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深度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探析

2020-01-19王凌燕刘爱民杨有粮

河北职业教育 2020年4期
关键词:产教校企院校

王凌燕,刘爱民,杨有粮,曾 珑

(郴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郴州 423000)

一、 产教深度融合概念与界定

(一)什么是“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是指将职业教育和社会生产的各个行业相结合,一起组织社会需求的生产、服务以及教育活动,而且形成了不同于单纯的教育或是产业的另一种新的组织形式,这种形式有着学校和企业共同的责任,学校要在进行科学全面的市场调研后,根据市场的需要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人才,而企业要根据自身需要,为学校的人才培养献计献策,确保培养的人才能够胜任工作重任,吸纳人才,在解决自身用工荒的同时,为促进社会的就业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二)产教融合的界定

1.高职院校专业的设置要做到与当地的产业高度匹配,要做到因时而变,因需而变。由于社会是动态的、发展的,市场更是千变万化,所以高职院校在设置专业是一定要科学的市场评估,根据市场的变化作及时地调整,从而提升学校培养市场需要的人才的能力,适应区域产业升级的需求。

2.高职院校在设置课程和确定教学内容时,要与职业标准做好对接。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机制的确定要将产业技术进步作为重要的参考,推动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其课程结构的设定要参考多方面的因素,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科技发展的现状等其他因素都在考虑的范围之内,而不能一套体系走天下。

3.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也要做到高水平的对接,高职院校应当与其他普通的高校一样,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应用型的人才。应采用场景式、现场式、模拟与仿真式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此外,职业道德与素养等方面的培养也是学校应该进行探索的领域。

4.为了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高职院校应当为学生颁发被社会认证的职业资格证书,其含金量在证明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的同时也是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肯定。

5.要将终身学习贯彻到产教融合中。产教融合的大范围推广势必会扩大高职院校教育体系的开放性。学习是无止境的,不管是已经毕业的还是没有毕业的学生都可以通过对自己的需求以及社会形势变化的理解与把控,自主自愿更新、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以及能力,在复杂多变的社会变革中始终不被社会淘汰。换句话说,高职院校的培养不仅要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正所谓:“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渔”,道理对于产教融合同样适用。

二、高职院校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体制的不完善

目前,产教融合受国家重视、社会关注,但是这个重视在思想上体现得更为突出,在行动上只是表现在各种文件的签署以及各种教职会议的举办上。虽然这些努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让高职院校的产教融合工作有益,但是,产教融合的深度推进在没有统一的强有力的协调和指导机构的情况下是很难实现效果的。正是由于这个机构的长期缺失,产教融合的具体工作没法顺利开展,企业和学校之间的良性互动没法得到保障,更没法使其形成一个良性的运行机制。

(二)专业的开设与当地产业布局不匹配

为了省时省力,很多高职院校往往不太愿意在专业更新方面下大功夫,因为专业的变革势必会引起课程、教材、以及任课老师的变动,因此,很多学校在专业更新方面往往是持着能不更新就不更新的态度。因此许多高职院校没有结合企业的现状,以及行业的大趋势来及时调整专业和课程以及更新教学模式。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每年企业在吐槽用工荒的同时,学生也在高呼就业难。正是这种不匹配,使得许多学生感觉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在企业的实习工作中完全没有用武之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学生和企业之间相互不满,企业对学生的能力不满,学生抱怨这个社会太难生存。学生没有顶岗实习的能力,在工作过程中就会存在生产率的降低和在操作过程中出现违章的情形,这些都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生产管理成本,最终选择拒收该学校的学生。

(三)校企合作模式不成熟

在产教融合中,有一些普遍现象,就是高职院校其实很愿意参与产教融合,但企业的合作意愿很低。究其原因,企业能认识到产教融合的重要性,并且通过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有了这方面的知识储备。[3]然而,企业的主要目的是盈利,利润是其追求的最终目的,产教融合相对其他投资来说见效太慢,特别是对于实力还相对没有那么雄厚的小企业来说,产教融合需要投入的时间精力要多,投资回报的周期会更长,企业的积极性必然会大大降低。此外,企业对于产教融合并不是真正感兴趣,积极性不高。

(四)学生就业与企业招聘之间缺乏高效的信息发布机制

信息的不及时不匹配,是学生与自己心怡的公司失之交臂的重要原因之一。很多公司的招聘信息不在大家所熟知的网站公开,有些招聘计划还对外保密,这些信息的不公开不透明,使很多学生错过了心仪公司的面试机会,或者是由于得知面试消息的时间与要去面试的时间差太短,使其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准备面试,最终错过了很多机会。

三、原因分析

(一)沟通不畅

沟通是人与人相互信任的桥梁,校企合作要想向纵深发展,首先就要建立高度的沟通机制,只有做到相互信任,合作的开展才会更加顺畅。此外,企业对产教融合的信心不足,积极性不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担心付出没有回报,怕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学生却去了别的公司。因此,针对企业的这种顾虑,学校就要做好相应的沟通,并且给企业一些合理的承诺,让企业对学校有信心。

其次,校企合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政府的参与,政府要与企业的沟通不畅,相互之间的不信任,势必会引起企业的应付,为了逃避检查来签署一些合同,使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发挥不出其该有的作用。

(二)缺乏相应的保障制度

虽然企业也应该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但企业的主要目的是盈利,产教融合需要企业投入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已经超出了企业能够承受的范围。因此,政府需要对愿意产教融合的企业一些实质性的奖励。毕竟产教融合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不能单单要求企业做出牺牲。

此外,企业要投身产教融合的大潮中,需要承受的不仅是各种成本方面的压力,还要担当很多风险。其实,很多企业明白产教融合可能是他们降低人才搜罗成本的一个契机,但是其不确定因素太多,学校没法代表学生做选择,企业怕把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到产教融合中,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人才并不能为自己所用。再加上政府对校企合作的引导力度还是不够。一直没有出台有利于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实质性的优惠和奖励政策,更没有将其制度化。

(三)信息的不匹配

学生对企业的招聘信息知之甚少,信息的长期不公开不透明,为学生找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有些公司,甚至会有很多隐形的消息,很多同学去了公司之后才发现跟自己想象得不一样,最后辞职,对于公司和学生来说都是很大的损失。

(四)缺乏高质量的师资队伍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职业的种类也就越来越多,高职院校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专业的更新速度也随之变快。随着专业更新速度的加快,师资力量的更新速度也应与之相匹配。然而,并不是每所学校的每个老师可以及时适应专业的更新并高质量地完成其教学任务。外部师资力量供给不足,内部又缺乏相关的培训教育,使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相对较低。

四、产教深度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完善路径

(一)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1.引导高校树立为社会培养人才的意识。意识正确,实践才会更加顺利。产教融合要想顺利进行,首先要有正确意识的形成,认识到其有利于促进学生就业,认识到最终目的是培养人才。

2.政府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任何新事物的发展壮大都需要必要的支持,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产教融合是一个教育领域的新趋向,其发展壮大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高职院校和企业是产教融合的两大主体,政府要对其进行必要的奖励,用政策引导其向正确的道路迈进,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3.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向要适应市场的需求。高职院校应该有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意识,在制定培养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到社会发展的需。当然,这个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需要多方共同参与,政府的政策,企业的意见,行业协会的想法,学校的实力及现状都在考虑范围内。培养方案要科学、合理,学生才会学的轻松,企业的满意度才会更高。管理人员能否对产教融合进行合理的规划和高效执行,对与产教融合的顺利进行意义重大。因此,对管理人员的选用也要合理科学,领导能力越强,对产教融合越有益。

4.产教融合需要信息化。在当今社会,信息化是一个必不可挡的大趋势,产教融合需要多方共同参与,也需要信息化来提高校企合作的效率,推动校企合作的进步。

(二)高职院校根据市场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1.设置合理的专业。企业要在专业的设置方面大下功夫,多花心思,要敢于创新,积极应对市场的变化。要做到全心全意为学生着想,多方面考察了解,多征求企业高管的意见,关注国家的政策导向,同时询问行业协会的意见,经过多方查证,科学评估,为学生设置合理的专业。

2.多方面寻求资源,优化课程设置,精准培养人才。目前,我国高职课程体系在理论和实践都有很大的改善,理论上由原来的单纯重视学科和知识发展转变为对能力和工作的兼顾,从形式化的教学转变为真正对学生能力的提高。但是,高职院校所学专业开设的课程与企业岗位需求的匹配度很低,此外,理论课与实践课比例也很不理想。因此,对课程的优化势在必行。

3.适时跟踪回访,及时总结经验,纠正错误。在开设合理的专业并优化课程的设置后,高职院校也应该对已经毕业的学生跟踪回访,了解已经毕业的学生的发展现状,职业生涯中存在的问题,适当总结经验教训,根据学生的反馈,制定新的教学方案,避免下一届学生存在同样的问题。经过不断摸索,让学校在产教融合方面做得更好。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学校管理能力。师资队伍建设对于产教融合具有重要意义,好的师资可以为产教融合的科学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老师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团队的能力将直接影响到产教融合的发展。好的老师会为学生争取和优秀的企业长期合作的可能性,因为,一个有能力有魄力的老师,会让企业觉得跟学校合作有利可图。

高职院校要引进在生产一线经过锻炼的教师以及专家型或者双师型的教师,而不是单纯地看重学历。提高教师队伍的准入门槛,多方面考察老师的职业素养、学科素养,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老师的教学质量,为学生成才保驾护航。

(三)企业应创新校企合作模式

1.加强与学校的交流沟通,参与合作学校的教学改革。产教融合,企业是主体之一。企业要充分发挥其积极性,根据自身发展需要来寻求既有专业知识又在企业中参加过生产实践的人才。企业要与学校及时沟通,与学校共同制定学生培养计划,明确企业对人才的需要,并且认识到产教融合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企业在不同的时间段对人才的需求不同,然而,在特定的时间段搜寻合适的人才有很大的难度,因此,将学校作为其人才储备库很有必要。企业可以依据自身对人才的需要来要求学校制定相应的弹性学习制度,从而满足企业用人需要。

2.努力为学生提供实习的平台和机会。企业是社会的一份子,要扛起属于自己的社会责任。在保证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为国家的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企业可以建立相应的培养机制,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学习机会、实习就业机会,为学生提前接触社会提供机会。

(四)行业发挥其行业带动作用

1.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积极建言献策。行业协会要发挥其行业带头作用,根据自己拥有的行业知识为同学们提供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便利。关于相关专业的建设工作,行业协会要积极参与并主动引领,要敢于提意见,善于提意见,不仅要向学校的高层提意见,跟同学们也要敞开心扉,为他们答疑解惑,为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建议。[5]此外,行业协会也可以跟企业进行交流沟通,了解企业的最新动态以及企业的人才缺口,在为企业提供建议的同时,也可以增进对行业的整体掌控,提高他们在业界的话语权。

2.及时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和实习机会。行业协会的权威性很强,对行业内问题的话语权也很大,拥有专业且全面的信息。此外,由于行业协会和企业之间的联系相对比较密切,为学生争取到的实习就业机会也相对较多。[4]

五、结语

产教融合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单靠学校的力量远远不够,需要学校、企业、政府以及行业协会的共同努力,为产教融合向纵深发展献计献策,做出自己的贡献。我国在产教融合方面虽然也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其发展还很不成熟,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我们花费足够的精力来探索研究。经过多方的共同努力,我国的产教融合之路会越走越顺畅,大学生就业压力会得到缓解,同时企业也会从用工荒的困境中得到解放,经济增长会得到保障,社会的发展模式会更加科学,一切都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产教校企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