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质量提升策略研究
——以湖北理工学院为例

2020-01-19范晓贤周毅飞

关键词:团组织双创共青团

范晓贤,周毅飞

(湖北理工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3)

党的十九大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近些年,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攀升,预计2020年可以到达874万,比2019年增长40万。就业难题不仅与学校和毕业生息息相关,影响到这些学生的家庭,更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特别是在今年新型冠状性肺炎疫情的影响下,解决大学生的就业困难更为紧迫。在此情形下,鼓励学生创新创业已经成了解决就业难题的最为重要和有效的方法之一。高校共青团作为学校三全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动参与并提升创新创业工作质量[1],是新形势下义不容辞的工作与责任。本文将剖析高校团组织在新形势下服务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现状,探究促进学生创新创业工作质量提升的策略。

一、高校共青团在大学生创新创业中的优势

1、高校共青团拥有强大的学生群众基础。高校各级团组织一般是由学校团委、二级学院团总支、班级团支部等组成三级组织体系,由学校团委统一指导管理。学校各级团组织从学生群众中发掘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学生干部群体。从学校学生会、二级学院学生会到班委,各级学生干部组织制度完善、结构清晰、职责明确、覆盖面广。在工作中学生直接联系学生,活动响应迅速、反馈直接,有利于及时精准地把握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实际需求。这样一批群众基础好的学生干部,是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有力保障[2]。

2、高校共青团拥有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学校校园文化活动种类多样,除了文体活动之外,还有多种志愿服务活动、科技文化节、学科竞赛活动等。多年来,这些校园文化活动认可度高,深受学生喜爱,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学校各级团组织可以利用这个便利条件,打造一批具有学校专业特色的、参与面广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比赛。既可以提升学校双创气氛,也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多样化的平台。

3、高校共青团拥有丰富的社会资源。学校各级团组织要多听学生的心声、多看学生的评论,为同学们的合理需求发声。可以经常性地与各级各地机关部门、团组织沟通交流,争取合理资源,为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活动共建更多有利平台。例如暑期开展的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学校可以与地方各级团组织加强交流合作,建立实践活动基地,有利于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二、高校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现状

1、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孵化不到位。团委组织的校园文化活动种类多样,学校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创青春、“互联网+”大赛等双创类赛事。但是大部分学生创新观念陈旧,还处在创业就是“开小店”的观念里,申报的项目创新性不足,同时还有技能不足的问题,很难在比赛中获得好的成绩,从而影响学生失去创新创业的热情。而少数在比赛中获奖的作品,又会因为政策解读不到位、技术支撑不够、资金缺乏等原因,在创新创业项目转化为创业实践的过程中石沉大海[3]。

2、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指导覆盖面需要进一步扩大。以湖北理工学院为例,学校近几年在双创工作方面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学校的创新创业课程以公共必修课形式纳入新版人才培养方案,成了毕业的必备条件,创新创业教育实现了学生从大学一年级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毕业年级全覆盖参与SYB创业培训。但是创新创业指导覆盖面仍不够,需要进一步扩大至全校全体学生。

3、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弱。学校负责承担双创教育课程的部门是创新创业学院,与就业创业处合署办公。但是双创学院没有专门教师,所有的师资都来自各二级学院,多为辅导员。然而辅导员的主要任务是学生思政教育,虽然涉及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但是仅浮于表面、浮于数据。在指导学校各种不同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时,突显出专业性不足的缺点,指导没有针对性。大部分指导老师也没有亲自实施创业,在理论课程中也只能纸上谈兵,缺乏说服力。

4、高校共青团组织在服务创新创业工作中缺乏有效机制。就目前来看,学校各级团组织在创新创业工作中方法单一,基本拘泥于为学生提供活动平台。在活动过程中给学生提供服务,但是缺乏有效的、科学的服务机制。仅仅是为了服务而服务,不考虑活动效果。学校各级团组织要时刻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团干部的朋辈力量,将服务的效果纳入考核中,提高团组织工作的质量。

5、学生创业兴趣较高但创业率低。总体来看,大学生创业热情还是有的,但是真正敢于投身实践的人不多。主要有不了解相关政策、技术支撑不够、资金缺乏等原因。

三、高校共青团提升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质量的策略

1、高校共青团要转变服务思想,合理角色定位。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不是学校就业创业处一个部门的工作。需要举全校各部门之力协同合作,共同提高工作质量。学校各级团组织一定要在工作中转变服务思想,正确合理定位,打破团组织原有的被动工作状态,主动提高服务学校双创工作的积极性,将服务的效果和质量纳入目标考核中。同时要在现有学生干部组织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服务双创的学生组织,发挥团干的朋辈作用,建立有效的双创服务体系。

2、 发挥各级团组织在思政教育上的有利条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学校各级团组织是学生思政教育的主力军,主要由二级学院辅导员负责指导。高校辅导员要充分发挥思政工作的便利条件,工作中大胆尝试新方法,将双创工作与思政工作相融合,在日常工作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以湖北理工学院为例,学校每月邀请一位优秀校友返校为在校大学生做创业主题讲座,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创业热情,但这远远不够。学校各级团组织也可以结合学院特色,邀请已经创业的学生或在各类创新创业赛事中获奖的学生,发挥他们的朋辈影响力量,为在校学生定期做讲座,讲述自己创业或参加比赛的经历。在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形式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3、依托创新创业类赛事,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学校各级团组织要利用好挑战杯、科技文化节、“互联网+”大赛等创新创业类赛事,对赛事中涌现的优秀成果加强舆论宣传,树立典型,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积极推动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的创新创业活动交流。学校要鼓励二级学院团总支发挥学院专业特点,开展多样化的创新创业类赛事;鼓励创新创业类协会,定期开展社团创新活动。

4、鼓励各团总支依托专业特点组织实践活动,培养专业操作能力。学校各级团组织要鼓励学生依据专业特长参与实践活动,并利用团组织优势条件积极主动联系各类企业,推荐优秀学生参与企业的岗位实习实践。让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提高专业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5、加强与学校各部门合作,推动竞赛项目孵化落实。以湖北理工学院为例,双创学院承担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教育、就业指导等大量的教学工作[4],但是与大学生相关的双创类赛事多数是由学校各级团组织负责的。因此学校各级团组织要加强与该部门的合作,一是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理论知识的实践操作平台;二是利用双创学院管理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为各类赛事中获奖的项目提供孵化平台和政策支持,推动竞赛项目孵化落实。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提高学生参与比赛的积极性。

6、鼓励校内指导教师提升指导水平,邀请优秀企业家加入导师库。学校双创教育的师资主要为辅导员,在教育和指导方面浮于理论,专业性不足。学校要鼓励指导教师参加双创培训,提高理论与指导水平。邀请学校创业成功的教师及优秀企业家加入双创导师库,在学生双创比赛和项目孵化时,给予更专业的指导。

高校各级团组织要意识到,提升服务双创工作质量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做好谋划、主动出击。高校各级团组织要发扬在学生双创工作中的长处,转变服务思想、合理角色定位,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优势,依托专业开展比赛和社会实践,依托比赛创造氛围,推动落实项目孵化,建立合理完善的创新创业导师库,进一步提升双创工作质量。最终实现创业带动就业,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

猜你喜欢

团组织双创共青团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2020年警院共青团大事采撷
发挥群团组织推动群众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探析如何加强油田社区基层团组织建设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相约二零一七,遇见魅力共青团
抗洪中的共青团
双新双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