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校校企合作有效性的研究

2020-01-19刘金平

装备制造技术 2020年6期
关键词:校企实训中职

刘金平

(河南省濮阳市职业中专,河南 濮阳457000)

0 引言

校企合作是企业参与竞争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当今,中职校企合作的规模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校企合作效果并不太让人满意。怎样才能使中职学校校企合作有效地进行成为当前急需重点解决的问题。

1 中职学校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目前,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迅猛,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然而由于中职学校生源质量普遍差,学生基础薄弱、缺乏学习兴趣、没有拼搏精神,同时中职学校的实训设备、场地也不能满足学生的正常实习实训,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技能不尽人意,使得中职学生就业远比高职学生难。在这种情况下,中职学校要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技能、就业能力等,面对不爱上理论课、喜欢动手操作的中专生,“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加大实践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校企合作就解决了中职学校实践教学资源匮乏的局面。中职学校可通过校企合作弥补设备不全、场地不足的局面,生产与教学相呼应。对于企业来说,原来从社会上招的工人知识素养偏低,不能直接上岗,企业本身也没有专门的机构和师资对新员工进行理论培训,通过与职业学校合作,利用职业学校的雄厚的师资力量可以达到培训职工的目的。校企合作,可实现学校与企业信息资源共享,各取所需,优势互补,校企双方都节约了成本,实现了“共赢”,同时也适应经济的发展,与教育改革相协调。

2 当前校企合作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对校企合作主动性不强

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大都以利润创收为经营目标,是否与职业学校合作也是从怎样获取最大化的利润出发,甚至有的企业认为参与校企合作会拖累自己企业的生产,企业的生产成本会提高,会给自己带来麻烦,“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进而回避校企合作。

大多企业对于校企合作意识不够强,关注度不够,担心中职学生年龄小、基础底子弱、行为习惯不好、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差、动手能力不足、操作中容易出现安全事故,生产的产品质量也没有保证,从而影响企业生产。即使有的企业参与了校企合作,对学生在企业实习,也是不管不顾,不提供实习工位、不安排师傅指导实习,学生只能观看。企业没有意识到通过校企合作培养人才也是企业价值的体现,同时对企业的宣传也起到积极推进作用。企业的不情愿参与校企合作或合作中不积极主动性,都给校企合作的有效开展带来影响。

(2)中职学校对校企合作认识不够

校企合作中,有些学校更关注的是企业对学校的贡献、能给学校提供多大的便利;也有些学校没有理解校企合作的真正内涵,没有发挥校企合作的实效性,缺乏长远的人才培养机制,这些都影响到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主要表现在:①有的学校安排学生在企业实习时,只是简单地认为只要把学生安全地带到企业,实习完再安全带回来就是完成任务了。至于在企业实习时,学生的实习态度、实习纪律、实习效果等情况好坏,学校一概不管;②有的学校感觉中职学生不良习惯多、做事不用心太随意,也不太好管理,去企业实习担心出乱子。为了图省事,避免麻烦,不安排学生去企业实习实训,把校企合作停留在口号上,用一张校企合作协议书应付评估检查;③学校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践实训时,没有充分照顾到企业的生产规律,学校只是从便于管理学生出发,往往把一个班级的几十个学生安排到同一个企业进行集中实习,但一次性可容纳这么多人的实习企业非常少,比如汽修专业,按三人一组(最好效果),一个班要8 组左右,由于学生实习人数多、企业工位不够、设备少,从而导致学生实习效果差,达不到预期目的;对于企业来说,这么多学生同时在企业,不便于企业的经营生产,导致校企合作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下去。只有职业学校从思想上深度认识到校企合作的意义,制定切实可行的实习实训方案,想千法设百计解决合作中的问题,才有可能有效开展校企合作。

(3)制度的缺乏使校企合作流于形式

中职校企合作对校企双方来说还没有达到一种内在发展的动力需要,校企合作双方还没有实现真正的利益共同体。校企双方都认为签过合作协议,开展了合作就可以了,不管如何合作,合作效果怎样,缺乏有效积极沟通,彼此缺乏责任心,而目前国家也没有相关法律法规对校企合作双方参与校企合作的效果进行制约。企业对于校企合作思想上认为没有义务和责任,被动地与中职学校进行合作;有些中职学校也是应付合作。从广度、深度及持续度上校企合作受到一定限制。这就大大影响了校企合作的有效开展。

3 校企合作有效性的措施

目前,有些校企合作缺乏有效的合作模式和机制,缺乏校企双方沟通交流的平台,企业利益得不到保证,学校实训设备也没有改善。探究校企合作有效性的措施,是一件意义重大的工程。

(1)建设稳定的实训基地

中职校企合作有效进行的基础是必须建立稳定的实训基地。一方面中职学校应在大量走访、调研的基础上,尽可能地选择讲信用、口碑好、管理规范、空间大、工位多、经济效益好,并且有爱心、有公益精神、重视中职教育,实实在在为中职学校考虑,尽可能全方位地为学生的实习实训提供技术支持及设备场地的企业选择与之合作。另一方面,企业方也须考察合作的中职学校的师资力量、专业设置等方面是否在建设本企业品牌、提高员工素质等领域中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只有校企双方“互为所用”,也才能建立稳定的实训基地,校企合作有效开展才有施展的平台。

(2)成立尽职的校企合作委员会

校企合作的双方学校和企业这两个相互制约的行业,距离上往往相隔很远,工作性质也有很大不同,这就给双方有效的合作带来了一定难度,那么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就很有必要。校企合作委员会通过定期的会议、针对性的参观考察,对于学校和企业的有效沟通、相互了解以及联系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同时对校企双方的义务和责任的履行,也发挥了职能监督的作用。校企合作成立的意义有效的推进了校企双方在专业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课程建设、项目申报、技术咨询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全面合作;为校企合作的深度开展及创建有特色的办学模式提供了有利的促进作用。

(3)构建恰当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恰当有效的培养方式是有效进行校企合作的有力保证。在培养方式方面,做到既重视中专生特点又照顾专业本身;既抓技能训练又不放松素质教育。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职业素养为主线,把学校和企业的教育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从而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方式,比如中职汽修专业,这个专业对学生动手操作技能、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要求高。考虑到中职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差、喜欢动手、年龄偏小、自制能力不足、不敢接受挑战,缺乏踏实肯干的精神等特点,采用如下培养方式:①第一学年第一学期,校内进行,学做结合。学生在校学习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针对专业基础课比如汽修专业的汽车概论、汽车构造等课程,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室,采用边讲边演示、边学边练、边做边赛等方式,充分实现理论联系实际,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中专生的自信,增强了竞争意识;第二学期,师带徒方式,“定天实习”。这个阶段学生接受能力、理解能力有所增强,也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可安排3~4 天去企业技能实训,1~2 天在校学习原理等理论知识。为了实现有效的校企合作,采用“师带徒”方式,把实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2~3 人,实行师傅“承包制”,即一位企业师傅承包一个小组,师傅负责本小组学生的实习实训,组组之间举行“周赛”和“月赛”,分别评出“周冠军组”“月冠军组”,对冠军组的师傅进行奖励。这种方式的实训实习,一方面让学生对企业的岗位要求和管理制度有了一定了解;另一方面又让学生把校内实习和企业实训有机结合起来,“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同时运用“以赛促练”“以赛促教”的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进取心,也让企业师傅更有价值感和成就感,同时也更负责地指导学生。②第二学年,师带徒方式,跟岗实习。同样运用师傅承包制方式进行,实习实训计划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专业教师配合车间师傅指导学生实际操作。考虑到企业的规模及专业课程的特点,学生可分组分批交替进行跟岗实习,每两个星期进行交换。比如一部分学生在校学习《汽车电气构造与维修》《汽车空调》等专业课程,进行校内实训;另一部分学生到企业跟岗实习。通过这种交替轮换的跟岗实习,学生既珍惜企业实习机会,又重视在校的理论学习和校内实训。为了避免部分中职学生不思进取、只满足于“能拆装”“能照葫芦画瓢”等简单操作,同时也避免企业师傅的“出工不出力”的现象出现,设定过关考核制度,学生顺利完成实习,通过考核,取得“跟岗实习过关证”;考核不过关的,不得进行顶岗实习。同时根据小组过关率,适当对企业师傅进行奖惩。通过这种考核方式,增强了中职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为下一步顶岗实习及胜任将来的就业岗位打下基础。③最后一学年,全部在企业,顶岗实习。学生到企业进行约1 年的专业顶岗实习,这一年的实习则是让学生按照企业的安排,以企业员工的身份,通过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进一步牢固掌握实践技能,获得感性认识,养成正确的工作态度,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顶岗实习结束,通过考核,取得“顶岗实习过关证”,然后报考职业资格证。这种模式,使学生学习更有动力,对企业的用人和学生的就业都有很大好处,更进一步促进了校企合作的有效开展。学生毕业时,可以拿到“跟岗实习过关证”“顶岗实习过关证”“职业资格证”“中专毕业证”等证书,使中职学生更有信心走向工作岗位,迎接新的挑战。

(4)设置合理、实用、适用的课程体系

中职学生基础知识较为薄弱,缺乏钻研精神,学习主动性差,在课程体系建设上应本着“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原则,以提高学生的就业技能为目的,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学校方面邀请校企合作专业委员会参与课程体系建设,以“文化够用、技能过硬”为基准,文化课的开设以提升学生的素养为前提,可开设“语文”“数学”“英语”“心理健康”“职业生涯规划”“礼貌礼仪”“普通话”等一些实用性强、贴合学生心理的课程,使学生“乐意学、学得会、用得上”。专业课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线,选取相适应的中职教材,教学过程中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删减理论性强、应用性少的内容,保留操作性大、实践性强的章节,另外学校与校企合作委员会要一起研究研发中职生“爱学、乐学、学懂、有用”的校本教材,建立一套切实可行、实用、适用的课程体系,为校企合作有校性开展提升空间。

(5)制定完善、可行、科学的校企合作制度

校企合作制度是校企合作顺利开展、有效进行、双方互赢的保障,也是保证校企合作良性发展的生存环境。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想学校与企业双方都尽职尽责履行各自的权利和义务,避免合作不规范而流于形式、互相推诿、侵害学生的权益、不考虑育人效果等现象发生,必须制定一套具有长效机制、奖惩机制、参与机制等明确制度的校企合作制度,使校企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才能更好地保障有效的校企合作顺利进行。

总之,要实现中职学校校企合作的有效性,校企双方应理清“为什么合作”“怎样合作”“合作的怎样”等问题。既要保证有效的中职学校校企合作的过程,也要达到有效的校企合作的结果,这就需要建立约束机制,需要校企双方不断努力、改善,需要合理的人才培养方式,也更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实现校企双方互利共赢,才能保持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有效的合作关系,也才能使中职教育迈上更高的台阶。

猜你喜欢

校企实训中职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