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营造视角下的医院社会工作
——以某院儿科病区为例

2020-01-19江卫忠马凯旋金钟鸣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0年9期
关键词:医务病区社工

江卫忠,马凯旋,孙 瑛,金钟鸣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医务社工部,上海 200092,jwz803@yahoo.com)

1 社区营造与医院社会工作

“社区”是社会工作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张和清等[1]认为,社区的重要不仅在于社区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之一,而是在本土文化中理解“社区”,发展社区为本的社会工作实践。他认为日文对社区(community)一词的翻译——“生命共同体”更有“社区感”,即“所谓形成生命共同的关系,基本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人与人之间形成的社会与心理的联系关系;二是人们与他们生活所在的环境之间,形成社会与心理的联系。这种社会与心理的联系,我们称之为‘社区感’。”医院这一“社区”中的人围绕着医疗这一共同的主题也有着相对明确的角色或身份;而环境也不仅仅是各类人所处的物理空间,也包括物理空间带来的感受、所能获得的信息和资源、获得资源的便捷程度等。从这个角度看,用社区的视角来看待医院中的社会工作不仅贴切,而且可以在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化、本土化过程中带来更多启发。

社区营造是指从社区生活出发,集合各种社会力量与资源,通过社区中人的动员和行动,社区完成自组织、自治理和自发展的过程。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整合人、文、地、产、景五大社区发展方向[2]。社区营造的特点在于有效推进了多元主体以共建共享的治理方式来共同创造美好社区生活[3]。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社会治理,而社区营造作为一种从海外引入的社会治理实践模式也逐渐成为社会热点。在医院中,多元主体共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社区营造提供了很好的框架,帮助我们将社会工作元素更好地结合各主体的需要嵌入当下的医疗环境中。

本文将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科病区为例,进一步从社区营造视角出发讨论如何开展医院社会工作。目前,该院医务社工部已面向全部儿科病区医护人员开放个案转介,进行日常探访,不定期开展小组工作,协助医护人员开展家长课堂等项目。且儿科是其最早开展社会工作的主要区域,有了较长时间的积累,社区营造的效果随着时间的推进得以呈现。

2 社区营造的主体与目标

王思斌[4]认为,当专业社会工作在我国恢复重建时,专业社会工作是“嵌入”原来的社会服务领域之中并谋求发展的。而医务社会工作在我国医疗系统当中也是在原有的社会服务和公益服务之中寻找自己的一席之地,以嵌入医疗系统服务[5]。虽然现代医学已经在朝着全人健康的方向发展,但我国公立医院普遍还是以生理健康为重,人文建设仍处于重亮点轻常规的阶段,重视人的心理、社会健康的社会工作想要嵌入其中,需要被医院内其他相关主体了解、认识和接纳,获得支持、寻求合作,仍然是一个漫长的、多阶段的过程。

2.1 社区营造的主体

一般来讲,社区营造的主体包括居民、专家、政府、民间非营利组织、市场组织。在医院场域,以儿科病区为例,社区营造的主体一般包含医院职工、患儿、患儿家属、志愿者、医院合作方等。医院儿科病区中患儿则被认为是社区营造的核心主体。但患儿往往没有或部分拥有民事行为能力,其饮食起居受到家人照顾,整个医疗过程也依赖于家属的安排,家人对其生理、心理、社会状况的影响极大,因而患儿与其家庭难以分开,在社区营造中有同等重要性。此外,患儿和家属有较强的流动性,医院职工尤其是本科室(病区)的医生、护士、后勤人员等才是该社区中的常驻“居民”,尤其是医生护士对于“社区”事务有更大的决定权,其主体性并不亚于患儿及其家属。相较于患儿及其家属、医护人员,志愿者更偏社区外围,如果是病区的专科社工,社工可能有机会与医护人员一样有更加核心的主体性,但大部分医院社工人手严重不足,少数社工面向医院大量需求开展工作,很难在一个病区有全面的深度投入,也就无法具有和医护人员一样核心的主体性。相对而言,社工和志愿者更像是医院儿科病区社区营造的促动者,其中社工离核心更近一些,牵引着志愿者的参与方向。

认识社区营造的主体、认清各主体之间的关系对于在医院中开展社区营造有着重要的意义。例如,患儿的主体性让我们更加重视儿童作为服务对象时权利被维护的重要性,家属的主体性提醒我们儿童权利的特殊性、能力的局限性以及全家服务的重要性,当意识到医护人员在社区营造中的核心主体位置时我们会考虑要从获得医护人员更多了解、认可和支持开始搭建社区营造的基础;当意识到社工和志愿者的促动作用时会考虑作为外围主体的边界以及如何从外围与核心互动以实现最终的促动目标。

2.2 社区营造的目的

唐雅雯等[6]认为,各类社区营造的目的是一致的,即改善社区中人与人的关系,协调社区中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从实践层面而言,社区营造应该以社区美好生活的实现与否来作为目标。在我国,社会工作进入医院之初开始就被给予了改善医患关系的厚望,一方面因为医患关系的确是我国当下医疗场域下的热点、痛点;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社会工作擅长的就是对关系的改善。只有改善医院这“社区”各主体之间的关系,才能使得各主体在医院这一特殊的环境下和谐共处,以更加美好的状态实现促进健康这一共同目标。

3 社区营造的步骤

唐雅雯等提出,社区营造有三个步骤:对现有的社区资源进行整体的评价和梳理;培养社区营造专业人才,引领社区未来的发展方向;选择社区发展的切入点是从培育人开始,进而改变环境或从改善环境开始,培育社会资本。在儿科病区中开展社区营造,也可以参考这三个步骤,以下以新华医院为例进行阐述。

3.1 需求和资源的评估与梳理

以医务社工开展面向肿瘤患儿的服务为例。在医务社工部正式介入之前,已经有社会爱心人士或团队会来到小儿血液肿瘤科病房提供服务,医护人员也会开设一些科普、教育类的人文关怀活动,但缺少整体的规划和管理,服务质量难以保证,持续性较差。医务社工部梳理了当时的资源后,与医护人员以及当时的服务提供方进行充分沟通,制定了服务提供的相关规范,以约束服务提供者的行为,并为其提供必要支持;对于存在问题的服务项目也通过一一沟通来确定改进计划;结合病区需要,将内容重复的项目分配至其他病区,将更有创新性、针对性的服务项目引进;在整合现有服务资源的基础上,医务社工会根据需要提供专业性的临床社会工作服务,并让来自不同实施方、不同内容的活动相互配合,以达成社区营造的共同目标。

3.2 培养社区营造核心团队

由于患儿和家属有较高的流动性,因此医护人员成为培养核心团队的首要考虑。由于病区的日常事务由护士长协调,因此社工在进入“社区”的初期会与护士长进行大量的沟通,通过互通想法、共同推进相关事务来建立合作关系,并在此过程中传达社会工作理念,让护士长成为社区营造核心团队中的重要“守门人”及支持者。其次,在与科室互动过程中,会有对社工和志愿者的工作很感兴趣、对人文关怀的理念很认同的医生或护士,他们也逐渐成了核心团队中的成员。医护核心团队在社工和志愿者为患儿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过程中起了很重要的传达作用。

对医护人员的影响常常需要潜移默化,需要很长时间的影响,志愿者核心团队的发展则立竿见影。在志愿者准入阶段,社工就可以通过对服务动机、目的和计划的沟通,来鉴别和筛选合适的志愿者,让有共同理念的志愿者进入,并不断通过培训、反馈、支持来帮助部分志愿者成为社区营造的核心力量。

发掘病友之间的互助力量,可以帮助社区营造的效果更容易扩大。例如,通过组组建家长群,为新老患儿家长搭建一个交流就医信息、经验的平台。发展积极的患儿和家长成为病友志愿者,帮助医护人员、社工和社会志愿者开展一些简单的工作,发挥他们在病友中的威信力,也促进病友间的积极影响。

随着现在社会服务逐渐专业化,也有很多服务更加精准的社会组织会与医院建立联系,可以根据医院社工对相关科室患儿需求、服务条件的评估情况,对这些专业机构中的社会服务人员进行更恰当的对接,让他们也成为社区营造核心团队中的重要部分。

3.3 选择社区发展的切入点

和很多医院一样,新华医院社工在儿科最初开展服务时会关注两个元素:节日、礼物。在儿童节、新年等重要节日为住院患儿带来礼物,不仅仅是对医护人员、社会爱心人士来说操作方便、让患儿感受到直接的幸福感的开展方式,更是向各主体传达“患儿与健康儿童有同样的权利”理念的契机。从容易的方式开始不断合作的过程中,各主体之间会越来越默契,产生越来越强的向心力,核心团队也会逐渐得到发展,从而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

4 社区营造的内容

以新华医院为例,讲述社区营造的五方面内容——人、文、地、产、景在医院中可以开展的工作。

4.1 人

社区营造中,“人”指的是社区居民需求的满足、人际关系的经营和生活福祉的创造。“人”是目标也是方法。人是通过互动来产生更多的联系,而活动可以是增进有效互动的更好方式。因此,可以针对不同主体的需求、利用来自不同主体的资源开展不同主题的活动,例如志愿者开展面向患儿的集体活动;社工开展患儿和家长共同参与的亲子活动;医护人员组织面向家长的活动……通过活动来推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调动社区营造的氛围。

4.2 文

“文”指的是社区共同历史文化之延续,文化活动之经营以及终身学习。一个科室的发展都有着一段奋斗的历史,可以通过展示的方式对科室的历史进行回顾和展出。如第一场家长课堂、第一次志愿者活动、第一次病友聚会等进行突出展示,让社区文化在历史的呈现中得以凝练。此外,新华医院医务社工两年一次与科室共同举办的儿童肿瘤宣传周系列活动,通过大型活动对社区的发展历程与重要资源进行梳理和回顾,表达感谢。

对于见证社区历史文化的人物要进行挖掘。例如,新华医院医务社工曾与科室一起为一位在儿骨科室工作20多年的护士举办生日会,对其个人生命历程的回顾其实就是对科室重大事件的回顾,既让护士本人深受感动,也增强了医护团队的凝聚力和归属感。患儿也是见证历史发展的重要部分,例如新华医院医务社工曾为一位肿瘤患儿提供服务,该患儿治疗结束、恢复健康后与家人一起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了院方和公益合作方举办的公益活动,作为代表展示了该患儿群体的特点,展现了科室的文化,并将病友间互助的氛围、文化推向高潮。

4.3 地

“地”指的是地理环境的保育与特色发扬,在地性的延续。新华医院医务社工曾通过“贴墙”即美化病区环境这一行动被更多病区医护人员所了解和认可,并逐渐与更多科室建立了联系。除了用卡通化的、漂亮的装饰品来让病区看起来更有童趣、更美观,医务社工也在很多病区的公共区域设置了绘画墙、表达墙等更多让社区主体更加自由地表达心声、展示风采的平台。

4.4 产

“产”指的是在地产业与经济活动的集体经营,地产的创发与行销。在医院中,“产”的概念同样重要。一方面,是医院外部的资金、服务、产品可以以公益性的方式输入医院,医务社工要对这些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另一方面,医院“社区”中也要有自己的产出,例如能够号召更多资源及来自患儿、家长或医护人员的有一定意义和商业价值的物品(如手工作品、有重要意义的医疗器械等),这些物品可以在慈善拍卖中转化为资金或其他能更直接满足患儿需求的有效资源。

4.5 景

“景”指的是社区公共空间的营造、生活环境的永续经营、独特景观的创造、居民自力营造。在“景”的营造中,最重要的是居民的参与。新华医院的医务社工曾组织志愿者面向患儿收集“我想怎样住”的信息,帮助患儿表达声音,并结合患儿的意见设计病区美化方案、和患儿、家长、医护人员一起改善住院环境。很多患儿希望能在居住环境中表达自己的个性,社工和志愿者则为每个病床赋予了一个形象,并在床头设置展示患儿个人元素的空间;带领小朋友种植植物并用来设立植物角。此外,通过各方努力和推动,各病区也都先后建立的专门用于患儿和家长开展学习类、社交类活动的活动室,也让活动室成了承载社区文化的独特景观。

5 总结与讨论

社区营造的概念在医院这一特殊的“社区”情境下依然适用,可以为医院内的社会工作开展提供相对系统、完整的设计框架,拓宽工作思路,对于最初开展医务社会工作的医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社区营造的过程中,不论开展什么样的工作内容,必须围绕着营造的目标——即善社区中人与人的关系,协调社区中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实现社区美好生活。人是社区发展的最大动力,通过各种活动、互动来增进社区中各主体的关系,将为整个“社区”带来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猜你喜欢

医务病区社工
抗组胺药在皮肤科病区的应用现状分析
CT室-病区一体化护理模式在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患者检查前准备中的应用
PDCA循环法在基层新冠肺炎定点医院隔离病区职业防护中的应用研究
A Social Crisis
青春社工
Two angels for teens amid pandemic 疫情下的青少年天使
致逝去的医务者
病区护士戴手套操作预防职业危害性感染的依从性调查
无舵雪橇生物学监控与医务监督概述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