,除邀请一些有经验的专家协同讨论外,还应邀请一些大众及社会群体共同参与讨论,发表个人见解。除此之外,为进一步加大主体的参与力度,还可采用形式多样的方式对其进行丰富,具体可采用座谈会、讨论会等形式来阐述公众自发的个人意见。除了采用上述常见的几种听证模式外,为进一步提高公众参与的广泛性和积极性,还可有针对性地采用其他方式,以便发挥公众参与的有效性和积极性。
(二)改进和优化环评体制
为了能够促进环评体制的进一步发展,需要从以下几点着手。第一,相关部门应对环评审查要点进行优化,在各地生态环境部门所提出的发展建议的基础上,对项目立项进行严格把关,对环保政策开展认真分析,建立健全环评体系。第二,相关部门应对环评工作的重点进行明确,使得环评工作可以深入到项目的实质中。第三,政府应着力维护相关法律和法规,将各部门的相关职责进行细化,并做好监管工作和记录工作,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反馈。
(三)确立安全有效的环境影响评估与审核制度
环境工程在实际管理的时候,工作人员要设立安全有效的环境影响评价与审核体制,并且完善关于建筑工程和工业上的环境影响制度,严格把关好环境审核与评估工作。结合建设项目的设计、项目选址以及项目环保等内容,做好严格的审查与监督工作。
(四)改善规划环评的工作实际效果
达成规划环评工作实效改善,主要对规划环评、三线一单的宏观管控效能进行强化,并将其作为产业布局、区域发展规划编制、简化建设项目环评的实际条件。在已经展开规划环评的区域,对建设项目环评内容及程序可适当简化。在实际工作中,规划环评中要明确需重点保护的生态空间、生态环境准入条件、污染排放总量上限。在进行规划环评工作开展之后,根据建设项目及环评的要求实施环境质量监测和管理,并定期进行规划环评的跟踪评价。针对完成的规划在适用期限、范围等方面发生了重大调整的,需要重新开展规划环评。规划环评得到的有关成果,要有相应的共享、公开途径,建设项目环评根据规划环评进行相应的环评内容及要求的简化。强调规划环评早期介入、全过程参与环节。要重视并强调规划环评早期介入、全过程参与原则,强化规划环评在制定规划全过程中的参与度及积极性,优化规划与规划环评的互动,充分发挥规划环评对规划的优化调整及指导性作用,从源头降低规划实施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完善规划环评评价技术导则、技术方法。根据规划环评内容及要求,结合各类规划内容,参照项目环评技术导则及方法,制定规划环评评价的技术导则、技术方法等指导性文件,完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支撑体系。
三、结语
环境工程实际运行的过程中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因而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定量确定对环境产生的影响,选择更加符合环保指标的方式来开展工程,但是目前相应的环评措施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