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缕曲·赠梁汾》看纳兰容若性格特征
2020-01-19于丽媛
于丽媛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 基础部,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5)
纳兰性德(1655-1685),于顺治十一年(1655年)生于北京,满洲正黄旗人,原名纳兰成德,为避当时太子“保成”的名讳,改名纳兰性德。一年后,太子改名为胤礽,于是纳兰性德的名字改回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是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其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纳兰词”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之地。
纳兰性德《金缕曲·赠梁汾》原文:
德也狂生耳。偶然间、缁尘京国,乌衣门第。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不信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樽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水,共君此夜须沉醉。且由他、蛾眉谣诼,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寻思起、从头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
这是一首写友谊的词,通篇抒情,间或议论,一气而下,淋漓酣畅地抒发了对友谊的珍重之情。从这首词中可以看出纳兰如下性格特征:
一、结交“异类”知己 真诚以待兰襟
从纳兰结交的朋友类型中可以看出,纳兰结交的朋友与其显赫的身世地位并不相匹配,并没有结交满族正黄旗人,而是结交汉族的江南布衣层朋友,比如,顾贞观、严绳孙、朱彝尊、陈维崧、姜宸英等。其朋友大半是明朝遗少或世家子弟,感情上依恋前朝,因此受其影响,纳兰的词亦多个人身世之感与国家兴亡之恨。在汉人儒生心中,与帝王的关系,或为师,为臣,亦或为友,却不能为奴。 纳兰虽是满族人,骨子里流的是满族血, 但内心却是按照汉人儒生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纳兰结交的朋友均是“一时俊异”的志同道合之人,而在当时世人看来则是“落落难合者”。其与朋友经常在一起高谈阔论,进行思想交流,也正因为如此,使得纳兰的住所渌水亭因文人骚客的聚集而闻名天下。
纳兰对待朋友极为真诚,不仅仗义疏财,而且敬重其品格和才华,所谓“黄金如土,唯义是赴,见才必怜,见贤必慕”。《金缕曲·赠梁汾》是纳兰写给好朋友顾贞观的一首友情之词。顾贞观,字华峰,号梁汾,也是清初著名的诗人,其一生抑郁不得志,早年担任秘书省典籍,遭到排挤,忿而离职。顾贞观是在四十岁时,才认识纳兰性德,并在《弹指词》中说:“岁丙午,容若二十有二,乃一见即恨识余之晚”,两人相见恨晚,成为忘年之交。
首先,作者为好朋友顾贞观的遭遇发出感慨。“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 成,纳兰自指,这两句诗句,纳兰一方面替自己的朋友发出感慨,像顾贞观、吴兆骞这样的贤士,却得不到重用,一方面也为自己拥有高洁的人生志趣,而别人却不能理解而发出感慨。有酒唯浇赵州土,出自唐代李贺的《浩歌》:“买丝绣作平原君,有酒唯浇赵州土”,平原君即战国时赵国的公子赵胜,此人喜欢结交宾客。李贺写这两句诗,是怀念那些能够赏识贤士的人。
接下来,作者劝勉其好朋友释怀。“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尽英雄泪”,青眼是高兴的眼色,晋代被称为“竹林七贤”的阮籍遇见志同道合之人,便以青眼相看,否则以白眼相待。杜甫《短歌行赠王朗司直》写道:“青眼高歌望吾子,眼中之人吾老矣”,纳兰引用此典,说其和顾贞观都“俱未老”,两人喝着喝着便落下激动的泪水,这泪水是遇见知音的喜悦之泪,也是英雄失意、苦闷心酸之泪。相比豪放词人辛弃疾的“倩何人,唤取翠袖红巾,揾英雄泪”中的“揾”,纳兰还是非常豪爽的,用了一个“试”字,告诉其朋友,把眼泪擦干,不要太在意自己的遭遇。
作者接着劝勉朋友:“共君此夜须沉醉”,一个“须”,一个“沉”,表明两人在喝酒之前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要喝得酩酊大醉。为什么要大醉呢?接下来给出了答案:“且由他,蛾眉谣诼,古今同忌”。蛾眉谣诼,谣言中伤之意。屈原《离骚》:“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主张联齐抗秦, 而遭到靳尚等大臣的反对, 后来自投汨罗江而死。这句话主要告诉其朋友,重要的是要珍惜彼此之间的友谊,纵观古今,凡是那些仁人志士,难免遭到小人的嫉妒,对此不必太在意。
纳兰对待朋友非常真诚,甚至对素不相识的贤士也能竭力帮助,如清初的名士吴兆骞,本来是顾贞观的好朋友,纳兰开始并不认识,当得知吴兆骞因当时发生科场舞弊案受牵连,被判充军宁古塔后,纳兰看见顾贞观爱莫能助,便决心要帮助吴兆骞,最终通过纳兰父亲明珠的势力,最终将吴兆骞救了回来。对于这种为了友谊而毫无顾忌的做法,难免会遭到一些小人的议论。
二、性情超逸不拘,心系雅士风流
作者开头说“德也狂生耳”,德,纳兰自指,意为我是一个狂放不羁、不拘小节的人。这一句非常突然,其中带有一种不屑的语气,吸引读者的眼球。
据纳兰的老师徐乾学为其写的墓志铭记载,纳兰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人物。老师说,纳兰随皇帝出征时,要带上两样东西“琱弓书卷”,白天打猎,晚上必读书,而且能做到“书声与他人鼾声相和”,从这点可以看出,纳兰所取得的成就主要还是通过自己内因的努力而得来的,并不是所谓的“官二代”“富二代”。老师还说,纳兰“尝读赵松雪自写诗, 有感, 即绘小象, 仿其衣冠”,赵松雪,即元代的赵孟頫,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纳兰活出了自己的真性情,在思想和行为上均是一个特立独行之人。
从纳兰词集名称《侧帽词》中,可以看出纳兰想成为一名风流雅士。“侧帽”本是纳兰的好朋友顾贞观写自己的,顾贞观在《梅影》词中说,侧帽轻衫,风韵依然。“侧帽”即将帽子歪着戴。这个典故出自南北朝时期,有个大臣叫独孤信,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物,同时又是一位风流倜傥的人物,是很多青年男子崇拜的对象。有一次,独孤信打猎回来,风将他的帽子吹歪了,但他自己全然不知,结果第二天满城的男子都仿照他,将帽子歪着戴。所以,后来纳兰将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词》。
三、厌倦仕宦功名,向往归隐生活
词中写道:“偶然间,缁尘京国,乌衣门第”。缁尘,指风尘;京国,指京城,缁尘京国即指在京城做官。乌衣门第,语出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鸟衣巷口夕阳斜”。乌衣巷,为晋代贵族王导、谢安在南京的住处,乌衣门第代指出身贵族家庭。整句话是纳兰对自己身世的看法,出身在名门望族之家,在京城做官,实属偶然。纳兰的父亲是康熙时期非常有名的大学士明珠,纳兰的母亲与皇室的关系非常紧密。当时在明代后期,满族一共有三大部落比较出名,纳兰家族属于海西女真,努尔哈赤家族属于建州女真,还有一个部落叫野人女真,当时的建州女真势力比较强大,所以,海西女真就通过这种政治联姻的方式来缓和彼此间的矛盾。纳兰性德的曾祖父金台什,为叶赫部贝勒,其妹孟古格格,于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嫁给努尔哈赤为妃,生了皇子皇太极。纳兰的母亲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由此可见,纳兰的家庭出身是非常显赫的,但其用了“偶然间”一词令人深思,表明纳兰对自己的家庭出身、显赫的地位并不看重,并不稀罕这样的生活。
纳兰不仅家庭出身显赫,自己本身也是风华正茂,文武双全,幼年便可骑射,17岁入太学读书,22岁中进士,从三等侍卫一路被提拔为康熙身边的一等侍卫。因自己的表现优秀,曾多次受到皇帝的恩裳,是人们羡慕的文武兼备的年少英才,帝王器重的随身近臣,前途无量的达官显贵,按常理说,其生活应该是非常幸福的,但“偶然间”一词的出现,恰恰说明了这种荣华富贵的生活不是纳兰所向往的。
根据纳兰《菩萨蛮·达张见阳山居赋赠》词的内容,纳兰想成为一名江湖隐士。此处的“江湖”,相对纳兰父亲的“在朝”而言,指“在野”。《菩萨蛮·达张见阳山居赋赠》词中写到:“车尘马迹纷如织,羡君筑处真幽僻。柿叶一片红, 萧萧四面风。功名应看镜。明月秋问影。安得此山间,与君高卧闲”[1]。纳兰曾经在《与顾梁汾书》中说:“人各有情,不能相强。使得为清时之贺监,放浪江湖;亦何必学汉室之东方,浮沉金马乎!”贺监,即贺知章,生活在唐玄宗时期,最终放弃做官的机会,辞官还乡。东方朔,为汉武帝时期的人物,也非常有名,曾经做过“金马门待诏”,是一名“俳优”,即为汉武帝身边的宫廷文人。所以,纳兰希望能像贺知章一样,做一名江湖隐士,而不学东方朔,没有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精神。
在词的下阙,作者发出感慨:“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纳兰再一次否定自己的身世。纳兰虽然地位显赫,仕途光明,但一想到自己出仕与隐仕的矛盾,自己伤心、痛苦的感情经历,加之自身的体弱多病,纳兰便觉得“淄尘京国”的生活都不值得一提了,因而发出:“寻思起,从头翻悔”这样的感慨,对应上阙的“偶然间,缁尘京国,乌衣门第”。
四、多元性格特征,促进文化融合
将纳兰性德在文学,特别在词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仅看成是一个文人在其文学艺术领域的成功,是远远不够的。纳兰的成功之处还在于,通过身体力行,结交汉族的“一时俊异”朋友,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缓解满汉民族矛盾的作用,客观上也促进了康乾盛世的文化繁荣。因为在康熙皇帝执政之前,清军主要通过强制镇压的方式对待汉族人,甚至采取“嘉定屠城”“扬州十日”这样极端的军事镇压,清军通过这种镇压方式,虽然占据了城市,但征服不了民心,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在清初戏曲作家孔尚任创作的剧本《桃花扇》中,有一个戏剧情节为李香君劝侯方域去参加史可法的抗清斗争,如果从歌女劝说客人抗清这一角度去看,可以反映出当时抗清的全民基础。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大思想家顾炎武先生在《日知录》中说:“闯王”李自成“易姓改号”,对于明王朝来讲只是亡国,但满清“剃头改制”这种蛮横、不讲仁义道德的行为,是亡天下的表现。顾先生说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是号召全国上下要奋力抵抗清兵入侵,体现了当时全民抗清的斗志与决心。康熙执政后,吸取了前人的经验教训,意识到满族文化与中华主流文化进行融合的重要性,一方面鼓励满族子弟好好学习汉文化,其中纳兰性德在诗词方面的造诣,包括其结交的江南布衣层朋友即是很好的证明;一方面派自己的亲信大臣曹寅一族负责管理江宁织造,在文化上笼络人心。
透过纳兰性德的这首友情之词《金缕曲·赠梁汾》,可以看到的不仅是纳兰容若多元的性格特征,更重要的是这首词作背后的文化背景及所代表的典型意义,即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主流文化,正是因为以这种海纳百川的胸怀吸收着不同民族的文化,才形成了当今这个十分具有生命力的强大文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