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操作孔胸腔镜下微创治疗纵隔肿瘤的价值分析
2020-01-19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鞍山医院辽宁鞍山114000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鞍山医院 (辽宁 鞍山 1140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单孔操作胸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纵隔肿瘤的临床价值,为后续的临床治疗开展提供方法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在本科室接受治疗的纵隔肿瘤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手术方式分为传统组及微创组,传统在采取开胸手术治疗,微创组采取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状态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微创组手术效果优于传统组(P<0.05);传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3.0%,微创组为2.9%,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纵隔肿瘤临床治疗中采取单孔操作胸腔镜微创治疗比传统开胸手术更加理想,安全可靠。
纵膈肌肿瘤是胸部常见的一种肿瘤,患者需要经过手术治疗。传统手术方式为胸骨正中切口、前外侧切口、后外侧切口等,而由于纵隔周围具有丰富的大血管以及相应的组织器官,因此手术风险较大,加上开胸具有较大创伤性,因此临床应用受到限制[1]。随着微创技术发展,微创治疗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其在胸外科手术中也获得应用。根据以上情况,本次重点分析单孔操作胸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纵隔肿瘤的临床价值,旨在为后续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在本科室接受治疗的60例纵隔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病例选择标准:胸部CT检查显示实质性肿瘤,且肿瘤直径<5.0cm,肿瘤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晰,无粘连等;患者术后病例组织学诊断为纵隔肿瘤;患者统一本次手术治疗方式,并签订相关的协议。排除标准:合并其他肿瘤患者;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精神障碍患者。术前CT检查显示肿瘤位于前纵隔21例,中纵隔20例,后纵隔19例,均为单发性。按照患者的临床手术方式分为传统组以及微创组,传统组26例患者中男女比为14/12,年龄45~71岁,平均(58.6±6.5)岁,肿瘤最大直径2.1~4.1cm,平均(3.0±0.5)cm;微创组34例患者中男女比为17/17,年龄45~70岁,平均(57.0±5.2)岁,肿瘤最大直径2.1~4.8cm,平均(3.6±0.4)cm,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结果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传统组患者采取开胸手术治疗,患者行全身麻醉和双腔器官插管,然后明确患者的病灶部位、肿瘤大小以及形态,根据此选择相应的手术部位,开胸后进行传统的纵隔肿瘤切除术治疗。微创组患者采取单操作孔胸腔镜下微创治疗:患者全身麻醉和器官插管,手术器械为奥林匹斯腔镜。选择肿瘤侧作为手术入路侧,健侧采取单肺通气。将患肢抬高30°半侧位或者90°侧位,举起上肢,然后固定于头架上。在第6或者第7肋间腋中后先置入胸腔镜,腋前线第4或者第5肋间做一个水平长度约为2~3cm的小切口,然后置入胸腔镜探查肿瘤的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关系,单孔操作游离肿瘤和周围组织,游离无法继续时在腋后线第6肋间做一个长度约为2~3cm的小切口作为副操作孔。在游离的过程中电钩将肿瘤表面的纵隔膜打开,钝性结合锐性将肿瘤剥除;对于具有神经的肿瘤则在远端使用钛架将神经夹闭切断然后再切除肿瘤;胸膜顶部的肿瘤,剥离过程中注意保护星状的神经节。肿瘤切除后将其置于标本袋中,较大的肿瘤置于标本袋内剪后再切除。随后使用0.9%的温生理盐水冲洗胸腔,检查创面无出血状况后将胸腔镜退出,留置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状态(VAS评定,总分为10分,得分越高说明疼痛状态越明显)[2]。
1.4 统计学分析
相关数据纳入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20.0中分析,t检验分析计量资料,F资料分析计数资料,经相关数据比较后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手术指标
传统组手术时间为(191.2±31.3)min,微创组为(120.3±24.1)min,数据差异显著(t=21.6,P=0.000);传统组术中出血量为(165.3±8.8)mL,微创组为(115.6±21.6)mL,相关数据差异显著(t=16.02,P=0.0000);传统组术后VAS评分为(4.6±1.2)分,微创组为(2.1±1.3)分,相关数据差异显著(t=2.06,P=3.28)。
2.2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传统组术后胸腔积液2例,肺部不感染2例,心律失常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3.0%(6/26),微创组为心律失常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9%(1/34),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显著(F=7.15,P=0.012)。
3.讨论
纵隔肿瘤主要治疗方式为手术切除,常规方式为外侧切开胸腔最后切除肿瘤,该种手术视野较为清晰,可能充分暴露肿瘤组织,但是手术创伤性较大,患者术后需要长时间恢复,因此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使得胸外科手术也可使用该种治疗方式。微创手术优点为创伤小、不会产生剧烈疼痛、利于患者术后康复。与常规的开胸手术方式比较,胸腔镜下单孔操作手术可以明显地降低患者手术应激反应,减轻免疫抑制,提高手术的近期和远期效果。此外,还有相关研究显示,单孔从操作微创手术因创伤性小,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使得应激性炎症反应小,单开胸腔和关闭的时间明显缩短,使得术后的出血量和术后胸腔引流量减少[3]。目前临床研究显示,肿瘤的体积≤6cm是单孔手术的主要指征,对于肿瘤直径>6cm的患者,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均会明显的延长,因此术前应该认真分析患者的肿瘤情况,对于肿瘤体积较大的患者由于单孔操作难道系数较大,需要认真分析其耐受等情况,可优先选择传统开胸手术治疗。
本次微创组患者采取单孔操作治疗,结果显示手术出血量等相关指标均显著优于开胸组患者,主要是由于单操作孔胸腔镜属于微创治疗,创伤性小,手术操作简单;而微创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9%,明显低于观察组的23.0%,说明该种操作方式安全性较高,未明显增加患者负担,相关研究与前人报道基本一致[4,5]。总之,经以上研究分析笔者认为:纵隔肿瘤临床治疗中采取单孔操作胸腔镜微创治疗比传统开胸手术更加理想,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