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蛇:缘起》对传统民间故事的“二次建构”

2020-01-19丁文霞

菏泽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白蛇传白蛇民间故事

张 倩,丁文霞

(安徽工程大学艺术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在中华民族古老的文化长河中,有着无数的民间故事和传说。民间故事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视创作的源泉。在现代影视行业改编盛行的背景下,动画电影《白蛇:缘起》对故事原型“白蛇传”进行了再创作,讲述白素贞和许仙的前世姻缘。在人物塑造、情节构设等方面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了再创造,在丰富传统故事本身的同时,借鉴、吸收中西方文化,形成了独具一格的“中国学派”。该作品既具有中国传统的艺术特色,又符合大众的审美潮流,对未来国产影视动画的创作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传统民间故事的“二次建构”:国产动画的探索与突破

文学作品的改编实质上是改编者用当代眼光对作品进行新的阐释,必定具有时代的烙印[1]。国产动画从20世纪20、30年代开始探索动画创作的新形式,20世纪50年代掀起了对民间故事以及神话传说的改编热潮。在经历初期的探索之后,创作者在实践中逐步突破传统桎梏,探索国产动画和民间故事的相通性,推进国产动画电影展开新的篇章。

(一)国产动画与民间故事的相通性

国产动画电影在选材上大都借鉴了民间故事,其蕴含的传统美德和至善情感,历来受到大众的推崇与传颂。在《中国民间文学讲演集》中,钟敬文先生介绍了一位前苏联学者对民间故事的界定:“从广义上说,有着假想的内容、散文的形式的口头艺术作品就叫做民间故事。它们的讲述是为了引起兴趣、偶尔也为了教诲。狭义的说,仅只是幻想的故事叫做‘民间’故事。”在这个定义中,“假想”、“幻想”与动画艺术本身具有的特性十分接近[2]。动画电影的高度“假定性”和“幻想性”不是对现实世界的直接拍摄,而是通过虚拟、变形等手段描绘主观想象的空间,创作思维不受任何的限制和制约,作品中的场景、角色都可以任意发挥。民间故事在历史长河的流传中,经过艺人的加工使得作品本身具有一定的张力,这种张力与影视手段结合可以产生强大的视觉冲击力。

(二)国产动画的探索与重构国民IP

自1955年特伟等导演提出“探民族形式之风”的创作口号之后,国产动画行业开始对中国传统艺术进行了搜集、整理并做专门的研究,尤其是注重对民间故事、剪纸、京剧等民间艺术的吸收与借鉴。国内创作者主动引民间故事之水,灌溉国产动画之花;汲传统之养料,育民族艺术之奇葩。早期如《铁扇公主》《一幅侗锦》开创了民间故事改编的先河,这一时期改编的动画作品还有《神笔马良》《小蝌蚪找妈妈》等多部作品;20世纪70、80年代国产动画电影发展迅速,在国际舞台上斩获多个国际奖项,如《哪吒闹海》《三个和尚》等优秀作品,皆具有中国传统的艺术特色;20世纪90年代之后,国产动画进入转型期,该时期的代表作《宝莲灯》《哪吒传奇》等动画电影仍取材于民间故事。进入21世纪,随着有先进技术的支撑,国产动画电影在丰富题材的同时,创作了一批更加成熟的作品。如动画电影作品《小门神》,故事原型取材于中国传统民俗中守卫门户的神灵;《大鱼海棠》创意源自《庄子·逍遥游》,同时融合了《山海经》《诗经》中的传统元素。

“白蛇传”作为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是人们熟知的大IP,赵雅芝饰演的白素贞形象更是深入人心,在此基础上对“白蛇传”的改编已经非常困难。《白蛇:缘起》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这一经典作品,电影并没有一味迎合原作,而是在原作基础上融入新的想法,对故事情节进行回炉重造,但是细节上又处处回归原作,成功推动国产动画电影迈向更高的一步。

二、解构与重构:“形式”与“精神”的现代重构

“白蛇传”作为古老的传统民间故事,流传千年。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由人民大众修改创作并传播,已经牢牢存在于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中,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社会背景下演绎不同的版本。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文艺工作者们不断探索民间故事与影视艺术结合的新方式。将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二度创作”的过程,这个环节正是考验导演和编剧功力的关键环节[3]。动画电影《白蛇:缘起》的主创公司追光动画与美国华纳公司合作,积极学习国外的创作模式,在“形式”、“精神”方面重新解读经典,从全新的视角切入主题,对人物形象重新建构,运用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并结合现代社会文化和科技手段对原作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动,使其以新的方式呈现在大众眼前。

(一)“形式”

一是独特视角,场景创新。“白蛇传”经历不同版本和体裁的流传延续,无论是戏曲、小说中的白蛇,还是徐克导演的《青蛇》,故事都设定为白素贞和许仙断桥相遇的爱情故事。如果把传统民间故事中白娘子和许仙的爱情故事定义为“今生”,《白蛇:缘起》则描绘了二人情感的“前世”,视角独特,令人耳目一新。通过与IP的结合,拉近观众的距离,加上现代动画手法的运用,从而展开一个全新的故事。影片中人物和场景的设定解答了白素贞在“白蛇传”中义无反顾挚爱许仙的缘由,不仅是白蛇爱情的缘起,也是白蛇故事的缘起。影片以小白失忆——寻回记忆——再失忆为线索带动整个电影的节奏,简洁的结构线和清晰的故事发展脉络,使观众快速透彻地了解整个故事。最后小白在断桥遇到转世为许仙的阿宣,相同的画面,相同的曲调,唤起大众对白蛇故事的最初记忆,以标志性画面的代入致敬原著之经典和爱之永恒。

二是人物形象重新建构。人物是传统民间故事的核心,也是电影创作的核心,人物形象的塑造是电影创作的重中之重。近代以来以白蛇故事为原型改编的作品相对较多,但《白蛇:缘起》人物的创作与以往“白蛇传”衍生影视作品所展现的人物形象大相径庭。原有影视作品中白蛇作为主角,淡化其他角色的形象塑造,概念化、标准化的人物塑造很难使作品出彩。本部影片中人物的设定打破了观众的传统认知,多了几分新意,从不同的人物形象展现、剖析人性和关系。时代不同,带来审美观念的变化,对“情”的认知也不断深化。现代年轻人对爱情的追求不再拘泥于传统世俗理念,这种社会价值导向使得《白蛇:缘起》塑造了阿宣这一人物形象。他清俊洒脱且果敢有担当,为爱情可以放弃为人,甘愿成妖,为保护小白勇于牺牲的爱情观符合当下开放包容的社会价值体系。对许仙人物形象的改动颠覆了观众传统认知,让这个传统故事散发出现代魅力。同时为丰富完善故事情节,在原有人设的基础上增添了新的角色造型,如蛇母、“肚兜”、国师等。

三是融入独具一格的中国画风。《白蛇:缘起》中对中国古典元素的展现无处不在,无论是烟雨朦胧的轻舟镜湖,或是落日余晖中祥和安宁的捕蛇村,烟火气息与诗情画意交映成趣,构成了国人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古典故事通过艺术手法的笔触,加上现代化的巧妙表达,进而呈现出具有中国独特文化精神的审美风格。整部动画充满文化气韵的唯美,构图讲求“中国风”的留白,开篇的水墨动画便奠定了整部影片的基调,构成了独有的中国画风。影片最大的亮点之一是为妖怪们打造法器的“宝青坊”,也是塑造“中国风动画大片”的关键场景,运用现代的技术向世界展示“东方式”的奇思幻想和光怪陆离。

(二)“精神”

《白蛇:缘起》中的“中国风”不仅仅表现在形式上,更是包括主题内容、文化内涵、传统元素以及画面构图等多方面元素,综合处理这些元素来表达本国的审美观、价值观以及思想文化观,向世界展现自己的历史和文化。

“以形写神”的笔墨内涵。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美学始终保有一种“尚虚”的艺术精神,主张“虚实相生”的美学原则,形成了以追求“意境”为基本表现特征的审美体系[4]。《白蛇:缘起》在现代技术的基础上融入了中国水墨画“以形写神”的理念,大量描绘山水风景,注重“写意”风格的展现,赋予人们想象和感悟的空间,达到虚实融合的目的,将传统元素运用其中以求“气韵生动”之美,达到“天人合一”的美学观,从而展现国产动画电影特有的民族意境美的风格。

影片以“白、青、黑、赤、黄”为主色调,不同的色彩传达不同的意蕴。画面的留白和小白代表的白色,小青出场的冷酷青色调,宝青坊附近的一派橙黄,山峦间的赤红一片和国师出场一片阴暗的黑色,正对应着道教“五行”学说中的“金、木、水、火、土”,将自然万物融汇于画面之中,展现中国独特的色彩文化。细节上场面宏大、画面优美、特效精良,包含大量的中国符号及隐喻,重视“中国风”元素的画面呈现,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充满“意境”的水墨丹青,静、虚、空灵的群山峻岭,改编自古代诗词的配乐以及贯穿整部影片的“东方式”构图,还有阴阳五行、奇门遁甲、二十八星宿等道家思想,不断探索传统文化与动画电影结合的新形式。

与时俱进的现代观念。“白蛇传”流传近千年,存世多种体裁的版本,受制于社会文化的影响,不可避免地具有时代的局限性。当时空转换后,《白蛇:缘起》对“白蛇传”适时“改造”,以“现代意识”为基点,抛却落后、腐朽的思想观念。反对封建礼教对爱情、婚姻的禁锢,追求恋爱、婚姻的自由;反对阶级压迫和种族歧视,追求人与人的平等、人与物的平等。影片中阿宣的形象再现了当下年轻人的人生观和爱情观,追求自由平等,为了爱情抛却为人的身份成为异类,在“天道无情”的道家思想中融入了现代人的拼搏和挑战精神,对世俗观念以及正派传统的反抗,已经超越了狭隘的阶级、种族等观念。影片不仅致敬传统与经典,也体现了当下年轻一代的价值观,对理想化爱情的向往。

三、艺术表达:理念突破与价值塑造

向经典致敬,也向过去告别。《白蛇:缘起》以阳春白雪讲述下里巴人,也正因如此,决定了本片的成人向定位。“白蛇传”流传已久,故事内容通俗易懂,在此基础上的改编若想取得出彩,应当重故事、重表现,做到“华而又实”。影片一改艺术作品“删繁就简”的创作理念,以深刻的笔触重新讲述传统故事,以天地万物、上下千年填充故事脉络,提升故事的内涵和思想深度。在影片的精雕细琢中,故事线复杂而又清晰,交织着关于友情、爱情和亲情的取舍,个人与集体的抉择,以及人性与兽性的挣扎等,让整部影片摆脱了简单的“以故事讲故事”。影片多处体现对传统的致敬,又毫不掩饰的对传统演绎进行告别。如驾船江河之上,船夫吟唱《千年等一回》,被许宣打断,转而吟唱一首轻快的诗歌,伴随着灯光淖影,画面浪漫至极而又富有诗意。又如至诚至信的许宣、敢爱敢恨的小白、憨厚胆小的肚兜,影片摒弃了他们身上的“社会化”的标签,赋予每个角色鲜活的生命,以此来展现一个宏伟的故事。为爱而战,为爱而生,角色每一步都是不可预见的,也让观众产生极强的代入感,引起更深入的思考。无论从故事性,还是艺术性,《白蛇:缘起》已从“白蛇传”的下里巴人,变为了阳春白雪。

善恶由心的价值观念和人定胜天的价值信念。尼采在《论道德的谱系》一书中,“对道德价值本身的价值提出疑问”,而非根据既存的道德价值体系来评价和判断人或物的价值。由此尼采追问道,“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形成了善与恶的价值判断,这些价值判断本身的价值又是什么”[5]?“白蛇传”故事中,未有明确的善恶之分。法海受天命降妖除魔;白蛇因天命为妖,但却有菩萨心肠。《白蛇:缘起》中人物角色,有明显的善恶之分,故事情节始终凸显着“人性”。影片摆脱了非黑即白的刻板印象,塑造了充满着无畏和担当的许宣、精致利己的蛇母和小道等主要角色,以及为救孩子说出小白下落的村民、关键时刻忠诚护主的肚兜等其他角色,让我们看到了“人性”并非善恶绝对。多种角色的表现不但增强了故事画面的张力,还有力塑造了全片的价值取向:助纣为虐,虽骑驾仙鹤也为妖;为爱而战,虽放弃为人也为人。善恶在于己心而不在于出身,事在人为而不依天命。影片改变了传统故事的悲情色彩,男女主角通过人定胜天的决心和不顾己身的拼搏,换来了百年后的再次相遇,彰显故事情节的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

随着民间文学改编与创作的热潮,以及大众审美水平的提升所带来的时代需求,要求国产动画在继承与创新中找到支点。创新建立在继承的基础之上,继承的是故事的内核,是主题思想、社会背景和民间风俗的关系,创新则更多地体现在与时代内容和艺术表现形式的结合上,从而进一步探讨和发扬它们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6]。离开继承的创新是虚无主义,《白蛇:缘起》摆脱了国产动画的低幼化现象,是继《大鱼海棠》《大圣归来》等作品以来又一“成人向”动画电影,对解构低幼化、建构成人向的中国动画市场,实现了有力的突破。如影片中许宣与小白的肌肤之亲、肚兜以及小青的吃醋情节,以及影片中无处不在的中国元素,在丰富故事情节的同时,也是对低幼化动画的告别,也明确了本片的成人向定位。《白蛇:缘起》在创作理念和价值塑造方面为国产动画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利用传统文化的“根”,培育新时代的“苗木”,从而枝繁叶茂,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也会让国产动画创作熠熠生辉。

总之,简单对传统的继承和演绎已不能满足大众和时代的需求,我国动画行业不断发展,对动画创作的要求不断提升,这就需要创作者在探寻动画与民间故事的结合点时,以“现代意识”为基点,打破文化交融创新的时空壁垒,在现代动画电影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以民族化的创作手法讲述中国故事。《白蛇:缘起》在新时代的继承与创新中,把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融入创新意识,展现民族艺术风格的同时,也顺应了当下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趋势。影片具有独特的“中国风”特点,吸收借鉴当今世界优秀文化,让本民族的文化精神通过动画电影这个载体走进公众的视野,将“民族的”变成“世界的”,形成独树一帜的“中国学派”,对未来国产动画电影的创作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猜你喜欢

白蛇传白蛇民间故事
黄梅戏《白蛇传》选段
说说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为什么感动人
可怕的“小白蛇”
漫话民间故事
蛇与玫瑰
漫话民间故事
“宣白”CP《天乩之白蛇传说》
“中国故事”系列(二)白蛇传说,最忆是《青蛇》
《白蛇:缘起》挑战CG动画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