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央行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2020-01-19彭菲中国人民银行牡丹江市中心支行
彭菲 中国人民银行牡丹江市中心支行
一、基层央行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现状
一是规模逐步扩大。人民银行系统从重点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开始,之后逐步扩大范围,深化内容,目前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实现全覆盖,并形成了多个项目的评价指标体系,初步理顺了十多个项目预算支出绩效评价的程序和重点,为以后开展公用经费以及专项资金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奠定了基础。二是制度进一步完善。基层央行按照人民银行总行制定出台的预算绩效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预算绩效评价标准、管理操作流程等内容,确保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有规可依。三是促进基层央行廉政建设。通过对预算支出的精准性、功能性和公开性等开展公正的评价,严格基层央行财务管理、推行政府采购阳光操作,营造了廉洁清正的预算支出环境。
二、基层央行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指标信服度不高
一是现有指标体系中存在一些项目支出指向性不强,成果效益不能准确量化。如电子设备购置费中的新增设备环保达标率效益指标以及大型培训费中的提升员工素质及业务技能效益指标难以评估等。二是评价指标往往只考虑支出自身情况,而忽略了支出行为其余的特征。如电子设备购置费中的硬件采购数量指标,在“过紧日子”和大幅压减预算支出的背景下,可能无法完成;修缮项目投资完成率产出指标受北方冬季漫长的影响,投资完成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三是预算支出绩效自评存在一定的主观性,部分自评指标的评价质量取决于自评工作人员的工作经验和职业素质等主观因素,如果自评人员经验不足或知识储备量不够,自评结果的公正性就会受到影响。
(二)系统化水平较弱
当前,尚无基层央行预算支出绩效评价信息系统,绩效评价基础信息的收集、整理、汇总主要靠EXCLE表格完成,无法自动搜集到各业务部门的绩效指标与实际执行情况,制约了绩效评价的效率。
(三)职责界定不够清晰
基层央行预算支出绩效评价结果仅仅停留在反映情况、找出问题和完善制度层面,未建立对报送部门负责人的问责机制,业务部门向会计财务部门报送的预算支出绩效评价有随意性成分,目标设定不够严密、不够规范,有时导致预算支出绩效评价敷衍了事,难以和预算编制、预算分配、预算执行相衔接,影响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进一步推进。
三、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构建科学合理的预算绩效管理指标体系
一是要建立适合不同部门、不同层次、不同项目的切实可行的综合评价指标。在设定预算支出绩效评价指标时,要依据部门职能和业务规划,从数量、质量、成本、环境和效益等方面具体细化绩效目标,大量吸收具有可比性、可测量性的预算支出绩效评价指标,最好应用定量指标。二是要选择全面、集中、多层次的指标。在自评中既要考虑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核意见,又要结合矩阵式管理模式开展自评,实现自评方法的多元化,从多个角度去印证自评结果,提高自评结果的准确性。三是聘请央行以外的机构开展自评。逐步完善预算支出绩效评价专家库机制,全方位开展自评,减少主观因素对自评结果的干扰,提高预算支出绩效评价质量。
(二)建立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
一是开发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科技信息技术开发覆盖不同业务部门、不同层级、不同业务支出类型的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业务部门绩效管理指标基础数据的横向整合,满足预算支出绩效评价数据和信息的质量要求。二是实现关联系统信息对接共享。可将新开发的系统与会计部门原有的系统对接,改变目前手工填写数据的现状,从而完善优化预算支出绩效评价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充分利用微信小程序等开展绩效自评。借力微信小程序、培训机构等绩效自评小程序,辅助业务部门完成预算支出绩效自评,主要是完成服务满意度指标问卷调查,提高自评效率以及准确率。
(三)强化预算绩效管理问责机制
一是完善评价制度内容。认真梳理各业务部门职责划分,引入矩阵式管理,明确预算支出绩效评价中各部门职责,细化业务流程中质量、时限方面的要求,使各部门能严格遵循落实。二是引入监督问责机制。在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报送后,根据上级行反馈的预算支出绩效评价情况、存在的不足及对策,书面通知各个业务部门并监督整改,让“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理念深入人心。三是建立奖惩制度。业务部门能够认真、严谨、规范完成预算支出绩效评价的,对预算编制、预算分配、预算执行起积极的作用的,给予资金的支持;反之,严格控制预算资金的拨付,利用奖惩制度推动业务部门做好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工作。