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设计类专业《设计素描》课程的模块化教学思考

2020-01-19高俊松

黑河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设计素描形体素描

高俊松

(安庆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安徽 安庆 24613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各高校纷纷开设设计艺术类专业,在每年美术类专业的招生考试中,大部分考生都选择设计类专业。设计艺术类专业的招生可谓是十分红火。设计艺术相关专业偏重实践性与创新性,在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科技与创新成为国家重要的竞争力,整个社会对创意型、创新型的设计人才需求越来越多。在新的一轮专业评估和专业认证工作开始的前提下,各个高校已经不再着力于设计类新专业的开设,开始注重做强做实现有设计类专业,整个设计类专业已经从早期的专业设置扩张转型到注重内在的学科建设和教学体系的完备中来。

一、设计素描的教学目的与教学问题

设计素描是设计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学生走入大学专业教育的第一门专业课程,肩负着从绘画技法向设计思维转型的重要作用[1]。其核心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对自然形体的描绘和理解,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与表达能力,能从自然形体中提取或转化为图形图像等设计元素,在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其教学目的与教学方法与绘画类素描是完全不一样的。设计素描作为设计类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是学生学习设计思维的敲门砖。在现在的设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着忽视设计素描教学的现象。在实际的教学中,设计素描的教学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大概有这几种:(1)将绘画素描代替设计素描,只是简单地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2)将结构素描代替设计素描,单纯培养学生结构理解的能力。(3)将设计素描的某个类型作为设计素描的全部,例如,教学中只进行形体分析与转换的教学或只进行精细素描的教学。这些都是各个高校设计素描教学中常见的问题。所以,在设计专业教学中,必须明确设计素描的教学目的,重新梳理设计素描在设计专业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和重要地位。

二、设计素描模块化教学的设计

设计素描教学的主要目的训练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所以,在设计素描教学中采用模块化教学的方式。从各个角度来全面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设计思维能力、组织和归纳能力及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分以下四个训练模块来开展教学。

1.造型训练模块

这一训练模块是设计素描的基础,以结构素描训练为主,训练学生对自然物像的体积、空间的分析与理解,以及对复杂形体的整理归纳能力。从而建立起体积概念和空间概念,达到提高学生造型能力的目的。此阶段训练以长期作业为主,穿插短期作业。要求学生能够通过结构分析的方式,表现物体的体积与空间关系。客观上强调形体的准确度。并不强调学生个人的风格个性。要求学生通过对物体的形体结构的理性分析来表现物体的结构,以及形体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 此模块建议课时安排40课时左右,安排在第一学期,以长期的结构素描训练为主,同时辅以短期的单个形体训练。课程内容以静物写生为主,如学生造型能力较好,可适当安排人物。开始可以用常规的陶罐、酒瓶、水果、蔬菜、文化用品、花卉等入手,相对静物可以放得多一些,这样便于学生分析,也可以在画室中心摆大型的静物群。后期的静物可以使用复杂的工业产品,如电动机械、大型空气压缩机、自行车等。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各种形体的结构关系与铆接关系,进行学生的作品分析与示范讲解,要求学生能充分利用课下时间进行练习与修改,这样才能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

2.形体的归纳整理训练模块

此模块为设计素描向平面构成的过渡课程。通过对结构素描的平面化整理与归纳,从三维转为二维,训练学生对正负形转换、点线面构成的设计思维转换。此阶段以短期作业为主,要求学生根据造型模块中的结构素描作业为基础进行转化。

(1)要求学生在结构素描训练的基础之上,用二维平面的方式寻找正形与负形之间的关系,并进行正负形之间的转换训练。

(2)在正负形转换的基础之上,学生在画面中寻找点线面之间的构成关系,将自然形体归纳为点线面。并将其有机整理到一个画面中,寻找其之间的构成美感。

(3)在前期训练的基础之上,运用正负形、点线面构成和黑白构成关系,完成一幅具有抽象元素的作品。在这个训练模块中。主要训练的是学生对自然形体的归纳整理能力。使学生能通过点线面的平面形态,来理性分析自然形体[1]。从而训练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创造性的想象力及图像图形的创新能力。

此模块建议课时在40课时左右,教师在此模块教学中,以引导学生转换思路为主,教学难点是正负形的提取与转换,这个教师可以提前准备设计构成中的经典范画,以及毕加索、勃拉克等立体主义的绘画进行引导。教学中,课堂教学以教学讲解、示范和点评作业为主,督促学生利用课下与自习时间来完成作业。可以将矛盾空间的转化作为课下作业进行。

3.材质表现与转换训练模块

此模块同时也训练学生的造型深入能力与整体的控制能力。

首先,可以让学生完成精细素描的训练,即超写实素描的训练,让学生自己找感兴趣的实物或图片,运用超写实的方法完成精细素描。要求学生面对复杂的形体或肌理能有整体的概念与控制力,同时训练学生精确的写实深入能力。然后进行材质的转换训练,教师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指导学生完成同一物体不同材质的表现。如,选择一个花瓶,在实物的基础上,将花瓶材质改变为玻璃、瓷器、木器、铁器等,训练学生的设计思维转换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与创新能力。此模块40课时左右,精微素描的训练可以用写生或照片写生的形式进行,教师要提前指导学生选取素描题材,要选用肌理足够丰富,质感有足够特点的物体进行。

其次,在材质转换训练中,要求学生先从简单的单个物体开始,如单个水果、花瓶等,教师可以事先准备范画,讲解常见的各种材质质感表现的特点与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和表现各种材质的质感表现。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进行讲解、示范与点评作业,督促学生利用课下与自习时间完成作品。

4.对听觉、触觉等其他感知的图形转换训练模块

此模块属于设计素描的拓展模块,直接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与创新能力。包豪斯早期伊顿教授在教学中曾经使用过相关训练模式[2]。这一模块要求学生通过听觉、触觉和嗅觉,运用全身的感知器官去感知声音、空气、气味等,再将感知音乐、声音、空气的流动、气味的变化及人声所传达的特质与情感,用素描的表达方式,用抽象或具象的形式将其描绘出来。强调学生对外界敏锐的感知力及用素描来阐述这种感知。此模块属于拓展模块,课时安排40课时左右,是整个设计素描教学中较难开展的模块,也是十分考验教师综合能力与素质。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通过个人个体的各种感知来感受各种声音、触感与味道,从简单的单一感知入手,将各种感知分类,如人声可以让学生感受笑声、哭声、骂声;音乐可以让学生感受独奏、交响、爵士、摇滚与轻音乐等;触觉感受尖锐、粗糙与平滑。通过分析保罗克利、康定斯基、蒙德里安、德库宁等大师的作品来引导学生,将各种感知分类通过图像或图像用素描的方式表达出来,此环节要求 学生将各种材料的表现、肌理与个人感知结合,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感知表达方式,也要注意学生表现的单一化和表面化,鼓励学生多思考,敢于创造和创新。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解示范要具体,深入简出,大量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用各种视频、声音和实物,积极引导学生敢于表达个人的感受。课堂教学以讲授、示范、分析和作品点评为主,要求学生充分利用课下与自习时间,通过对舞蹈、影视、音乐或自然现象的感知与感受,完成作业。

整个设计素描的教学分为这四个模块进行训练,造型训练是基础,形体的归纳整理训练模块与材质表现与转换训练模块是教学的重点,对听觉、触觉等其他感知的图形转换训练模块是拓展。通过以上4个模块的训练。能全面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完成从自然形态到设计形态的设计思维转换,提高学生对自然形态的整理归纳能力,以及训练学生将个体的感官和情感的图形图像化转换能力。 从而,达到设计素描的教学目的,实际提高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增进学生的创造力与创新能力。

三、结语

总之,设计素描是设计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不仅仅是简单训练学生的绘画造型能力,还肩负着学生从绘画向设计的思维转型的重要作用[3]。通过造型训练模块、对自然形体的归纳整理模块、材质表现与转换训练模块和对听觉触觉等其他感知的图形转换训练模块四个模块的教学与训练,能够从二维、三维、具象、抽象等多个角度训练学生从自然形态中提取设计元素的设计思维能力,以及对图形图像的组织与表达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设计创造力与创新力。在现在高校专业认证与大类招生的背景下,在设计类专业设计素描课程的教学中,要明确设计素描的教学目的,通过模块化教学的方式,解决学生的造型问题,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设计思维,训练学生的创造力与创新能力。进一步树立设计素描课程在设计类课程体系中重要基础作用。

猜你喜欢

设计素描形体素描
浅谈形体训练在声乐表演中的作用
武汉素描
素描
基础版几何形体变化在服装创意立裁中的应用
色彩的解放——印象派绘画将色彩从形体中解放出来
跟踪导练(一)4
创意观念植入课堂教学法探索及应用
探讨设计素描与传统素描的区别与教学方法
设计素描结合视觉传达专业特点的教学探索
传统素描与设计素描教学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