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业管理会计创新发展的瓶颈及对策

2020-01-19王国明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

环球市场 2020年26期
关键词:建筑业会计人员财务

王国明 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

在中国总会计师协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时任财政部长郑重指出:“加快培育我国管理会计人才,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服务”,“力争通过5~10年的努力,使我国管理会计跻身于世界先进水平行列”。2016年,财政部发布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和22项应用指引,指明了管理会计的发展方向,笔者试图从建筑行业的管理会计角度,探讨管理会计进一步创新发展的瓶颈及对策。

一、管理会计创新发展是建筑业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

1.创新发展管理会计是企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得益于我国经济多年来的中高速增长,建筑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达24.84万亿元,同比增长5.7%,继续保持较高的规模优势和增速,但管理的粗放抵消了规模经济优势,建筑业综合毛利率、ROE均低位徘徊,企业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为负值,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制约日益明显,建筑业迫切需要在做大的基础上做强,不断提高经营质量和效益。这就需要会计人员从单纯的记账走出来,立足价值创造,成为企业优秀的理财者、管理者和决策参与者,为企业的现代化治理注入新鲜活力和强大的财务支撑力。

2.创新发展管理会计是精益管理的需要。精益管理就是从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分析入手,做好流程梳理和浪费辨识工作,精简或消除不创造价值的活动,以最优品质、最低成本和最高效益对市场需求作出快速响应。精益管理需要发展管理会计,从业务前端入手,加强财务风险管控,精细核算资源配置,把管理会计理念贯穿于企业价值链的创造过程。

3.创新发展管理会计是企业改制改革的需要。目前建筑企业多用母子公司结构,母公司具有施工资质,既是发展战略的指挥中心,又是经营管理的利润中心,还是协调成员关系的调度中心。母公司职能过于集中,子公司职能不到位,为适应改制改革需要,应将母公司发展为投资公司,专司资本运作,子公司真正成为生产经营的主体。配合改制改革战略,需要重新界定核算主体的职责和绩效,以战略管理会计的思维落实企业战略目标。

4.创新发展管理会计是会计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20世纪90年代,我国会计经历第一次革命,实现了会计的国际化改革,完成了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为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和中外经济交流做出了贡献。进入21世纪,我国会计正在进行第二次革命--会计向业务经营发展,会计从单纯核算功能向管理型发展,真正实现业务与财务的融合,全面提升会计工作的地位和价值。

二、建筑业管理会计创新发展存在的不足

1.业务财务融合度不足,业财一体化建设薄弱。管理会计的重要特点就是业务与财务的一体化,没有财务与业务的高度融合,就没有真正的管理会计。由于建筑业的特殊性,建筑产品生产周期长,生产环节复杂,加之产品的多样性特点,给业财融合带来不小的困难,业财沟通不畅、沟通无效现象普遍存在。目前,在一部分定型同类产品的生产上,业财尚能维持一定的融合度,但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运用,PPP等新业态的出现,财务如何加强与业务的全面融合,成为创新发展管理会计的新挑战。

2.会计资源不足,会计人员忙于财务核算,无暇顾及管理会计的提升。从总量上看,具备一定规模的建筑企业所拥有的会计人员队伍阵容强大,但建筑业以项目为核算单元,且建筑项目地域分布广,往往一名财务人员需要同时肩负一个以上的在建工程项目,同时要肩负竣工未结算项目若干。会计人员核算头绪多,从事管理会计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近年来,建筑企业自加压力,发展速度始终处于高位,而财务人员难以同比例增加,甚至没有增加,会计人员工作压力更大。

3.信息化建设不足,管理会计手段缺失。信息化建设是实现业财融合、有效开展管理会计工作的载体。目前,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不足有两点:一是信息化建设存在碎片化、孤岛化现象,财务预算系统、成本系统、供应链系统、生产管理系统等相互独立运行,导致信息不畅。二是信息化的科学运用存在瓶颈,建造业以项目工程为基础,项目管理人员水平不一,在项目管理的信息化方面,信息输入不及时、不完整、不科学的情况依然存在,信息化与日常管理存在“两张皮”现象,信息化建设任重道远。

4.存在项目管理粗放现象,管理会计动力机制不足。大型建筑企业取得了规模优势,但管理粗放抵消了这一优势。目前,专业承包模式在建筑业相当普遍,以包代管现象一定程度存在。一项建筑工程,水电外包、模板外包、钢筋、浇铸外包、地基基础外包,大部分都包出去了,财务似乎只需核算剩下的间接费用就行了。粗放的管理限制了管理会计的发展空间。

5.会计人员知识结构存在缺陷。会计人员学习了会计核算知识,但对建筑业知识的学习了解不够;学习了管理会计知识,但对如何运用于建筑业务知之甚少。会计人员培训内容多局限于会计领域本身,对建筑业务流程的学习缺乏,制约了会计人员与业务的深度融合,在业务需要管理会计出面创造价值的时刻,财务人员常常缺位不到位。

三、建筑业管理会计创新发展的对策

1.创新思路,彻底改变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需突破常规,不再停留于现有知识领域的进一步强化,甚至不能单纯加强所谓本量利分析、作业成本法、成本动因分析等管理会计知识的学习,而是站在财务与业务融合的高度,立足公司业务和管理,把财务人员真正培养成公司业务的伙伴,有能力从财务视角参与公司的价值创造。因此,财务人员的培训必须立足生产经营,培训公司战略、体系管理、业务过程、商务经营、市场营销,必须培训生产流程、施工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必须学习质量、进度、安全等管理方法。财务人员要像业务人员一样,对涉及的生产业务如数家珍,才能真正成为业务的好伙伴,才能更好地融入经营管理业务之中。

2.提升管理会计覆盖面,促进业财深度融合。发展管理会计,需要会计人员全面介入经营管理过程,使会计核算向业务经营和管理领域延伸并实现“全覆盖”。财务需要核算战略成本和利益的账、业务过程优化的账、供应链的账、人力资源的账、设备的账、融资的账、投资和税收的账、生产经济性的账、采购批量经济性的账、研发的账、质量经济性的账、施工投入产出的账,财务的触觉都应涉及。

3.积极推动建筑业务标准化、规范化,为构建管理会计分析模型奠定基础。建筑工业化是未来建筑业的发展方向,其特点是建筑业务的标准化、规范化,最终形成设计标准化、构件成品化、施工机械化,使建筑业如工厂产品生产一样,建筑效率将大幅提高。建筑企业应充分利用结构化分解技术,将多样化的建筑产品分解为若干个分部分项工程,对其中具有相近特点的分部分项工程进行归类总结,形成相对完整的成本责任中心。同时,对自有专利技术及新工艺形成的施工方法进行标准化总结,并对标准化成果进行价值量评价,逐步构建管理会计分析模型,真正把管理会计方法植根于企业生产实践过程。

4.根据业务特点,在建设财务共享中心的基础上,打造多层次管理会计发展框架。彻底改变目前按项目分配会计人员的模式,放弃对会计资源的粗放式配置,因事制宜,通过建立数个区域化财务共享中心,形成财务人员集约化管理方式。

发展管理会计必须与生产经营实际相结合,构建多层次发展框架。在传统管理会计基础上,战略管理会计不仅关注企业内部信息,同时从战略高度进行分析和思考,侧重于提供顾客和竞争对手具有战略相关性的外向型信息,协助高层领导制定竞争战略,实施战略规划。微观管理会计应视业务内容不同,发展某一层面上的管理会计实践,如公司总部重点在于战略和资本经营管理会计的运用,项目部、专业公司侧重于商品经营层面的运用。

5.强化管理会计制度体系建设,形成现代化的管理会计机制。管理会计的实践离不开组织和制度的落实,为扎实稳步推动管理会计创新发展,需要成立相关领导小组和专项推进办公室,针对建筑行业的特点,制定《管理会计推广运用实践方案》,部署管理会计的工作目标、内容、机制、阶段目标、运用效果、时间进度等,详细编制《管理会计工具运用指导手册》,提供工具指南、表单、流程图、分析模版等。在条件成熟的单位开展试点,树立标杆企业,总结成功案例,编制《建筑业管理会计案例集》,并予以分类推广。在现有会计岗位职责基础上,梳理编制《管理会计岗位职责》,培养管理会计中坚力量。同时进一步梳理业务管理流程,从业务上为管理会计介入预留程序接口。

6.狠抓信息化建设,使管理会计实现在线运行。信息化系统是实现业务与财务一体化的载体,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要消除碎片化、孤岛化现象,将管理会计信息化纳入公司整体信息化规划,把战略管理及日常管理的全过程体现在信息化程序中,同时按管理会计理念对信息系统进行完善,构建业财一体化信息平台,实现财务流与业务流同步融合。

信息化的质量取决于数据录入的质量,进一步提高数据端员工的输入水准,通过数据自动扫码录入,提高数据采集自动化水平,确保信息数据的真实、及时和准确。

综上所述,管理会计是实践的科学,承载着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重任,全体财务人员要敢于突破,勇于实践,创新理念,以管理会计的崭新业绩,为打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升级版作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建筑业会计人员财务
山西省建筑业协会
动物“跨界”建筑业
甘肃建筑业将采用清洁能源降低碳排放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毕赛端 “从事建筑业,我乐在其中”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财政部:严重失信会计人员将被列入“黑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