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民生为导向山西省人民医院管理创新惠民谋发展

2020-01-19李荣山王继侠赵翠香

中国医院 2020年9期
关键词:山西省医疗医院

■ 李荣山 王继侠 赵翠香

山西省人民医院(山西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创建于1953年,是直属于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的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保健、急救为一体的综合型三级甲等医院,担负着包括急危重症在内的各种医疗救治、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和重大任务抢险以及干部保健等职能,医疗服务范围遍及全省各地及周边省份。医院现有北院区、南院区、西院区3个区域,逐步形成了北区医疗临床、南区科研教学、西区医养结合一体两翼的战略发展格局。如何能够以民生为导向,更好地担负起公立三甲医院职责,带动区域医疗发展,缓解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山西省人民医院所取得的成效及面临的问题,为国内同类医院提出了值得借鉴的经验与思考。

1 勇担社会责任 彰显医院公益性

1.1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截止5月31日,山西省人民医院积极组织、号召“抗疫医务志愿者”521人,外派湖北参加抗击疫情共7批次95位医务人员。其中医院党委书记担任山西省支援湖北抗击疫情前方指挥部党委副书记、副总指挥、山西省支援武汉总指挥。在做好支援湖北的同时,医院还外派2批次21位医务人员支援山西省各地市,3批次20位医务人员支援定点隔离医院,外派支援太原南站158人次以及核酸检测18505人次等。

疫情发生以来,山西省人民医院派出了最强的队伍,在武汉、潜江、仙桃、太原市四院、地市医院、北京都留下了各位医疗队员奋战的身影。山西省人民医院支援的医院数量最多,包括仙桃中医院、潜江市妇幼保健院新区、光谷方舱、武汉体校方舱、武汉市肺科医院以及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等。与此同时,山西省人民医院实现了“患者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的双零目标;医院支援湖北医疗队坚守时间最长,从大年初二首批支援湖北队员到达武汉,到最后将大家平安带回太原,前后历时70余天,为山西省支援湖北交上了满意答卷。

1.2 对口援疆 授人以渔

在壮美的西北边陲,山西省人民医院一批又一批的援疆干部跨越万水千山,辞别至亲好友,怀着一颗赤诚之心,克服了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挑战,为新疆人民的健康,默默奉献着智慧和汗水。2010年以来,山西省人民医院对口支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医院,先后派出医院管理、妇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等11位医务人员进行对口援助。经过10年支援,帮助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医院建立起了完备的规章制度,培养了一批临床和管理人才,实现了科研项目零突破,开展了30余项新技术、新项目。目前第六师医院已可独立完成所有二甲医院常规项目。

2 发展医联体建设 提质增效

2.1 紧密型医联体建设

2013年,北京市区域内开始探索医联体服务模式,2017年国家全面启动医联体建设试点,推动医疗资源下沉,病人双向转诊,以期缓解看病难问题[1]。但是在实践中,大医院不可避免地出现“虹吸效应”,这和政策的初衷不相适应[2]。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山西省人民医院率先探索“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先后托管了清徐县人民医院、河津市人民医院、太原市第八人民医院、盂县人民医院、应县人民医院。由山西省人民医院派出管理队伍,实现人财物统一调配,最大程度上实现了分级诊疗、双向转诊。不仅为当地群众提供医疗服务,还实现了对周边县市辐射,其中河津市人民医院由二级甲等医院实现了向三级综合医院的转变。

2.2 非紧密型医联体建设

对于山西省临县、岢岚、平遥等10所非紧密型医联体,山西省人民医院探索了“1+1+1+3”模式,由1位院领导负责1所县医院发展;派1位中层干部挂职副院长进行具体工作落实;每所医院派出1位博士,带动当地医院学科发展;用3年时间作为考核周期发展当地医院,发展3个学科,使之成为当地地市或者省重点学科,至少派出3位硕士帮助当地医院提高医疗技术能力。该模式在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全国医院擂台赛中获最具价值案例奖。下一步,山西省人民医院还将要求新聘任职工必须在基层医院服务2年期满,以此来锻炼队伍,帮助基层医院建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2.3 专科联盟促进县域医疗技术提升

山西省117个县市,10年前50%县级医院无法开展血液透析技术。山西省人民医院肾脏内科通过专科联盟开展技术培训,实现了全部县级医院可以开展血液透析;神经系统疾病专科联盟通过对省市县三级医生进行相关技术培训,建立起了完备的会诊网络系统。山西省脑卒中高级中心在全国排24名,有效降低了患者致死、致残率。同时,山西省人民医院利用区块链技术建立了专科联盟数据平台,采用互联网+技术,构建了统一的院级科研平台,建立大数据科研中心,既实现了医院内部科研数据的共享,也有利于开展多学科的联合研究。同时,建立专科联盟科研平台共享临床数据,促进了临床疾病的研究。

3 互联网+医疗 惠民利民

3.1 线上线下一体化

互联网诊疗让患者享受更多的医疗服务,方便了患者就医,减少了人员聚集,降低了交叉感染风险,实现了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真实意愿。山西省人民医院建立了线上咨询-在线预约-线下诊疗-线上复诊-在线处方-药品配送的闭环模式,大大地减轻了患者线下就医难的困境[3]。

3.2 互联网诊疗服务

山西省人民医院除预约、移动支付功能,还陆续开展了免费线上问诊服务,涉及医院所有疾病诊治范围[4],5个月以来,咨询量达到8200人次;专设新冠肺炎专区,为百姓提供免费的疫情线上问诊咨询服务,发布疫情防控知识,及时帮助患者,使用人数达到5500人[5];此外还可实现医疗保险脱卡支付、影像电子胶片读片等功能。

3.3 远程医疗聚智慧

利用互联网+,开通了远程医疗会诊、远程影像诊断、远程病理诊断等。2020年2月21日和3月2日,为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分别开展了2次晋鄂医疗专家参与的多学科“云会诊”,充分利用院内专家团队,准确分析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共享,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同时,与清徐县人民医院、河津市人民医院等托管医院定时定需开展网络“云会诊”,使基层医院患者能够随时获得优质医疗资源。

3.4 互联网教学

这次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采用互联网+技术,通过互联网实现了在线手术指导、远程教学等功能。疫情期间组织全院200余名临床医学研究生与湖北抗疫前线老师“面对面”。5月2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教司与中国医师协会第一次对山西省人民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进行了网络评估。

4 加强学科建设 促进医院健康持续发展

4.1 以“136”兴医工程为契机

山西省人民医院着重加强重点专业资金配套,融入前沿医学技术,以“136”兴医工程为契机,完善肾脏病专业5个病区建设,逐步形成4个专病诊疗中心,打造了3支卓越医师团队;率先推广“移动宣教与随访互动”平台服务新模式,实现一体化、信息化、规范化管理;对标国家标准,在硬件设施、科研条件等方面巩固提高肾脏病重点实验室建设。

4.2 以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为重点

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神经外科加快高端数字化复合手术室建设,完成了神经外科6个病区人才梯队配置。配备专项资金,保障医疗、科研等专项设备购置;积极推进山西省神经疾病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与北京天坛医院开展共建,按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标准规范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各项工作制度。

4.3 全面推进3个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

山西省人民医院瞄准国际前沿、重大疾病、急危重症,聚焦填补国内、省内空白,整合优势资源,构建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加强人才培养、对外交流。与国内一流医院全方位开展合作,开展大样本临床循证研究、转化医学研究和防控策略研究,促进科研成果及专利的转化,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项目上有了进一步突破。

4.4 以省级质控中心、专科联盟为切入点

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建立专项资金,打造山西省结直肠肛门疾病诊疗中心,整合现有资源,申报胃肠胰肝胆疾病诊疗中心;按照 JCI 质量标准,率先在肾内科、神经外科、消化科3个科室健全医疗流程和质量安全体系,以点带面全面提升医院整体水平。同时注重特殊和弱势学科建设,对中医科、儿科、产科、血液科、风湿科等给予充分扶持。

4.5 深化落实各项人才政策

实施人才兴院战略,充分调动科室主动性,采取多渠道多方式,加大博士引进力度;加大对医院现有博士管理力度,在科研申报、教学任务等方面定目标、压担子。同时拓宽人才培养渠道,以“个人有专长”为重点,有计划有针对性实施人才培养,开展国际交流培养,加强交叉学科、跨专业、跨学科团队建设。

4.6 建设好医疗、科研、教学人才梯队

加强院士、博士后工作站建设,投入专项资金打造高端人才交流平台和高水平人才培养基地,瞄准难点、前沿、热点问题,开展高端项目合作,培养创新团队,促进学科快速发展。对医学教学人才同样给予支持,提高待遇,加大培训,完善带教考核评价体系。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加强规培基地设施建设,强化住培带教督导考核;规范本科生、研究生、规培生管理,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积极探索特色化教学模式;加强医师培训基地建设,建设护理教学平台,应用过程性评价方式进行教学质量控制,推动医教协同发展。

5 促进医院文化建设 在传承中创新发展

5.1 通过硬件建设医院独特文化

建立了医院文化视觉系统,设计并制作具有医院院徽、院训、医院精神、战略目标的办公用品、公文纸、会务用品等,优化医院指示牌、导引牌等标识系统。加强医院宣传力量,在与报纸、广播、电视、门户网站合作的同时,充分利用医院微信服务号、订阅号、抖音号等新媒体工具,启动“中青年专家宣传计划”。通过改善医院诊疗就医环境,提升医院建筑文化,加强绿化、美化、亮化,加强保洁质控,不断提升全院外观感受。保证医院文化建设经费充裕,引入党费使用效比考核,合理支出医院经费,充分争取上级经费,合规纳入社会资金。

5.2 通过软件建设凝聚医院文化

医院在继承的基础上,继续发扬,先后提炼出了“厚德、博学、笃行、至善”的院训、“仁心、仁术、敬业、求精”的医院精神,个人与医院相结合的“医院有品牌,学科有名师,科室有特色,个人有专长”的医院战略目标以及《生命号航船》院歌和院旗等。并且培育了医院“红色文化”“感恩文化”“志愿文化”“廉洁文化”等。

5.3 通过融合使医院文化深入人心

通过软硬件融合,用院训和医院精神为医院建筑物命名,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使院训、医院精神更加深入人心。通过支部规范化建设与文化建设相融合,用党建保证文化建设方向。通过文化建设与业务工作相融合,落实院科两级质量责任制,严格执行“迎陪归”制度,着力解决“三长一短”问题,使文化建设与业务工作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6 医防融合 提升重大公共卫生应对处置能力

6.1 致力于构建省市县乡四级防控体系建设

2012年,山西省人民医院领衔,联合其他医院承担了科技部一项千万元级科技惠民计划项目。通过应用慢性肾脏病筛查技术、管理技术、远程信息技术、慢性肾脏病干预技术及诊疗手段以及腹膜透析技术,逐步建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对接县乡村三级慢性肾脏病的筛查、管理、干预、诊疗一体化”的新模式。多年来,这种模式有效降低了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致残率及死亡率。

在此基础上,2019年,山西省人民医院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开发的肾小球人工智能平台可以将慢性肾脏病理诊断准确率从75%提升到94.37%,诊断时间从传统的20分钟缩短到0.05秒,并且逐步向市、县、乡医院推广[6]。

6.2 积极进行社会卫生健康宣传培训

生活方式改变可以很大程度上预防疾病发生,山西省人民医院建立了医院官方微信公众号、订阅号、抖音以及医生个人头条号为一体的新媒体矩阵。通过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结合,健康义诊与健康讲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健康科普宣传培训。深化宣传引导开展健康理念和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教育,促进健康习惯养成,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健康素养。

6.3 统筹兼顾 平战结合

医院加大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资金投入,加强医疗药品、医疗设备、医疗物资、医疗用房等储备的投入。在现有基础上克服困难,建立了单独区域的感染疾病科,开设了发热门诊、隔离病房等,并成为省内首家具有独立CT和检验检测设备的感染疾病科。山西省人民医院新院区目前已开始建设,拟建一幢单独的楼房用于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保证国有资产的使用率,该建筑平时兼作普通住院楼,遇到突发疫情时,立即与周围建筑分隔作为疫情防控病房。

猜你喜欢

山西省医疗医院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山西省打开农产品供深通道
山西省文联扎实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活动
遇到疾病,如何医疗
萌萌兔医院
认一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