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管理方式变革的途径探索

2020-01-19纪晓毳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环球市场 2020年24期
关键词:院校高职思维

纪晓毳 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的特点

经济内循环成为今后经济转型大方向,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创新创业是内循环的重要推动力量,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在于创新创业的引领。高职院校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之一[1]。如何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思维需要科学的顶层设计、明确的建设目标和清晰的路线规划。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有自身的特殊性,处于高等院校与产业的结合地带,避免与二者在知识体系上的冲突,创新思维培育围绕理论与产业结合的核心。实施全面、全过程的创新创业教育,重点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形成惯性的创新意识,创新以实践为载体。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执教业务能力,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与课程体系同步建设,融入现有专业教学体系。创新创业人才是多学科合集的复合型人才,搭建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共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2]。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一)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解停留在初级阶段

从教育教学管理视角看,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解不够深入,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师资队伍多为兼职,课程设置缺乏专业性,教材资源无法有效衔接,教学课程与现有实践教学环节相差度不大,创新与创业双轨运行,并未实现互动,创新创业平台与运行机制无法有效支撑。创新创业活动开展简单等同于“挑战杯”和各类创业大赛,部分高职开设了第二科技课堂,但这些活动参与学生有限,无法达到普适性教学要求[3]。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现有教学活动缺乏总体规划与协同合作,停留在简单的具体项目中,系统性与创新设计原则未得到贯彻落实。

(二)创新创业观念与家庭和社会的传统观念相左

从高职学生视角看,受社会环境和传统家庭观念的长期影响,对创业活动有着天生的恐惧感和排斥心理,创业意愿不强。不具备创新创业经验,甚至会犯一些常识性错误,缺乏专业指导和人际圈支撑;坚守长周期创业的耐心和抵抗不确定风险的韧劲缺乏实践锻炼;无法对自身创业潜能做出有效评估,客观上增加了创新创业的难度与困惑性。

(三)支撑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的社会环境不成熟

从社会视角观察,高职学生创新创业会受到多重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首先,重识、轻能力的应试教育体制与创新思维是相左的。国家与地方政府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的发起者与倡导者,但实际运行环节可操作性不高、监管措施不到位。学生自主创新创业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激烈措施驱动,目前对于这些措施的探索多停留在个例,尚不构成系统化的指导意见。

三、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管理方式变革的途径探索

(一)明确创新创业教学目标

创新创业以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培养为主要内容,以创业能力为训练目标,以教育教学方式变革推动高职教育内涵转变,融入经济内循环的时代发展趋势。创新能力是新理论、新方法、新思维与发明方法的合集,对各类技术、实践活动进行区别于现世的探索,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价值的共生与协调。

创新精神培育是创新创业教育的起点,对现有学科知识、技能、信息进行整合重构,以新的视角、思维方式重新认识,以改革、创造思维提出新的观点和实现方法,同时注重意志、品质力的锻炼。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在实践能力层面得到体现,创新创业能力涵盖组织协调、领导决策、风险管控、财务管理等诸多方面,上述内容构成了创新创业教学的主体。

(二)重构创新创业教学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教学内容的主体,是教育教学方式变革的重中之重。实现基本素质课程、专业素质课程、岗位能力与拓展课程间的结合与协调。课程设置遵循多层次、多角度逐步深入的推进逻辑。

(1)设创新创业课程列入必修项目,学生具备基础认知、掌握基本常识,以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创新创业潜力激发为课程培养目标。

(2)开设更具专业性的创业选修课,以基本知识、技巧、技能提升为课程目标,为具有较强创新、创业意愿和潜质的学生提供持续深入学习的机会。

(3)针对创业意愿非常强烈的学生,举办不同类型的创新创业比赛,以项目活动为载体,促进教学方式转型,锻炼学生实践能力。教学与实践相互融合促进,以第二课堂、社团活动、实践项目为驱动,对学生创新创业过程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培训。

(三)建立支撑创新创业的实践平台

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管理方式变革以课堂教学和创业活动实践为实施途径,可归纳为如下三个层面。

(1)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属于教学计划的学科教育,将其内容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为创业知识的系统性学习提供课程保障与实践支撑。

(2)开展可操作性强的创新创业实践训练项目,包括创意设计、创业沙龙、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技能竞赛,以及国家职业技能大赛等。为学生创业实践能力提供宽松的机会空间,提升教育教学管理水平。

(3)建设“众创空间”基地,与地方科技主管部门建立联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地(校内)与实践基地(校外),依托专业实验、实训室打造创新创业活动基地,开展体验式的创业实践,对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中涌现的优秀项目进行孵化,切实扶持一批大学生实现自主创业。

四、结束语

创新创业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内在驱动力,人才是创新与创业的核心要素。大学生是最具创新思维的群体,教育教学方式变革是推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工作的首要任务。高职院校以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实践环节是创新的载体,创业是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坚韧品质、沟通能力等的综合比拼。教育教育管理方式的变革就是要为创新创业营造强有力的人力、智力支撑平台。

猜你喜欢

院校高职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